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庭中,孩子沉迷手机是很常见的现象。过多接触手机、游戏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想要孩子减少手机的使用,首先要弄清楚孩子沉迷手机的原因,这样才能正确有效地引导孩子。
1.家长根据以下问题进行比较:
1. 你的父母每天都会把手机放在固定的地方吗?
2、孩子想要手机时,家长是同意、默许、讨价还价同意还是坚决不同意?
3.孩子通常什么时候会想到拿起手机?作业后/晚饭后/睡觉前/无聊时?
4、家长是否用奖励玩游戏的方式要求孩子尽快完成作业/要求孩子通过考试?
5. 孩子通常使用手机做什么?玩游戏/玩各种应用/点击随机阅读?
6. 在没有提示或停止的情况下,您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放下手机?
7. 您的家人有在家看手机或玩游戏的习惯吗?
8. 家庭成员是否经常做自己的事情而很少和孩子一起玩?
执念原因一: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陪伴。
这种陪伴不是时间的问题,而是父母如何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如今,大多数独生子女因为缺乏伙伴而独自玩耍。如果父母忽视陪伴孩子玩耍、分享快乐和烦恼,很容易导致孩子感到孤独。我们经常听到孩子们说:“真无聊啊!” “没人跟我玩!”所以他们需要用其他的东西来获得精神上的补偿。零食、电视、网络成了他们最好的伴侣。
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应该义无反顾地关爱孩子,利用业余时间多和孩子交谈,了解孩子的所见所闻,了解他们的需要和想要的。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多疏导孩子的情绪,亲子沟通需要的不是时间而是效果。
痴迷理由二:为了省心,就让孩子玩手机吧。
有些家长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就把手机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玩,让家长安心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种做法不仅让孩子沉迷于手机,还巧妙地告诉他们:爸爸妈妈因为忙所以给了我手机玩。那么下次他们忙的时候,我就有理由要手机玩了。
如果父母有事情要做,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当孩子乞求陪伴时,应该向孩子说明情况,告诉孩子可以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者做个小帮手,这样孩子们可以学会理解别人,为别人着想。这也是一种相互陪伴的需要。
痴迷原因三:孩子索要手机时,家长没有正确回应。
给予或不给予完全由父母决定。如果他们深思熟虑,就应该果断行动。什么情况下适合让孩子使用手机,什么情况下不宜给孩子使用手机,一定要慎重。如果给孩子手机是为了激励他按时完成作业或完成大人布置的任务,应事先协商决定,防止孩子为了完成玩的任务而行动。手机。最好不要用手机游戏来奖励孩子做得好作业。
痴迷原因四:孩子缺乏自制力。
每个成年人都很难控制自己的兴趣,更何况是孩子。当他们玩得开心的时候,父母大声叫停,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痛苦的。很多时候,你越催他,他就越着急。如果他着急,他就打不好,或者说他越着急,他就越想多打一秒。所以停止催促,用亲子协议来帮助孩子掌控时间,增强孩子的时间感。
例如,家长可以问:你决定玩多长时间,10分钟还是15分钟?一般孩子会选择15分钟,所以你可以补充:“如果你能在计划时间内结束游戏,我决定多给你一分钟,你觉得怎么样?”最后,别忘了加上一句:“妈妈,我相信你能行的。” “当孩子能在约定的时间内留下手机,那么家长就必须兑现自己的承诺。如果孩子没有做到,也不必生气,只需说:“时间到了,把手机放下后退。”
如果你的孩子请求再玩一会儿,你应该坚定地表明,只有信守承诺,你才能多玩一分钟。在这里,建议家长教孩子看时间,比如用手机或者闹钟看,学会利用时间限制来调整自己的行动。
痴迷原因五:缺乏有序的日程安排。
如果孩子放学到睡觉之间没有合理的作息时间,而家人都在做自己的事情,很容易在某一段时间内无事可做。这时,孩子很容易就会想到看电视、吃零食或者玩游戏。最好的方法是为家庭成员制定一个时间表。每个环节动静交替,紧凑地进行,可学、可玩、可休息。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时间表不仅仅是孩子自己的,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严格遵守要求。经过互相提醒、监督、评价后,大家的时间观念要增强,在什么时间做点什么,这样孩子就不会总想着玩手机。
沉迷原因六:父母在家经常使用手机。
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会学习。这就是身教。如果你经常打电话、发短信、玩微信,或者在家玩游戏、看电影,那么大多数孩子也会对手机产生兴趣,并希望从手机中获得满足。
低头的家长一定要记住,不要在孩子面前拼命玩手机。如果可以的话,请放下手机,多看书,多和亲人聊聊,和孩子下下棋,或者一家人去散步。这些都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促进家庭幸福。
版权声明:本平台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不要将其用于商业目的。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在30天内联系本平台,我们将尽快删除该内容或提供相应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