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老师必知:师生关系中的社交雷点,你踩了吗?

2024-11-20
来源:网络整理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北大清华讲座】关注,知识可以改变你的命运!

只要人们有仇恨,他们就一直是无知的;只要他们仍然无知,他们的仇恨就是不公正的。 ——【古罗马】德尔图良

作为一名优秀的【大学老师】,您有没有感觉到学生与每一代人的沟通都变得更加困难?

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理解和翻译学生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有人一不小心说错话,学生们脆弱的小心脏就受不了了~~~为了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今天我就帮老师盘点一下:社会!老师和学生的交流!雷!观点!

难以预测、深不可测的表情符号

第一的

如果你广泛使用表情符号

就是这样的迷人……

或者这种丰富的颜色...

闪光型...

那么恭喜你,在同学眼里你一直用这个“过时的中老年表情包”=你不行!交流!

ok 既然太落伍太老了,那用QQ、微信自带的表情包也没什么问题吧?

停止! QQ、微信自带的表情也是炒作的雷区! ! !

研究僧:老师,您觉得我的这篇文章怎么样?

大学老师:

不错。

警报!警报!你用了雷区表情符号! ! !

在老师眼里:

= 微笑并鼓励

在学生眼中:

= 面对白痴你只能尴尬但礼貌地微笑

据说

这种表达方式在90后的年轻人中引发了矛盾、分手、吵架等恶性事件。接下来说另一个表情符号。如果您很着急并想结束对话,请不要将其发送给学生。

不然这个误会就大了……

在老师眼里:

=再见,我们下次再说

在学生眼中:

= 我不能再和你说话了,所以我只能微笑着说你滚吧。

【尖端】

当表达微笑和鼓励时

禁止使用:

推荐使用:

如果你确实想批评学生,记得每句话加一句,以减轻严肃性。

[证明]

“你的论文题目太老了。

我们重新选个话题吧。”

“根据辩护团队的讨论,

你的毕业应该推迟。”

有助于表达一种无力感:“我其实不想这样做”......

单词和符号的数量稍微少了一点。

为了快速回复信息,老师通常只是简单的发几个字:“是啊”、“哦”、“好的”。

然而在学生眼里:“是啊”“哦”=我懒得理你

微信加群里的好友_加群里的好友_微信群里加的好友对方会知道吗

例如...像这样:

研究生:我会朝这个方向努力!

大学老师:是啊

学生说他的心脏受到了一万点暴击伤害……

所以,打字的时候不要吝啬!只要改成“嗯嗯嗯”或者“哦哦哦”,深刻而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对话就一定会继续下去。

[证明]

研究生:我会朝这个方向努力!

大学老师:嗯嗯

你感觉好很多了吗?但有时候,两个字是不够的!例如:哈哈,绝对不能用!你觉得哈哈=开心吗?大错! ! !

其实呵呵意味着一种强烈的不屑,可以说是争吵和冲突中的必备武器。如果你想表达快乐,正确的用法是: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除了字数之外,还应该特别注意标点符号。如果是比较轻松的话题,可以在句末适当加“~”。

这既表达了您对学生的殷切期望,又凸显出一丝俏皮和可爱。

避开社交雷区,我觉得我可以与学生无缝沟通。这不再是梦想。甚至我个人的社交互动也瞬间变得更好了。

聊天内容的几大类

大学老师添加学生微信时,与学生聊天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祝福短信到处发:逢年过节都会发祝福短信,但有的还是分组发送,有礼貌有礼貌;

2、期末别怕尴尬的聊天,只有分数信息重要:显然,尴尬的聊天都是废话,分数才是关键;

3、空:就是有的同学自从加了大学老师微信之后就没有说过一句话,只是静静地躺在朋友列表里。久而久之,大学老师不知道学生是谁;

4、和老师关系好,互动多:这种类型基本上和老师关系很好,有什么事都能聊;

5、师生之间的问答或通知:当一些学生在学习、学校活动甚至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时,他们会想到与大学老师沟通提问,大学老师也会耐心解答。微信。或者大学老师通过微信告诉学生他们需要做什么。

这些其实很常见。大多数人在微信上都有类似的情况,比如日常被熟悉的人调侃,假期里普通同事、合作伙伴的祝福消息,公司群的通知消息,加了好友却一句话不说。知道对方是谁……只要将这些映射到老师和学生的身份上,就赋予了它另一种意义。

弥补沟通、互动方面的短板,让师生关系更加人性化

近年来,大学校园里经常出现老师在课堂上讲课,但学生下课后却很少找到老师的情况。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外,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少。大学的老师和学生更像是熟悉的陌生人。

微信流行后,在师生的微信群中,老师经常分享一些有用的信息、案例或其他有价值的文章,或者补充课堂教学内容,有时还会发一些红包来激活群。气氛。通过此,大学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每当大学老师在群里分享这些时,群里的学生往往都会感谢老师的分享,受益匪浅。这些都是通过社交网络上的非正式交流,深入的专业讨论,增加互动,弥补老师的失误。学生交流不足的缺点。

另外,随着朋友圈的流行,很多大学老师都会在朋友圈里展现真实的自己,自拍、旅行、抱怨、生活、工作……在朋友圈里,学生会看到不一样的自己。大学老师的身边,学生都会接触到大学老师。图像变得三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我们也经常看到大学老师发的朋友圈得到了很多学生的点赞和评论,互动平和又热闹。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微信里的师生关系真的像表面上那么和谐吗?

老师朋友圈里学生喜欢的两张脸?

举个真实的例子:有一位大学老师,基本上每天都会发自拍照,每次都有学生在自拍照下评论:“老师今天真漂亮!” “老师的照片果然自带滤镜。” ……

看起来很和谐吧?不过,我听到不少同学私下抱怨:“哎呀,我又要发自拍了,她不打扰我我都看腻了。” “发吧,我每天都发同样的东西,不知道评论说什么,就点个赞吧。” “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屏蔽她的朋友圈。”……

这只是一个小例子,或许并不能说明什么,但也说明了师生朋友圈中存在的某些现象。此外,每当学期末,一些老师发现,与自己微信互动的学生数量明显增多且频繁。相信老师们都大致明白其中的原因。

事实上,有些同学在看大学老师的朋友圈时是持谨慎态度的。一位大学生曾经说过,有时候他很想忽略老师的朋友圈,但当他看到很多同学在那个朋友圈里点赞、留言要求表演时,他无奈,只能跟着人群,给自己一个机会。给他的老师点赞和评论。后来他发现很多同学都和他一样,觉得别人都这样做,自己不喜欢就不好。

不过,也有老师表示,其实,学生在朋友圈内、朋友圈外是什么样子并不重要。这是正常的。即使不是学生,普通人也会有“两张脸”,不能一概而论。我们不能否认,有些老师利用自己的朋友圈、微信群,与学生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宣传自己的教育工作。当师生关系融入社交媒体时,必然有利有弊,就看老师和学生的选择。

学生们看到的老师朋友圈怎么样?

emmm……说实话,大学老师不一定会看到学生说实话的朋友圈。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师生断绝”事件,源于学生在个人微信朋友圈发表不当言论,并被导师看到。当时,不少大学生网友表示:“我已经不敢在朋友圈发表自己的观点了。” “以后发朋友圈一定要记得拉黑大学老师。”

现实中,不少大学生确实会在特殊时期封锁大学老师。比如,当他们在网上看到一篇抱怨大学老师的引起共鸣的文章时,他们会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但也不忘记拉黑自己的老师,不让老师看到。来了之后我对自己的印象很不好,最终没能通过决赛。

比如,你不喜欢某个大学老师,你就会发一些比喻的话到你的朋友圈。虽然已经是比喻了,但你还是会屏蔽大学老师,以防万一……

因此,大学老师在学生的朋友圈中看到的往往是相对积极的关于学生自己的生活、自拍、旅行、学习等的精彩瞬间,大学老师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时,往往会留言、点赞、互动。或者直接跳过它。不说热闹,还分外和谐。

都是微信的错吗?

以上情况并不能完全代表当前社交媒体下的师生关系。但我们可以明显发现,越来越多的大学师生会选择使用社交媒体进行交流。这应该是趋势,因为通过社交网络加强师生交流有明显的优势。

这样做有什么缺点吗?当然!例如,频繁使用社交媒体进行交流,模糊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容易模糊,难以区分公共和私人;基于工具的沟通较为笼统,缺乏更深层次的互动。 ,总是很难做到面对面交流的顺畅和思想的融合……

这些都是社交网络在师生互动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因此,如何运用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社交媒体时代师生关系的尺度也需要师生自己去把握。

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师生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社交媒体可以作为教学和互动工具,但也有一系列重要问题需要考虑:隐私、内容的适当性和安全性,这些都应该综合考虑。

社交媒体只是老师和学生在课外交流的一种方式。对于如何把握课外交流互动的尺度,范德比尔特大学的 教授提出了以下对策:

1.清楚地认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在学期开始之前,想一些问题,例如:你希望学生怎么称呼你?您希望学生在家时给您打电话吗?学生可以在非办公时间到您的办公室吗?

2. 认识到互动也是教学的一部分。对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来说,课外活动相对有限。然而,随着“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普及,可行的非正式沟通也受到鼓励。

3.了解学生的个人学习偏好和自己的教学风格。由于一对一的交流提供了更多地交流学生学习和个性化问题的机会,因此需要注意区别对待。不要假设所有学生都以相同的方式学习。事实上,学生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学习。同样,考虑一下您的角色——信息专家?个人榜样?讨论的领导者?评估者?顾问?等待并选择最适合您的角色。

4. 记住你的专业和个人角色。额外的沟通将模糊专业和个人的界限。随着额外沟通和互动的增加,学生可能会看到你行为的不太正式的版本。在某些情况下这很好,但对于那些希望与父母保持严格正式关系的教师来说,这是极具挑战性的。

5. 并非所有学生都想在课后互相联系。考虑班上学生的性格差异非常有帮助。有些学生非常有兴趣在课外与老师互动,但另一些学生则尽可能避免这种额外的接触。拒绝课外交流并不意味着拒绝某人,但可能是因为紧张或时间太多。安静且处于社交尴尬境地的学生最需要关注。

6、充分利用办公时间。许多教师发现,尽管课程大纲中明确规定了他们的办公时间和地址,但学生很少使用它们(除非在考试前或成绩有争议时)。考虑一下为什么学生不在你的办公时间来找你。他们知道您办公室的确切位置吗?他们是否担心自己不知道该谈论什么或者他们的问题看起来很愚蠢?结对拜访或小组交流会让他们更舒服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