华东政法大学毕业生谈梅桢名誉权纠纷案:希望不要撤诉,期待公正判决

2024-11-19
来源:网络整理

作为华东政法大学的毕业生,又为黄先生凑过一些路费的人,我承认我的屁股天生就是歪的,但我还是想说几句。

首先,从明确名誉纠纷法律适用的角度,希望梅震博士不要撤诉。名誉侵权纠纷案件相对较少,能够引起关注的案件也较少。这起案件能够引起一定的关注,实属不易。我支持梅医生继续审理此案,相信有效的判决将会是公正的。

其次,从目前所能看到的信息来看,并不能说梅珍的学术水平特别高。有些人提出质疑也是正常的。北京大学是我国法律学的最高学府(或许是唯一一所)。我一直对北大及其博士抱有最高的敬意,但是梅博士发表的两篇文章确实没有发表在传统的法律期刊上,而是根据网友提供的文章列表中的(如果属实的话) ,文章与法律之间没有密切的关系。

其实,当别人质疑一个人的学术水平时,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把自己发表过的文章列出来,扔到质疑者面前。如果梅博士出版了《中国法》和《法律研究》,如果黄老师质疑梅博士的学术水平,我会替梅博士打黄老师的脸;如果梅博士发表了,我也会认为黄先生无理取闹,但事实是梅博士发表的文章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学校宣传期间,有人提出质疑,这完全正常。

第三,中国现在处于完全内卷化状态,学历快速贬值。名牌大学的博士不再能够证明他们的高学术水平和学术潜力。前段时间,不少名牌大学的博士应聘到深圳一所高中任教,名牌大学名师的全职博士也早已进入上海基层法院担任基层法官。上述两个例子也从侧面说明,其实名牌大学的博士也是有分层的。有学术能力者,可在大学谋取教职,潜心学术研究;没有学术能力的可以做一些实际工作或者从事其他工作。我觉得梅博士的问题不是他不够好,而是他可能选择了错误的赛道,或者说他想进入一个他还没有证明自己的赛道。他没有出色的学术成绩,但有很强的法律研究能力。在学校教书难免会招致一些批评。

第四,走捷径并不意味着表现不好,但走捷径引起别人批评是正常的。其实,所有的系统都是不完美的,所有的系统都必须不断完善,否则总会有人利用系统的漏洞造成bug。卡虫的行为是完全合法的,但实际上它也获得了某些通过正常手段无法获得的权利。梅博士的bug修复非常成功,我很羡慕。我也希望自己能像梅博士当年那样抓虫子。然而,正如我的老师一直教导我们的那样:世界上最长的路是走捷径。梅博士抄近路考入了北京大学。在享受了走捷径带来的好处之后,他也应该承受走捷径带来的非议。

第五,华东政法大学的招生工作应受到批评。作为一名华政毕业生,我无法理解为什么华政在招聘教师时降低了梅博士的标准。我的印象是华政对老师的文章要求非常高。我认为原因是梅博士的外国身份。如果对梅博士的要求降低真的是因为梅博士的外籍身份,那我只能说bug是YYDS,恨自己太穷了,无法bug。我无意认为北大博士不能来中国教授政治学,但是北大博士没有证明自己的学术能力可以来中国教授政治学。我内心深处,对母校的未来感到有些担忧。

第六,我相信上海法院和深圳法院都能做出公正的判决,但现在梅博士选择深圳法院会更有说服力。梅博士住在上海,黄同学也住在上海。按常理来说,梅医生在上海起诉黄同学是合理的,而且省去了往返两地的痛苦。然而,梅博士牺牲了近和远。有人认为,梅博士是想刻意回避上海法院系统中华正家族的势力。笔者认为,这一点无需担心。梅博士起诉的是黄同学,而不是华东政法大学。不过,选择深圳南山法院,确实可以让质疑者闭嘴。

第七,如果梅博士在这起名誉纠纷案中败诉,直接说明梅博士的法律素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起名誉纠纷案属于梅博士本人的案件。我们普遍认为,向法院提起诉讼是出于对此事的特别关注而做出的深思熟虑的选择。这也是梅博士真实法律水平的体现。一个法律人就应该尽力克敌制胜、百战百胜。除非是出于其他目的,如果你作为原告没有打赢官司,说明你的思考还不够深入,你的法律素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希望梅医生不要撤诉。我希望看到有效的判决。

———————————————————————————————————————————————

更新一下,2022年1月14日,黄同学在“小黄和他的流浪大脑”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梅珍撤诉》一文,称梅珍已撤诉。关于这件事我想多说两句话。

梅桢网红_梅桢抖音_梅桢小视频

1、梅珍博士撤诉的可能原因有两个。一是作为诉讼策略,以后还会再起诉;二是作为诉讼策略。二是他主动撤诉。

(一)以撤诉作为诉讼策略。

梅震博士起诉腾讯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黄先生的身份信息,以便起诉黄先生。现在梅医生已经知道了黄先生的身份信息,腾讯号称南山必胜客。在南山法院起诉腾讯并不是特别明智的做法。因此,梅博士不排除现在撤诉,未来起诉黄先生的可能性。

梅博士起诉了黄同学,这让梅博士自己也陷入了舆论的漩涡。梅博士可能迫于舆论压力撤诉,待舆论风波平息后再向法院提起诉讼。梅医生在怀孕期间仍在准备起诉材料。看得出来,梅医生对这件事非常关心。不排除梅博士因舆论压力过大而被迫撤诉。

(二)自愿撤诉

梅博士很有可能主动撤诉。首先,梅博士可能认为胜诉的可能性不高;其次,双方就此事将经历较长的诉讼周期。在获得胜诉判决之前,梅博士在舆论上永远处于劣势,所以还是尽快结束这种局面为好。

(3)对于梅博士来说,撤诉是目前可以预见的最佳解决方案。

我之前已经明确表示,希望梅医生不要撤诉。梅博士不撤诉有助于明确名誉纠纷的法律适用,但继续审理此案则对梅博士不利。梅医生做出了一个对自己有利的决定。在家生活时,首要的是让事情平静下来,让人们开心。

2、梅珍医生因本次事件可能遭受的损失。

(1) 进入华东政法大学的机会。

梅桢抖音_梅桢小视频_梅桢网红

华东政法大学教职博士后经考核合格后,即可加入华政担任正式教师。大部分能够完成师资博士后的考核要求。作为一名博士。梅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当时应该可以得到其他学校的就业机会。但遗憾的是,梅博士因为黄的文章而主动放弃了在华正的教职。

(2)梅博士自己的网红之路。

曾有人说,在《心动》中,三个女孩最终或多或少成为了网红,而不是努力当律师。其实这种情况我也能理解。一开始做律师的回报确实很低,比做网红的回报低了好几个数量级。即使是相对成功的律师,其收入也很难与成功的网红相比(参考薇娅纳税案)。然而,梅博士状告黄同学的举动却毁了他的人气。梅博士起诉黄同学事件爆发后,梅博士的哔哩哔哩、抖音、小红书基本停止更新。这和梅博士之前的更新频率相差很大。梅博士的暂停更新,标志着梅博士的网红之旅结束了。

3、网红之路和学术之路能否平衡?

(一)学者可以成为网红,但一定不能忘记初心,否则难免会招致非议。

法律并不禁止学者成为网红,如果网红做得好,大家甚至会鼓励他们(参考罗翔老师)。不过,即使成为了网红,也不应该忘记自己的学术初心。我们没有批评罗翔老师,因为罗翔老师成了网红,传播了法律知识。而如果我质疑罗翔老师的水平,罗翔老师恐怕也懒得跟我说话了。梅医生成了网红,传播如何做笔记、如何化妆。我实在没发现她这个北大女博士的名气有什么关系。我们看梅博士的视频时,她经常提到她是博士。她是北大的学生,但她拍的视频和她的经济法专业以及财税法细分领域有关系吗?她教别人如何做笔记以及如何化妆。 ,与梅震发表的数字税法文章有关吗?梅博士或许只是受益于自己的网红身份,却没有自己的钱包。

(2)我不明白梅博士怎么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身兼数职。

据我了解,读博士非常难。我读书的时候,据说华政的一位女医生因为写论文而流产了。可能华正的博士水平比较差,只有努力工作、努力写作才能毕业,而梅博士能力很强,参加综艺、写论文、当网红、教别人穿搭就能毕业化妆并做笔记。并可以来中国教授政治。两人的能力差距一目了然。我非常佩服梅博士的能力。

(3)网红之路与学术之路本质上是相悖的。

做学术工作本身就意味着你必须坐在板凳上,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做好。我在华正见过很多致力于学术、全身心投入学术研究的良师益友,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网红需要很多时间。做一个与专业无关的网红,必然会影响你对专业的投入。目前,梅博士尚未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网红的缘故。事业占用了太多的精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