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手机、iPad、电子游戏在家长眼里都被视为“猛兽”。孩子一拿起手机或者iPad,眼睛突然就亮了,家长立刻就担心起来。
在大多数家庭中,电子游戏也是亲子关系的爆发点。它们经常被引爆,父母和孩子都会遭受损失。
难道这一切只是游戏的问题吗?或者这只是冰山一角?
亲子课上,海兰老师通过与母子的交流,向大家展示了冰山的全貌。
01
儿子玩手机的背后是妈妈的恐惧
小惠今年15岁,今年读初二。平时他和他母亲的关系很好。他给他的母亲打了8分(满分10分)。唯一让他不满意的是她的母亲总是控制他使用手机。
“我一接电话,妈妈就心情不好,盯着我,唠叨我。我心情好,我就不玩了;心情不好,我就继续玩。”然后她就会生气,更大声地唠叨我……”
可以说:平时母亲慈祥,儿子孝顺,但一用手机,就成了鸡和狗。
”
小慧妈妈的观点是:
1、玩手机影响学习——虽然说作业已经做完了,但他只是完成并通过了考试。他对自己的要求并不高。他只完成了基础题,没有做任何评分题。他没有预习、回顾或纠正。错误的问题。
2、手机还占用了孩子与父母沟通的时间,造成家庭关系紧张。
小惠妈妈的期望是:
1、改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与复习、复习与总结;
2.提高学习成绩。现在小辉的成绩低于平均水平,但以他的能力,可以达到平均水平以上;
3、每天有一些时间和家长沟通,比如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自己的感受等等;
4、注意与父母交往的态度,尊重、体贴父母。其实小辉平时态度很好,但只要涉及到手机,他就很容易不耐烦。
”
在与海兰老师的交流中,小慧的妈妈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我这么做并不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而是为了孩子不被拒绝,去读职业技术学校,离大学会很远。”就像我一样,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自己的爱好、才能和价值观,你就必须不断学习和奋斗。”
随着梳理的深入,小惠妈妈内心的恐惧也浮出水面:她不擅长赚钱,在丈夫眼里,她是个失败者。丈夫无法接受孩子像母亲一样“失败”。如果那样的话,丈夫就会发疯,然后身体就会不好,家庭就会出现经济危机。
★
海兰老师说:“经过探究,我们发现小惠妈妈之所以烦躁、伤心,是因为:
孩子玩手机=人生失败+配偶疯狂、身体不好+家庭经济危机。
这不再只是玩手机,还可以承载很多东西。
这个等式真的成立吗?如果小辉不再玩手机,这一切事情就都解决了吗?人生是否成功?他爸爸不会疯吗?
如果他是一个疯狂的人,如果他不为这件事而疯狂,他就会为其他的事情而疯狂。 ”
★
小惠妈妈恍然大悟:“我把自己想象中的恐惧全都转移给了孩子。”
海兰老师总结道:
“只有当父母不被恐惧困扰时,他们才能帮助孩子。
孩子的任务不是帮助父母实现未完成的目标,不让父亲发疯,也不让家庭陷入经济危机。这些不是孩子们的责任。
父母的主要责任是帮助孩子成长。通过各种问题,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真正热爱和擅长的事情,找到自己的人生梦想,成为一个独立、自立、快乐的孩子。 ”
02
孩子要自己管理,父母只关心结果
当妈妈担心儿子长大后会像她一样时,小慧用力摇头说:“我不会像她一样,她只是担心。”
小慧所有科目的成绩都不错,但英语和物理除外。他在其他科目上仍然非常出色。他的语文和数学成绩都超过100分,满分150分。
海兰老师和小辉老师探讨了英语和物理成绩低的原因。小辉回忆道:“我从小学起就不喜欢英语,老师每天布置我抄单词,还唠叨我。启蒙的物理老师很残忍,整天骂我们。我们班有45个人。”课堂上,有 35 个人不喜欢物理老师。”
海兰老师带着小惠做了一个简单的“放下过去”的整理。小惠也看到了物理老师的局限性。她无意伤害学生,但她自己的情绪管理有问题。
小惠见状,原谅了老师。他决心学好物理,不会因为老师的感情问题而耽误了自己的学业和前途。
小辉还谈到了自己的梦想:上大学,主修游戏,将来成为一名职业选手或者游戏主播。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还需要提高英语和物理成绩。他愿意补课,相信自己能学好。
海兰老师还给小慧布置了一个任务:
他不仅要顾好自己的学业,还要参与家庭事务。比如,当父亲发疯时,15岁的小辉不能袖手旁观,用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帮助母亲应对。我相信以小辉的智商和情商,绝对可以搞定。
至于和妈妈的关系,小惠希望妈妈不要管那么多,给他更多的自由,这样他才会给她9.5分。
海兰老师告诉他:
“你必须了解你母亲的需求,这样你才能和她相处融洽。中国有句古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那些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人,我们我们必须了解我们的敌人和朋友,才能知道如何与他们相处,才能实现目标。
无论是和妈妈相处,还是和别人相处,都需要有一种确定感。
对于妈妈来说,如果你有一个时间表,她大概知道你什么时间在做什么,她就会感到安心,不会唠叨你。 ”
小惠同意和妈妈一起制定时间表。他希望:“我会照顾好自己,她只会看我的成绩。”
现在全年有450名学生,他排名第357名。小辉的短期目标是:希望期末考试能进入前300名。如果目标达成,暑假时间自行安排;如果没有达到目标,暑假就由妈妈安排。
小辉还为母子的情绪管理制定了规则:当他使用手机时,妈妈每对他唠叨一次,就会增加两分钟的游戏时间。如果他对妈妈生气,就会被扣十分钟的游戏时间。
案后,小惠妈妈总结道:“我要放下家庭对我的影响,放下内心的恐惧,坚持修炼,成长自己。”
小惠说:“父母只需要照顾好该照顾的事情,剩下的就交给孩子了。”
03
培养孩子的核心:发现他喜欢什么、擅长什么
海兰老师说:“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快乐和成功是感官上的快乐和成就感。
美食、旅行、打游戏都是感官上的享受。
感官愉悦有一个特点,太多就会让人厌烦。比如说,一个人非常喜欢吃红烧肉。吃几块味道还不错,但是吃一盆就恶心了。感官享受可以给我们带来即时的快乐,但它不能持久。
成就感还能给人带来快乐,比如考上大学、升职、发财等等。这种快乐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最多只有几个月。
但如果我们真的找到了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事情,这种快乐就会持续很长时间。
家长对于注意力也存在误区,千方百计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一个人什么时候最专注?即使在做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事情时,他也会非常专注,无需别人要求。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就是帮助孩子发现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他自然就会集中注意力。
他很高兴做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事情。而且,肯定会做得很好。如果做得好,收入就不成问题。
我们每天有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如果我们能做自己喜欢、擅长的事情,我们就会过上幸福的生活。
所以,对于家长来说,培养孩子的核心不是成绩,而是帮助孩子发现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帮助孩子实现梦想,而不是成绩和排名,这些只是一个参考。
04
父母最重要的任务:
与您的孩子建立持久而深厚的关系
从古至今,最困扰人类的就是亲密关系,包括与爱人的关系、与孩子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与朋友的关系。
当一个人有了长久的亲密关系,凌晨两点特别痛苦的时候,你也可以找个人来陪你。无论你成功还是失败,他都会永远陪伴着你。这是亲密关系的核心。
父母最重要的任务是与孩子建立持久而深厚的关系。当孩子失败、感到失落或犯错时,父母是支持他们、帮助他们恢复并继续实现梦想的人。
与自己的关系也非常重要。当世界上没有人相信你、支持你的时候,你仍然可以相信自己、支持自己。这需要你的父母做出榜样。
另外就是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可以带来快乐。这不是一个人的社会,人们需要互相合作。
如果我们的才能、我们擅长的事情能够让别人的生活变得更好,那就是幸福。
太多的家长一味地帮助孩子追求成绩,反而失去了生活和教育的方向。
人类对威胁非常敏感。现在生死威胁已经很少见了,但被批评、指责、殴打、骂也是一种威胁。
如果我们刺激孩子的愤怒、焦虑、厌恶和恐惧,孩子的本能就是战斗、逃跑和僵住。所以,当孩子不听话、烦躁、生气时,他的威胁系统就被激活了,他不再处于学习状态。
以今天的案例为例。表面上是孩子玩手机,实际上是家长内心的恐惧和担忧。
当父母遇到烦恼的事情时,首先要知道自己是走在“本能”的道路上,还是走在“创造幸福”的道路上。如果我们走在“本能”的路上,那就意味着战斗、逃跑和冻结。在这种状态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渠道就被阻断了。
小慧的妈妈看到儿子拿着手机,就开始打架,想要立即制止。结果,小惠的妈妈就跟他吵架了。这是你与我的较量,母子之间不再有任何交流。两个人的心情都不好。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无法好好学习。
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让自己停下来,平复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再和孩子沟通。
如果孩子做了什么让你不高兴的事情,先让自己平静下来,等你平静下来后再说话。否则,你的话也会引起孩子的不满,引发更多的麻烦。
05
大脑需要均衡的营养状态才能健康
人体需要大量的营养,如水果、肉类、蔬菜、粗粮等。大脑也需要不同的营养:专注学习的时间、玩耍的时间、运动的时间、与他人联系的时间、自由安排思考和反思的时间、就寝时间等。
只有营养均衡,大脑才能处于健康状态。
家长们有一个特别大的误区:期望孩子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实际上是对大脑的伤害和损害。孩子们必须有时间进行游戏和运动。
如今,孩子们的很多游戏时间都是通过网络来实现的。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因为现在是互联网和数据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离不开互联网和手机。
我想问问那些特别讨厌孩子用手机的家长,你们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有多少?
手机是获取知识、与人交流、娱乐的一种方式。手机有很多功能。
手机本身不是敌人,你如何使用手机很重要。
小辉其实手机用得还不错。他和同学交流,用手机做作业,只是偶尔玩玩游戏。
父母不需要谈论“手机”。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平衡状态后,他们就能明白孩子为什么玩手机了?如何和孩子一起制定行为规则和奖惩规则?
不要指望您的孩子能够一步到位。如果他们没有到达那里,他们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一起帮助他解决具体问题。形成一种行为需要半年的时间,形成相对固定的循环则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
爱孩子、理解孩子、帮助孩子成长是我们父母要做的事,其他的一切都是负担。
手机不是问题。父母如何看待手机以及手机激发的情绪是关键。
海澜幸福家研发推出升级版家长课“亲子关系深度探索训练营”,帮助家长以培养孩子为目标,制定亲子问题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