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蔡红军
今天,Pay( Pay)正在进行公开测试。至此,用户开始了便捷、安全的移动支付之旅。
据了解,三星移动支付Pay的中文名称为:三星 Pay。目前仅适用于两款高端机型:S6 Edge+和Note 5。三星表示,对体验提供积极反馈的用户将有机会获得三星40英寸电视、Gear S2手表等奖励、车载净化器一台,还有50元手机充值。
至此,“云闪付”开启了三个重要时间窗口:2015年“双12”、2016年2月18日、2016年2月24日。
需要澄清的是,无论是苹果手机还是三星手机,它们都只是移动支付的终端。苹果和三星仅提供技术支持。相应地, 且不是支付机构。如果我们放眼更广阔的视野,我们会发现谷歌的()和苹果的iOS移动系统已经走到一起,在银联和商业银行共同打造的“云闪付”移动支付平台上推出各自的产品和服务。
当然,参与各方也将实现“快速通行”。一个在支付便利性和安全性之间找到平衡点的“闪通”将受到监管机构和市场的审视。
系“苹果”
系“星”
移动支付也疯狂
移动支付的标准动作不是运动,也不是支付,而是疯狂!
2月18日,银联“云闪付”上线,支持支付服务。中国的持卡人正争相在手机、和iPad上添加银联卡。大家都想用“云闪付”线下商户和线上APP。试图更方便、更安全地支付,疯狂“绑卡”,甚至造成交通拥堵。最大的输家是招商银行的持卡人。据招商银行信用卡官方微信称,不到42小时,招商银行就“绑定”了100万张卡。当日凌晨5:00起,多家商业银行Pay业务上线。目前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上海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广州银行等近20家主要商业银行支持此项服务。
你唱完之后我就会出现。当“果粉”的狂欢热情达到沸点时,“星粉”再也按捺不住,于2月24日开始公测。
中国银联总裁时文超在去年“双12”大会上表示,银联与20多家商业银行联合推出了各方集智、应用创新支付技术的“云闪付”产品,实现了传统支付方式的安全高效。银行卡。我们致力于提升用户体验,为持卡人提供更丰富的移动支付选择。
中国银联总裁时文超:
“云闪付”产品应用创新支付技术,努力提升用户体验,为持卡人提供更丰富的移动支付选择。
中国银联常务副总裁、中国工程院院士柴洪峰当天认为,“云闪付”实现了安全性与便捷性的最佳结合,代表了移动支付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未来。
中国银联常务副总裁、中国工程院院士柴洪峰:
“云闪付”实现了安全性与便捷性的最佳结合,代表了未来移动支付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这也为今天Pay的盛大亮相埋下了伏笔。
移动支付方式重回前沿
这几年,近几个月,还有最近,除了移动支付,还是移动支付!
一种允许用户使用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支付的服务方式。卡组织如何理解?万事达卡董事会主席理查德·海索恩思韦特1月26日在中欧品牌论坛上表示,手机是交易设备,更多关注的是交易如何授权和沟通。
万事达卡董事会主席理查德·海索恩思韦特 ( ):
手机作为交易设备,更多关注的是交易如何授权和沟通。
那么,移动支付到底是什么?在此,我们暂时同意东方证券银行业首席研究员王健关于移动支付的分类。
东方证券银行业首席研究员王健:
按原理分为现金支付和账户支付;按技术分为支付,涵盖账户支付的所有工具和技术;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
首先,按照原理分为现金支付和账户支付。
其中,将存储电子现金的芯片安装到手机中,手机充当电子钱包,实现现金支付;通过手机短信、WAP手机网银、手机贴膜、智能手机SD卡、SIM卡介质、智能手机APP、非金融支付机构扫码、NFC(Near、近场通讯)、HCE(主机卡,主机卡模拟技术,在NFC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支付技术,谷歌于2013年12月发布的.4版本推出的支付技术),向账户发出支付指令,完成账户支付。
二是支付按技术划分为涵盖账户支付的所有工具和技术。
第三种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商店内的“闪”移动支付属于近场支付,而使用手机银行应用程序转账或购物则属于远程支付。
我们发现,远程支付在移动支付中已经很常见。目前,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焦点是近场支付,即用“闪”手机进行支付。从监管层面到实践层面,发展趋势都有其差异。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王永红认为,多种移动支付方式并行发展,出现了“三大流派”。一是“闪通派”,重点巩固线下支付市场;二是“扫码派”,即二维支付派。码支付专注于将线下交易转化为线上交易;三是“转移派”。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王永红:
多种移动支付方式并行发展,催生了“三大流派”的出现,一是“闪通流派”,二是“扫码流派”,三是“转流派”。
中国银行互联网金融部副总经理董俊峰分析,移动支付市场的最新格局已经转变为“三国演义”。第一种是HCE模式,HCE基于虚拟软件模拟发卡技术的非接触式支付。支付载体是运行高版本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第二种是SE-NFC模式,是以Pay为代表的基于手机安全芯片的非接触式支付。三是扫码支付模式,基于扫描二维码实现线下支付信息确认,交易认证在云端完成。
中国银行互联网金融部副总经理董俊峰:
移动支付市场的最新格局已转变为“三国演义”。一是HCE模式,二是SE-NFC模式,三是扫码支付模式。
移动支付方式无论是先有还是后有,都提倡普惠、普惠、并行发展。回顾过去,早期的胶片、SD卡、SIM卡等移动支付方式并没有形成近场支付的主流。
为什么奖金和支付蓝海
那么,为什么 会加分呢?为什么Pay如此受欢迎?
因为“云闪付”。
王永红分类的“三大流派”直指“快通流派”。董俊峰《三国演义》中的HCE模式和SE-NFC模式其实可以合二为一,属于“闪通派”。
“快通学派”一骑红尘的发展有两个原因:
一是卡基和终端基的“闪通”基础。 POS机、ATM机非接触式改造率的提高,带动了金融IC卡“闪通”的广泛使用。即金融IC卡通过NFC技术与支付终端建立非接触式数据交换连接。支付终端根据交易金额自动“判断”,完成小额免签证、免密码线下交易,或完成线上交易。截至2015年9月31日,全国1462.15万台POS机、70.76万台ATM机非接触化改造率分别达到48.46%和37.37%。金融IC卡累计发行18.83亿张,占银行卡发卡总量的15%。 34.62%。
“闪付”是基于IC卡的非接触式支付,“云闪付”是基于NFC手机卡模拟技术的非接触式支付。事实上,Pay可用于任何带有“闪付”或“云闪付”标识的机器进行支付。
二是具有强大号召力的手机(移动终端)纷纷加入。早期,中国市场的“云闪付”需要手机具备NFC功能。 2月18日,扩展到苹果手机。全球支持Pay业务的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中国是亚洲第一个、全球第五个开通Pay支付服务的国家。也就是说,基于“闪付”开发的移动“云闪付”支付已经接管了安卓支付和Pay两大系列。
国内领先的语音技术和人工智能研究公司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2月4日的公司年会上判断,2016年是红利的最后一年,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时代即将结束,并且没有机会出现下一个行业趋势。毫无疑问,那就是人工智能。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
2016年是安卓红利的最后一年,移动互联网红利时代即将结束。下一个行业趋势无疑是人工智能。
不管“下一个行业趋势”的预测是否准确,刘庆峰为何只谈谷歌的“()红利”而不谈“苹果的iOS红利”?
对于美国公司绝对主导的全球智能手机信息操作系统,去年年底,IDC(国际数据公司)公布了全球预测结果。 2019年,()系统将占据全球82.6%的市场份额,苹果iOS系统将占据全球82.6%的市场份额。苹果的市场份额为14.1%,未来四年的市场份额将略有下降。
同样在去年,英国一家市场研究公司公布了对中国市场智能手机信息操作系统的调查结果。 ()系统占比72.8%,苹果iOS系统占比25.4%,与IOS设备保有比例约为74:26。
那么,从谈判、测试到2月18日Pay上线,即使中国的苹果粉丝兴奋不已,但这也只是苹果iOS移动系统市场份额不足30%的小众狂欢。如果考虑到银行宣布推出Pay业务,透露系统版本需要iOS 9.2或以上以及2.1或以上版本等,“用户数量将会有所减少”水果迷”。
如何预见Pay的蓝海?
在中国,原因有三:一是单机市场占有率高,二是品牌有号召力,三是产品颜值太高。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早已将 Pay列为2015年十大突破性技术之一,认为 Pay在安全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手机不保存真实卡号,每次都需要读取用户指纹才能完成支付。这就是 90% 的美国银行支持 Pay 的原因之一。
至于移动支付网络行业分析师穆楚表示苹果更期待开发对商户会员卡的支持并激活生态系统,这还有待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移动支付网络行业分析师穆楚:
我们更期待苹果开发对商户会员卡的支持并激活生态系统。
、iOS两大移动系统强强联手,打造“闪通”
回到“云闪付”,谷歌()和苹果iOS两大移动系统齐聚于此,共同打造“云闪付”。
第一个是银联与银行基于谷歌()手机系统的“云闪付”。银联、联合商业银行是()支付(含Pay)重点推广的移动支付品牌。 “云闪付”集成了NFC、HCE、TSM(可信服务管理平台)和()技术等创新支付技术,针对手机(操作系统版本号不低于4.4.2)。
其次是银联和基于苹果iOS移动系统的银行。需要注意的是,苹果手机只是实现支付的终端,而不是支付机构。技术原理与 Pay类似,只不过采用了硬件安全模块(eSE)而不是HCE技术。同时,传统银行卡在上面进行虚拟化和集成。
Pay在国内是与银联合作,通过银联“云闪付”产品实现交易。 “云闪付”是银联推出的一款支持手机实现非接触式交易的支付产品。互联网上的实现载体是Pay,手机上的实现载体是各商业银行的APP。
“扫码”提现手续费“逼迫”用户绑定卡
在“闪通”派对狂欢的同时,“扫描员”们又在忙什么呢?结合微信支付团队2月16日发布的信息可以分析,“扫码派”已经变得“躁动”了。消息称,今年3月1日起,针对个人用户的微信零钱取现功能(从零钱到银行卡)将开始收取超出金额的手续费,以支付银行手续费。每个用户(身份证维度)累计免费提现限额为1000元,超出部分收取0.1%的手续费,每笔交易最低收费0.1元。转账、当面支付、微信红包、AA支付等功能均免手续费。
细心观察发现,微信零钱免费取现限额与中国人民银行12月28日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上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规定的I类支付账户累计限额不谋而合。 ,2015年。因此,有分析人士表示,《办法》中提现手续费的对象直接针对第二类、第三类支付账户。可能通过微信找零将大量资金转移到银行卡的主要人群是微信商户和杂货店。
微信提现收费可以看作是打造支付场景的举措。我们希望我们的分析不会成为一厢情愿。这与网民“不怕未知,却怕失去已知”的心理不谋而合。既然你曾经拥有微信,为什么要失去它呢?为什么不拥抱微信支付呢?
所以就会出现两次“反弹”。
一是“强制”用户使用微信中的“找零”,使用微信进行线上线下支付。真正有培养的用户就会被卡住。可以预见,3月1日前微信绑定卡数量将呈增长趋势。
二是“倒逼”商户支持微信支付,拓展线下使用场景。
微信支付团队表示,微信支付的线下使用场景已经非常丰富。目前已有30多个线下行业超过30万家门店支持无现金智慧生活。包括超过10万家零售店、超过8万家餐厅、600多个停车场、3000多个加油站等。此外,微信支付可在全国各地的自动售货机上使用,在1100个客运终端购买车票,可在数十个机场购买。在线上,微信支付仍然是许多在线消费平台的首选支付方式,包括京东、滴滴出行、大众点评、美团、饿了么、携程等。看电影、买礼物、买门票、充话费……足不出户就能完成这一切。
随后,在“扫码”提现的消息下,又宣布“线下使用场景已经很丰富”,可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河之乐。
“扫码”绑定卡,锁定用户账号,激活“养猪杀猪模式”,即:第一步养猪,免费使用;第二步是增肥,有大提升;第三步,杀猪,TOLL。一开始不迷茫,最后不放弃,用户陶醉其中。在梦中,你无法叫醒自己。
当然,在同一时间窗口内,一些用户并没有巧妙地加快提款过程。另一部分则不想交手续费,也不想绑卡通过微信支付消费。有些用户将“零钱”转移到财付通金融产品上,这是题外话。
胜利者从便利性和安全性的双重平衡中脱颖而出
近日有网友爆料支付宝版涉嫌泄露用户隐私。 2月23日,支付宝官方微博回应称,“支付宝客户端使用系统权限的规则是:仅申请业务所需的权限,不会进行额外的信息采集和后台操作,不会侵犯、泄露任何用户的信息”。隐私。信息。”
在支付方面,各方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便利。
便捷性只能从用户体验来检验。以支付为例,不用解锁手机、不用打开应用程序、不用连接互联网的“三不”比扫描二维码支付更简单。
首先我们看一下银联与银行基于 ()手机系统的“云闪付”。它利用()技术将手机绑定的银行卡号(实际上包括银行卡的一些敏感信息)转换为替代卡号。支付过程中不使用真实卡号,防止持卡人敏感信息泄露;它采用HCE技术将信息加密传输到云服务器,完成用户身份认证,提高交易安全性。
接下来我们看看银联和基于苹果iOS移动系统的银行。它采用银联“云闪付”近场支付标准,利用映射安全技术将银行卡账户下载到手机专用芯片上,然后用苹果手机代替银行卡,通过NFC的近场识别交易内容。传感技术与叠加指纹生物识别,安全支付“一指”掌控。关键是公司不参与卡号数据下载、交易数据传输等任何敏感环节,也保证了交易信息的保密性。满足便捷、安全、保护隐私的特点。
我们来看一下扫描二维码支付。 2014年3月,监管机构叫停了用户用手机扫描商户“二维码”的“主扫模式”。同年中后期,市场开始流行商家用扫码枪扫描用户手机“二维码”的“扫码模式”。从去年7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上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到12月28日《办法》最终发布同年,“收款人专用专用设备”条款的解释一直保持高度一致,指的是涵盖“生成、读取、识别条码(二维码)、声波、光等信息传输媒介并发起交易。”可见,“二维码”介质融入“收款人专用专属设备”,使其创新发展。
事实上,无论用户是“扫码人”还是“被扫码人”,“二维码”软件扫描支付的安全性能都无法与“云闪付”近场支付的硬件安全机制相比。手机靠近POS终端。 “云闪付”没有扫码链接。用户无需担心扫码时被植入木马病毒,也无需担心“二维码”图像被盗用的风险。
去年11月1日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第286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履行网络安全管理义务,造成危害后果的,构成犯罪。对此,全国人大法工委刑法办公室副主任雷建斌给出了权威解读。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会收集并存储大量公民的个人信息。如果措施不到位,就会导致信息泄露,比如造成大量客户的银行卡信息泄露,大量财物被诈骗或者被盗,就构成犯罪。
“扫描员”不应因为小额交易而忽视个人信息的安全。其高频交易和社交聚集属性很容易导致点对点的风险爆发。
“云闪付”相信模式但不相信泪水
苹果手机很早就进入中国。除了通讯之外,用户还使用苹果手机进行日常生活、商务和财务活动。例如,下载微信、支付宝、手机银行等工具进行聊天、理财、支付。然而,溪头网创始人黄胜却撰文称,应该阻止Pay进入中国。 “世界上只有四个国家使用Pay,而且都是英语轴心国,它们之间自然没有太多秘密。不使用Pay的国家正在保护自己的核心金融数据。”
这一事件自然让人想起国内机构首次与该公司合作时,一些非金融支付机构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英雄帖”。其称其“违反国家外汇管理规定”,“可能是涉及黄赌毒的商人”。当然,主观猜想最终是不真实的。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表示,Pay而非独立的支付账户生态系统,更能兼容现有监管。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
Pay,而不是独立的支付账户生态系统,更符合现有法规。
Wang POS创始人李岩更直言,Pay创造了“无污染”的合作模式,尊重现有制度,不是商业银行和卡组织的敌人。
创始人李岩:
Pay创造了“无污染”的合作模式,尊重现有制度,不是商业银行和卡组织的敌人。
这就是生态,就是我们提倡的“模式思维”。
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研究咨询中心副主任李一泽认为,在金融支付领域,如果说支付宝、微信支付是颠覆性革命,那么 Pay更像是改进型革命。 Pay“革命”的只是实体银行卡的“生命”,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想要“革命”的是传统银行的“生命”。
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研究咨询中心副主任李毅:
在金融支付领域,如果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是颠覆性革命,那么 Pay则更像是改进型革命。
“闪付”充分认可支付方面的专业分工,兼顾发卡机构、收单机构、银行卡组织、商户“四方模式”下各参与方的利益。发卡机构加快发行“闪通”卡,仍占利润大部分,并继续掌握交易信息;收单机构拓展“闪通”商户;银联等银行卡组织坚定扮演综合支付服务商角色,推广“闪付”,夯实“云闪付”平台。商户将通过快捷、安全、便捷、多元化的支付方式扩大收入。即使苹果取消了商家税率中的“苹果税”,凯撒的就是凯撒,上帝的就是上帝。既定的“四方模式”并没有被颠覆,各方的利润分成略有减少,格局没有改变。
去年“双12”当天,有记者称,离开“联盟闪通”发布会后,他用手机叫了一辆滴滴出租车,用微信支付车费,赶到超市参加活动。 50折“扫码”促销,然后分享朋友圈。最后,我回去写了一篇稿子,标题是:“云闪付”引领移动支付新潮流。
《黑色幽默》就编于此。除了反映市场竞争残酷的一面之外,也想记录在这里。银联和商业银行,再加上谷歌的(安卓)和苹果的iOS这两个占据近100%市场份额的移动系统,“云闪付”不相信眼泪。
银联与银行联合打造的移动支付平台,平衡支付便利性与安全性的“闪通”,将接受监管和市场的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