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艺术品消费新渠道
如何讲好艺术品消费故事,提升艺术品消费指数,将是新一年艺术品市场关注的焦点。其中,塑造新渠道,激发更多有效人群认知、收藏、消费当代艺术,成为该领域新一年的首要任务。传统收藏客户已经饱和,流通速度越来越慢。中国当代艺术需要召唤新客户和迭代版买家进入市场。而新的消费群体需要对当代艺术有新的社会认知,而新的社会认知需要更多的渠道来推动中国当代艺术新的价值认知的探索。
保利拍卖的赵旭先生实际上塑造并链接了社会对艺术理解的新高点。在赵先生精湛的艺术商业社交圈下,马化腾、马云(微博)等大人物曾在不同场合亮相。所有这些都与当代艺术有不同程度的交叉。新的一年需要各方努力,将当代艺术推向更多领域,使其成为有效流动,是提升当前中国当代艺术购买力的主要途径。
包括《时尚芭莎》举办的名人慈善晚宴,都不同程度、各方面提高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社会影响力。但不足的是,近年来,中国当代艺术失去了对自身创造社会话题能力的控制,甚至成为时尚事件的常态之一,未能聚焦当代艺术的真正力量。因此,重要的是如何从衰落中重建。获得社会效益。
2. 艺博会交易效率
没有平庸的消费者。只有缺乏想象力的艺博会,才能抓住艺术品消费需求和收藏逻辑的主线,触及消费痛点,转变商业效率。除了拍卖、慈善晚宴等之外,艺博会是提升中国当代艺术社会影响力、了解中国当代艺术创作动态的最正常的实体渠道和平台。
因此,新一年进博会的运作方向和趋势将是放大进博会与中国企业家和中产阶级力量的摩擦。中国企业家收藏向当代艺术领域的转化是一个巨大的能量空间,而中产阶级艺术消费力的释放是当代艺术的社会活力源泉。培育这个群体将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收藏革命的任务之一。今年准备北上的艺术北京、中国艺术博览会、艺术南京博览会、成都当代国际博览会、厦门艺博会、深圳艺博会等,都需要讲述艺术与城市文化消费的故事,培育更广泛的新兴收藏群体。
艺术博览会不仅仅是传统手段,更重要的是强调线下的艺术品消费和购买体验。如何创造更好的生活场景体验,将等待未来中国艺博会更多的空间和机遇。提高展会商业交易效率将是新一年的运营趋势。特别是成熟的、品牌化的、平台化的博览会将催生更多的艺术商业项目。
3.重新发现当代艺术的价值
不同年龄、学历、经历、财富等背景的群体对当代艺术的消费、收藏和投资将出现“重叠”,让当代艺术价值的重新发现形成新的景观。一方面,它正在制造市场高潮,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一度被国画劫持。近年来,中国当代艺术贬值的价值有望迎来新一轮的价值重估和认可。另一方面,90后、2000后等新兴群体的艺术审美品位、消费偏好和购买力将为艺术市场带来更丰富的可能性。
新的一年,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和意义面临着各种力量的重新发现空间。主要趋势是,更多的机构和交易者意识到,传统中国画在新兴收藏家面前已经失去了新时代的审美价值和趣味。面对伟大的时代,当代艺术的时空,以及主要呈现当下精神状态的创作作品的价值领域,都将被放大。
4、帝都与魔都艺术之城之战
看来,拥有迪士尼之后,魔都似乎在艺术领域的竞争力和布局上都比帝都更胜一筹。中国当代艺术领军城市之争最终将会有一个新的解释。趋势是2018年很可能在上海。或许会有一个新的国际艺术机构落户上海,这将成为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例如,法国总统去年透露,蓬佩奥·普杜艺术中心上海站即将启动。
除了众多私人美术馆、苏富比(微博)、佳士得拍卖之外,豪瑟沃斯等顶级画廊也落户上海,还有保利与华谊兄弟成立的保利华谊上海拍卖有限公司、西岸设计当代博览会等展览无论实力还是影响力都已经超越北京。
上海双年展也是中国举办时间最长的双年展之一。当然,上海也有艺术自贸区的优势。当然,下一步,上海艺术品的金融运作等趋势将受到极大关注。最终的局面很可能是北京成为艺术家创作中心,上海成为交易中心。但北京定位为国际文化中心,与上海在艺术版图上的新一轮竞争将成为新亮点之一。
5、当代艺术在三四线城镇蓬勃发展
除了北京和上海两个超级城市的竞争之外,新的一年,新一轮艺术地理学的概念也将再次凸显在人们的视野中。这也将是当代艺术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张力。成为竞争的社会公共话题。未来,越来越多的二线城市如南京、武汉、厦门、成都、西安、重庆、昆明、苏州等城市将为当代艺术提供新的生长土壤和操作想象空间。即使是三四线城市也有当代艺术场景。典型的例子是浙江乌镇。一年一度的乌镇国际当代艺术展已成为当地一道重要的文化景观。
值得一提的是,白雅轩原操盘手、艺术衍生品早期教父李大军回归世间,只不过这次落地的是乌镇雅达文化艺术中心,而非北京。这是一场值得关注的艺术盛会。闽东革命老区也在新的一年酝酿着一场独特的论坛——闽东达沃斯艺术论坛。天津泰达当代艺术馆馆长马惠东对宁德平南当代艺术馆进行了改造。中国当代艺术教父栗宪庭先生一年前也曾低调访问过闽东。新的一年这里应该会有意想不到的消息。
6、艺术生活方式的顶层设计
艺术生活方式已成为驱动艺术消费的关键价值点,也将成为当代艺术内外的核心产品形态。艺术消费的终极理念是艺术生活方式的包装、顶层设计和营销,这将成为当代艺术的价值蓝海。 2018年会出现什么样的艺术生活方式设计值得关注,这是社会各阶层资本介入艺术消费的关键和主要动力。
7、场景化艺术商业消费打造新艺术经济
艺术品市场体系的成熟度、活力指数、商业效率也面临着如何“真正创造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去年以来北京芳草地、上海K11等艺术商业场景化消费空间的爆发,体现了艺术消费的链接力。
这一趋势也将加大其新一年的运营走势。值得一提的是,今日美术馆已经从优秀的布局转向“卖生活”。其代表作品三亚红树林、青岛红树林、海棠湾红树林成为度假的典型代表。一月收入突破10亿,核心价值理念是张宝全将艺术文化成功移植到这些项目中。这些项目中使用了许多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比如蔡志松的威尼斯双年展获奖作品《浮云》就出现在青岛的红树林里。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新的一年里,跨界商业方式从当代艺术中的“顿悟”将成为一种新的手段。艺术观念、重构以及实体商业项目的运用有望成为当代艺术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点。
八、艺术产业链打造成为必修课
艺术产业链的结构将更加围绕艺术消费结构的生活场景。传统的以交易、收藏、投资为形式的艺术品单一价值链将被解构并升级为艺术品产业链的整合。比如百家湖文投集团布局艺术全产业链的动态趋势案例就值得业界关注。比如城市新兴艺术综合体项目、艺术小镇打造、新一代艺术乡村建设、宋庄艺术区等都需要在产业链层面解决。
9、以京东艺术为代表的大平台改变了艺术品的流量格局。
大鱼吃小鱼的平台出现。比如艺术品电商领域近两年就处于低迷状态。如今京东艺术开始介入,网络艺术的前沿仍然是业内外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艺术垂直领域的努力将拓展到大众消费的平台上运作。比如,新而强大的京东平台创造了新的分水岭,未来更多的垂直社区平台将为当代艺术领域贡献新的流量和商业效率。值得观察的是,处于产业化、金融化、平台化阶段的艺术圈,有望迎来更多行业巨头机构。
10、互联网艺术教育成为热门话题
艺术教育将在微信课堂朋友圈、APP、微信小程序中爆发,艺术互联网教育将成为新的投资风口。将艺术资源运营并转化为面向公众的公共产品,是中国当代艺术价值的新低地,创造新的商机。艺术教育经济将成为新一轮资本追逐的方向,将远远超过前几年的艺术。电商等平台。
11.共享艺术有望突破
共享经济概念随着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的普及而深入人心。去年共享艺术在北京、深圳、南京等多个城市率先兴起,不同形式的共享艺术平台纷纷涌现。
一方面,共享艺术品让更多的企业和家庭通过租赁的方式享受到高品质的原创艺术品及衍生品。另一方面,共享艺术品可以很好地解决艺术品收藏的资金压力,即流动性问题。
共享艺术的生命力在于让更多的艺术品缓解大众因为太贵而不敢触碰艺术品的消费心理。如果未来共享艺术的游戏规则能够得到解决,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轻松接受共享艺术,那么随着技术的更加成熟,共享艺术将会释放出更多的想象空间。新的一年,共享艺术的运营模式和渠道很可能会有新的突破,全国性的共享艺术平台或将成为风险投资的风口。
12.艺术项目品牌平台化
艺术活动的品牌开始裂变,从单一的展览品牌到平台,承载着更多的可能性。例如,青年100是由艺术大众消费教父赵力创立的。这些经过艺术市场残酷考验的艺术项目的品牌赋能越强,未来的青年100就可以成为一个活动品牌,包装年轻艺术家,成为培养年轻艺术家的摇篮,成为一个艺术金融项目,跨界发展。边境活动、成为更多新锐艺术品牌的首选合作伙伴等,这也将预示着艺术活动的品牌化、平台化将成为资本追逐的重要途径。
13、艺术品金融的冲击力越来越强
艺术金融正在迎来新的认知升级,当代艺术领域在金融领域的影响力将骤然增强。不仅艺术品金融基础理论全面推进,尤其是西木团队所做的艺术品金融学科建设得到了越来越多各方的响应。
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席穆认为,艺术品衍生品和艺术品授权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艺术品金融和产业的发展。此外,“艺术品金融产业与艺术品电商融合发展,推动了互联网艺术品金融。 ”。
更多实体部门正在推动艺术金融融合,国内首个艺术金融博士人才培养班自去年起全面启动,释放出艺术金融行业时代即将到来的强烈信号。围绕当代艺术的金融方式将在新的一年里呈现出新的方式,从而备受关注。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新的一年,艺术领域的金融并购将会加剧。
14、小众艺术线下教育品牌崛起
线下艺术教育将成为众多线下艺术体验项目的主流趋势之一,当代艺术家参与个性化艺术教育将受到关注。
例如,以知名艺术家法明在海淀推出的“发明北京艺术”为代表的小众艺术线下教育品牌的崛起。其核心竞争力是将艺术特色教育项目与艺术旅游资源相结合。一方面,法明以当代艺术家的身份有效解构了传统艺术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参观艺术工作室,将农艺教育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现场组合,叠加场景化教育,让艺术教育从概念渗透到线下。当代艺术的教育力量将成为当代艺术家群体和艺术机构推动的新趋势。
15、艺术和学术话语权增强
传统的批评团队已经老化,占座,由明星艺术家或兴趣组织私人定制。新艺术的戏剧性和学术争论将会加剧。艺术学术讨论的话语权将不再局限于传统机构和传统批评家联盟体系。一些基金会和机构会根据自己的体系和资源进行重组。尤其是很多自媒体平台会爆出更多私密的观点。新的一年里,各界对于艺术价值体系重建的喧嚣也将愈演愈烈。
16、新艺术媒体巨头公司的出现
传统艺术媒体将迎来完整的冬天,很快就会被关停。个人运营的艺术微信公众号的视角更加多维。今年传统媒体人转型为个体企业家的数量将大幅增加。艺术新媒体、微信小程序、APP仍有机会在艺术领域整合资本,预计将出现新的艺术媒体巨头公司。
17、当代艺术“受益”传统假画的社会效应显现
在传统赝品泛滥的背景下,一批机构和投资者将重新投入目光,探索当代艺术领域的价值低点。比如,荣宝斋拍卖会在新的一年里将在当代艺术领域做出重大动作。
18、艺术信息新输出方式时代已经到来
跨界艺术的输出方式不再是新京报、新周刊、南方周末等传统媒体,艺术视频、艺术音频产品领域将成为新一年的新趋势。尤其是微信读书、喜马拉雅等平台,呈现了艺术信息输出的新方式。
19、林正禄艺术乡村建设屏南效应凸显
艺术乡村建设将为特色小镇贡献新风采。例如,林正禄在宁德平南首创的艺术乡村建设模式,已成为全国日均人流量最大、影响最广的艺术乡村建设模式。艺术乡村建设也将有效分流艺术人才在北京的过度集中。
从江西临川宋庄归来的艺术家张志刚创办的白虎窑艺术村,在当地引起了各方的巨大反响。可以预见,新的一年,其他形式的艺术乡村建设或艺术小镇建设也将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此外,瞿燕发起山西许村项目、左靖推动安徽碧山项目、陈晓峰、张光辉发起南京非凡艺术小镇、曾鸣发起富平艺术小镇建设、厦门北欧当代艺术中心等。策展人兰兰参与的厦门澳头渔港艺术小镇正在点燃艺术创意和艺术产业应用的火花。
20、当代艺术社会化与郭海平生活艺术社区模式现象被放大
当代艺术的社会能量将获得新的认识。例如,由郭海平在南京发起和倡导的本土艺术共同体,已开始将影响力扩大到10多个省份。郭海平推广本土艺术的重要示范意义在于,让人们清晰地看到通过艺术触及和解决社会中一些特殊群体所蕴含的丰富能量。新的一年,郭海平的艺术社会化榜样作用有望扩大。尤其是当代艺术在跨界领域的能量,将在不同的资源背景下激发更多的形式,从而展现当代艺术的当下价值。
21、艺术定制旅游成热点
艺术出境游将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围绕顶级美术馆、博物馆、艺术中心等国外艺术圣地形成的定制艺术路线,将成为艺术旅游的热线。通过这样的曲线方式,我们将创造一种新的艺术教育普及方式,有利于培养新兴的收藏阶层。
22、艺术驻地创作成效不断增强
国内外艺术驻留创作平台日趋活跃,将成为新常态。长短期艺术驻留项目将成为艺术能量交流的有效渠道之一。国内规模最大、可持续的项目有程小北创办的上苑美术馆和艺术家郑学武在纽约建造的纽约哈德逊艺术中心,这些项目已成为国内艺术家走出国门进行有效艺术交流的平台。
从2007年上苑美术馆设立艺术家驻留计划,到2017年建立冬季海南柳工乡艺术驻留基地“让当代艺术融入海南乡村”,程小北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和体系。国内艺术驻留项目。模型。新的一年,这些艺术计划和艺术驻留项目将引起社会关注。
23. 艺术界的贫富差距持续扩大。
在金钱决定一切的新时代,普通艺术家的压抑和焦虑感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更加加剧。新的一年,顶级明星的争夺也将异常激烈。根据国内艺术品交易者的经验,经济下行越严重,做大局就越重要。因此,名人背后的资本手将在新的一年里显露出来。例如,正月十五之前,尤伦斯艺术中心举办了超级明星艺术家刘韡的年度展览。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但除了抢到顶级展会的好兆头之外,背后恐怕还有资本的力量。
无独有偶,另一位明星艺术家蔡国强早前于2月20日在泉州1915艺术空间举办艺术讲座,并在村民和长辈面前放映了纪录片《艺术是怎样的》。艺术界日益贫富的另一个社会症状是,更多的北漂艺术家将成为“其他漂流”艺术家。另外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就是我所说的“中年艺术家群体现象”。这个群体如何走出不高不低的“市场困境”,取决于这个群体当前的创造力如何被各方认可。精心制作的。该群体将凭借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社交圈关系,通过国际博览会、活动等渠道发挥影响力。趋势将会更加明显。
24、年轻艺术家面临需求快速迭代的挑战
年轻艺术家的市场机会将会更大,新的一年里更多的机构和个人新兴收藏家将关注年轻艺术家的广阔市场。关键问题是年轻艺术家如何保持自己的创造力,如何展现自己的个人特色和创作特色。
2018年肯定会有更多年轻艺术家的市场项目,如何选择成为年轻艺术家是一门必修课。一方面,近年来兴起的《青春100》、《新星艺术节》等优质选秀平台不断紧锣密鼓地发力。另一方面,新的一年,围绕青年艺术家资源的开发,将会出现更多类型的青年艺术。项目和活动,以及资金背景、规模等完全不同的平台也将出现在现场。正如渠道变得更加多元化,看待未来艺术趋势的可能性也变得更加多元化。
一方面,被资本包围的艺术价值判断的“失焦”现象将被无限放大,年轻艺术家一夜成名的机会会越来越少。这就是新时代青年艺术家面临的现实背景。另一方面,面对艺术消费需求的快速迭代,年轻艺术家创作的选择性也面临着巨大的潜在挑战。
25. 公共艺术已成为一种潜力巨大的艺术商业模式。
公共艺术将为当代艺术带来新的场景化创作和商机。公共艺术开辟的领域更具社会性和可持续性,服务对象和渠道更加多元化。尤其是在塑造城市文化地标属性方面具有无限潜力。因此,公共艺术有望成为新一轮中国当代艺术中最具商业价值的部分。拓展形成具有巨大潜力的艺术商业模式。
26、艺术IP依然是资本追逐的亮点领域。
借鉴电影IP、动漫IP在艺术领域的IP运营,将更直接地将艺术推向大众消费品牌。艺术改变生活方式和观念,加速艺术衍生品向服务大众日常消费的品类转变。以艺术衍生品为主导的IP产业发展,是社会资本化最突出、最受青睐的领域。目前,国内企业已出现在新三板。新的一年,艺术资源深厚、人脉更广的艺术机构或民间投资公司将在这一领域发力。
27、宋庄艺术区的出路依然牵动人心
新的一年,北京艺术区的发展与生存仍将备受关注。尤其是通州副中心新规划中宋庄艺术区的发展走向,未来必将牵动各艺术家群体的敏感神经。除了宋庄艺术区,面对新的现实,北京留给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和生存空间也值得特别关注。
28、艺术区块链如何玩转有望大幅提升
关于区块链的大火,两年前已经有很多讨论,2018年也将烧进艺术圈。至于区块链在艺术圈会如何发挥,新的一年,不同的机构或公司将跟进。我们拭目以待吧。
29、“寻启堂”是生活美学品牌案例
围绕艺术与生活美学的品牌发展将成为新一年的流行趋势。更多具有丰富审美思维和创造力的个体艺术家或艺术家工作室,将会基于生活美学的理念,为人们设计开发更多的服务。改善生活质量的美容产品。
寻启堂是著名青年艺术家蒋志平创立的陶瓷生活方式品牌,在国内众多陶瓷品牌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寻启堂”生活美学产品的成功定位和独特竞争力,将艺术家的审美生活发现与引导、个人艺术创造力结合起来,而陶瓷就是完美的纽带。
30.数字艺术资产时代已经到来
网络上曝光的触目惊心的假画事件以及巨头拍卖公司涉嫌假画的广泛报道,带动了新的一年艺术信用报告等方面的工作取得进展。数字艺术品资产,一方面通过高科技手段,为征信提供原始有效的记录凭证,解决假画成为艺术圈尤其是拍卖等实体交易渠道的重中之重的问题;另一方面,数字艺术资产具有数字化的特点。数据资产将为艺术品终端消费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数据服务和连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
文化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