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于差评孵化的商业金融账号“知微”
一年一度的618促销今年可能会以一种直接的方式出现。京东和淘宝首次取消预售,并于5月底开始直销。
京东将于5月31日晚上8点推出618促销,现货销售,随后进入特价期、高潮期和回归期。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京东仍将围绕低价策略进行大促销。
今年,淘宝、天猫直接推出了购物满300立减50的跨店折扣政策,以往淘宝经典销售的预售期和尾款期都取消了。今年,桃溪618相关促销活动更加密集,时间也相应拉长。 4月23-28日是“百亿闪购节”,相当于官方618活动的预热。 5月21日-28日为第一波618活动,5月31日-6月20日为第二波活动。
从消费者的体验来看,618最大的变化是消费者完成消费的周期变得更短、数学题变得更简单。之前的618也是5月底开始的。淘宝和京东都开启了一波定金预售,大约一周后开始支付尾款。这两个活动期间发放了大量消费券,随后积累了一波热度。淘宝曾在预售机制上进行了不少创新。从一开始尾款只能单独支付,现在可以合并全额折扣。此前有报道称,预售订单占销售订单总额的三分之一。一。
那么今年淘宝和京东为何突然一致取消预售呢?
让我们从预售系统本身开始。零售电商专家庄帅对志伟进行了分析。随着各大促销规模的加大,参与预售的商家和消费群体不断扩大,问题也开始出现。 “比如预售商品无法按时发货,出现差价。价格上涨,售后服务与普通产品不一致,甚至出现财务风险。”这一系列问题将恶化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增加消费风险。平台和其他正常在平台上销售商品的商家的声誉将受到影响。因此,京东、淘宝不约而同地取消了预售制度,这其实是历史遗留问题。 。
2022年6月18日,一位消费者反映,他在京东遇到了预售涨价的情况。她说,618之前,她额外购买了一件价值3599元的产品,以为要等到618再下单。但店家推出618预售活动后,她发现这款产品的价格比之前上涨了1500元。该消费者表示,她购物车中的另一件商品也是如此。 618预售前和预售期间,该商品三天内价格上涨了三倍。
这其实是大促机制的一个bug导致的问题。商家参与重大促销活动时,虽然必须遵循平台给予的优惠政策,进行直接折扣,或参与全额折扣,但仍拥有自主定价权。一方面大促销不容错过,另一方面直接打折也很难拿出来,于是一些商家就想出了偷偷加价的最后一招。
当然,这种不得体的暗箱操作并不占多数,但即使所有商户都合规参与预售促销,预售制度本身也是极其消耗消费者体验的。此前有消费者指出,他们可以快速下单、快速收货,尤其是当他们急需东西时,但一旦遇到大促销,他们就必须进入节奏。从支付定金到收到货,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多于。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追求更快的物流和更好的消费者体验的阶段。然而,在大销量面前,这却成了一个悖论。更何况,大甩卖的真金白银折扣越来越少。
因此,消费体验变差,消费者在定金到尾款之间的“消费冷静期”很容易考虑退货,直接增加了商家的退货退款比例,进而出现诸如物流压力和售后纠纷。
纵观整个电商环境,大卖已经更多的是噱头而不是现实。低价不再仅仅依靠大销量。更重要的是,电商对待大卖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电商公司可能不再需要推出大促销。
预售制度原本是平台与商家合作,在大促之前通过更低的价格提前锁定消费者需求的一种方式。从最早的预售规定来看,消费者缴纳定金后,只能在支付余款后才能退还整个订单。定金订单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卖家和平台完成了部分销售任务。在疯狂争夺GMV、直播带货、大卖超低价的时代,通过预售提前锁定订单的好处,可以直观地体现在各电商出具的GMV成绩单上大销售之后。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为各平台的“战报数据”服务,而不是为消费者服务。
这两年,电商平台已经不再痴迷于GMV,甚至不再公布大销量的GMV。销售规模在电商领域已经逐渐成为过去式,取而代之的是业务品质和经验。现在,大销更加低调,周期缩短,不再要求像以前那样的销量水平。这表明,无论是前期预热、中期曝光还是后期销售成绩,大促将不再承担重任。 “直播的出现和拼多多价格驱动的平台机制,让促销每天都在发生,大多数品牌不需要太依赖平台大量的商品销售。”庄帅说道。
未来的大促销会是什么样子?京东和淘宝走的是不同的道路。
从京东今年的动作来看,低价依然是核心,但玩法有所简化。除了平台流量继续向低价产品倾斜外,京东在今年的618大促中还新增了“半年最低价”玩法。如果商家成功注册618,且618期间商品价格低于过去180天内的购买价格,则商家可以自动参与本次游戏。
说白了,京东此举就是直接向商家索要最低价,回归大促销的本质。对于正在打响新一轮低价战的京东来说,花哨的折扣和预售并不能直接实现其低价目标。大促销的意义在于赢得更多实用折扣,为京东后续的价格战铺平道路。
淘天这边,今年最大的变化是,在“五一特卖”和618之前,悄悄尝试了一个“百亿闪购节”,直接给予30%的折扣。淘宝的商业模式与京东有很大不同。大量的便利店、没有统一的物流支持等,都让淘宝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径,这也是最舒服的路径,那就是接二连三地进行促销活动,通过密集的折扣战来树立“低价”的印象。价格力量。
取消预售可能只是一个开始。回到冷静期的大甩卖,京东倾向于从商家和平台入手,走实用路线,营造“我这里最便宜”的氛围,而淘田则更擅长打造节日、拿货。密集路线。他们想要的是一种“我这里总是有折扣”的意思。
当一场大促销去掉了粉饰,放弃了氛围感,平台只剩下一个本质问题,那就是如何提供定期、真实的折扣。
毕竟,无论如何包装,电商的本质仍然是零售,而零售是绕不开价格的。
作词: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