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天喜
五邑大学坚持以培养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三育”工作提出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大教育”体系提出具体任务要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各二级学院、部门共同管理的工作格局。
把课程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制定《五邑大学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实施办法》,统筹协调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思政课”和“思想政治课”建设,提高课程教育实效。要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课程。深入实施“1+N”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试点计划,与地方政府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与地方建立紧密的结对共建关系高校之间,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以习近平总书记武夷山考察足迹为素材,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公开课荣获“特等奖”。优化课程思政体系,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积极创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名师、团队,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三年来,评选校级课程优秀思政教学案例67个、示范课程57门、思政示范项目32个。获批优秀思想政治教学案例和省级课程示范课程7门,获批省级精品课程7门。优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2项,3名教师入选省课程思政专家库,五邑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入选“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和政治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把科研和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
学校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充分发挥科研和教育的作用,深入开展科研诚信宣传教育,强化学术素质、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师生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鼓励各类科研平台和实验室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实验项目、竞赛项目、毕业项目等,组织师生共同创建科研团队。近三年,该项目已资助建设师生协同创新研究团队25个。 1400余名学生参与了科研项目的实验演示和数据采集。发表论文85篇,授权专利48项,授权软件作品25项。 ,通过科学研究支持高素质本科人才的培养。
让实践教育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课堂
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培养相结合,整合实践资源,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强化项目管理,完善支撑机制,构建多部门协同的实践教育体系。将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定期评选优秀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项目和个人,为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项目提供必要的资金、物资、场地等资源支持。三年来,共立项寒暑假社会实践重点项目1168个,组建实践团队1300多个,学生参与人数众多。共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育基地”15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16个、“大学生素质拓展基地”32个,活动成果1583项。积极支持无偿献血,两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海峡两岸茶博会、武夷山国际马拉松等节日志愿服务已成为学校的靓丽名片。广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孵化学生创业团队。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获批国家实践教育创新创业基地。近三年,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和学科技能竞赛获奖1800余项,并荣获第十八届红色特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特别奖。
把文化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落实“两个结合”,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定校园文化建设专项“十四五”规划,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积极创建特色文化课程,编写出版朱熹文化、茶文化等教材,开设《朱熹十讲》、《朱熹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神秘的大红袍》、《 《中国乌龙茶:魅力武夷岩茶》为公共选修课。 《闽北民间艺术》课程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朱熹文化节、朱熹师师典礼、朱熹文化之旅、“朱熹文化之旅”学习、红色文创产品设计大赛、茶文化节、旅游文化节、经典诵读比赛、特色校园文化主题活动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民间剪纸艺术进课堂、舞龙狮、艺术书法展等活动。建有校史馆、大学生创新创业陈列馆、朱子书院、武夷艺术研究院、中华文明武夷研究院、“三茶协调”陈列馆、廖俊波先进事迹陈列室、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车站、师生活动中心、图书馆、体育馆、实体书店等场所充分发挥各类文化场馆的教育功能。
把网络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学校积极创新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多层次、全方位、多渠道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完善师生主流网络平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加强网站、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建设,及时发布校园信息动态、优秀师生事迹等,发挥积极引导作用。精心设置网上话题、开设专栏,引导师生参与学习讨论。推进“一班”校本建设,鼓励引导学生创作定位正确、内容生动、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产品。三年来,征集微视频、摄影、绘画、诗歌朗诵、散文、贺卡、海报、漫画、剧本等形式的作品4000余幅,易班工作站荣获“优秀组织奖”多次受省易板发展中心委托。完善网上申诉渠道,及时帮助解决师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开展全国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文化节等活动,增强师生网络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把心理教育作为学生成长和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统筹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不断提高心理赋能水平,形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心理咨询“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平台保护。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开设公共必修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红十字生活教育体验中心作为心理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体验式生活教育。学校被授予“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每年举办“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文化节,开展心理知识竞赛、心理征文、心理情景剧、心理微电影等活动。坚持预防为主、干预为辅的原则,建立健全学校、部门、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危机防范体系,畅通心理危机转诊绿色通道,构建心理危机转诊绿色通道。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的动态网络。定期组织开展心理沙龙、案件督导、同伴心理咨询师培训以及各类心理讲座和培训,提升心理队伍专业技能。三年来,培训了2800多名同伴心理健康导师。
把管理育人作为“三育人”工作的重要抓手
紧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与春风化雨、无声育人的方法结合起来,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考核评价体系,给予充分发挥各项管理工作的育人功能,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坚持把管理和教育融入学校规章制度体系建设,修订《五邑学院章程》,制定《五邑学院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扎实推进保留、修改、设立和淘汰工作,构建规范统一、科学分类、层次清晰、高效的“金字塔”学校规章制度体系,为依法治校、依法教学提供制度基础。梳理各管理岗位的教育要素,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和管理教育的内容和路径,引导师生培养自我意识,加强自律,不断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和水平。
把服务育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
牢固树立服务理念,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关注师生、关心师生、服务师生,把握师生成长发展需求,提供针对性服务,增强供给能力,积极帮助解决师生学习中的合理要求,在关心群众、帮助群众、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教育引导群众。围绕师生“急、难、急”,精准发力,为师生解决实际问题,投入使用一站式服务大厅和一站式学生社区,完善宿舍、食堂、教学等硬件设施齐全,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幸福的感觉”。全面提升技防建设,持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注重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系统建设,建立个人阅读档案等信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
把资助教育作为全面教育的重要工程
我们始终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紧密结合起来,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到助学教育全过程,着力构建物质与物质的有效结合。帮助、道德渗透、能力拓展、精神鼓励。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实现精准资助,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才。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关心特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学生资助工作注入更多人文情怀。加强家校沟通,每年利用寒暑假组织二级学院开展“家校关爱之旅”活动,根据学生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帮助。深入开展感恩教育、“助学、筑梦、立人”、“补贴政策乡村行”、“家校关怀行”、“金融诚信教育校园行”等主题活动,开展一系列感恩诚信主题教育。每年,我们都会在校园内宣传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以及各类奖学金获得者的先进事迹。近三年,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21项、国家励志奖学金746项、“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优秀奖”2项。
把组织教育作为“三轮教育”的重要保障
学校党委围绕落实“一领两强四创”行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全面推进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学科建设、群众组织。提高质量和效率。配备二级学院领导班子,加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从学校选派23名“双领导”教师党员担任教学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教师党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鹅”作用。 3个教师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双领军”教师党支部书记和全省“强国”专项行动小组。加强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建立39个学生楼社区和以楼为单位的正式党支部,选拔39名优秀干部、住宿辅导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制定《五邑大学学生社区党员积分管理办法》,坚持以党建引领社区服务,制定“每月一个主题”计划,开展“亮丽身份、强化担当,当好先锋”,努力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教育新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