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中兴原因何在?用完即走并非关键因素

2024-11-22
来源:网络整理

关于小程序,我去年写了两篇文章(《微信很着急》和《现在,我应该对小程序是否是一种趋势有所了解了》)来讨论我对“小程序”的看法并不乐观,要点是:

1、从微信系统中获益最多的内容创业者不具备开发成功小程序的基因;

2. 一个能够开发出现象级产品的团队,不仅仅服务于微信生态。

近期,小程序向游戏开发商开放后,包括跳一条、脑王在内的一大批小游戏成功颠覆小程序领域,甚至多次形成“刷屏”风潮。这让我对小程序更加感兴趣。有了一些新的见解。

现阶段小程序回潮的原因是什么? “用完即走”并不是关键因素。如果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下载一款并不困难。更何况,小程序一直都是“用完即走”,为何之前一直不温不火呢?一定有新的东西开始发挥作用。

阿拉丁指数2017年12月榜单:80%是工具和电商

阿拉丁指数2018年1月榜单:短短一个月内游戏类浴血小程序排行榜

我认为这个新因素是:微信赋予小程序“创造人气”的能力。

齐美尔将“流行”的社会现象解释为“趋同”。据此,一个事物的受欢迎必须满足几个条件:

这组现象循环发生,就是“流行”的发生。

我们不难发现,如果一个人不使用微信、微博或者任何其他形式的社交网络,那么他就不会体验到任何APP的“流行”,因为虽然他自己会下载那些很多人使用的APP,甚至它还会知道哪些应用程序拥有大量用户(基于商店统计)。但他既不会感觉到人们在谈论流行的应用程序,也不会因为他不使用流行的应用程序而感到任何压力。

微信开放平台开发公司_微信开放平台开发者_微信开放平台开发作用

来自朋友的社会压力是“走红”发生的必要原因

与传统应用商店的“广播式”产品分发模式不同,小程序建立在庞大的社交平台上。其产品分销模式完全基于人对人、“病毒式”传播。这就决定了小程序比传统APP应用能够更便捷地打造“爆款”效果。

除了这个根本区别之外,小程序的具体设计至少在两个方面降低了“人气”的成本。

首先,小程序“免安装”的特性大大降低了人们接受某种热门产品的成本。

流行不仅在社交平台上是一种普遍现象。一般来说,当你周围的人开始使用并积极谈论某件事时,虽然你已经开始感受到“收敛”的压力,但通常会有很多阻力阻止你开始体验/使用它。事物,例如:

但在微信平台上,借助小程序的设计,让人们很容易接受某种热门产品。

具体来说,传统APP需要你:跳出聊天窗口——关闭微信——打开应用商店——等待下载完成——等待安装完成——开始体验;

而小程序只需:一键打开,立即体验。

如果需要下载专门的APP来“战斗”怎么办?

其次,小程序作为微信的内生机制,在打造人气方面遇到的障碍较少。

当然,人们不仅仅发现了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在创造流行产品方面的独特作用。社交分享功能早已成为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标配功能。

问题是,既然你是在别人的平台上交流,那你当然要依赖别人。微信远不是一些人想象中的去中心化“乌托邦”。相反,从虾米到一到,从Uber到ofo,有无数“分屏”产品因“诱导分享”而被封禁。

你有没有发现,刷屏的H5和热门文章越来越少了?你有没有好奇过,大家都在分享滴滴红包、美团红包、饿了么红包,但你在朋友圈里却从未见过?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曾经那么流行的各种“复活码”似乎突然从朋友圈消失了?

微信开放平台开发公司_微信开放平台开发者_微信开放平台开发作用

一方面,微信正逐年、逐月收紧微信平台各类站外产品的功能权限,对其传播路径进行各种干预;另一方面,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思考如何避开微信的“自然文章”,如何突破微信的流量限制成为了产品经理日常最苦恼的问题。

但在这个问题上,小程序作为微信的亲生儿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至少在现阶段,我们可以肯定,微信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小程序受到欢迎。如果一定要有一个“刷屏”的东西,对于微信来说最好是小程序(而不是其他产品或H5)。

另一方面,相比于完全开放+JS,小程序是微信自己的一套开发标准,有的事要做,有的事不做。开发者所做的一切都必须遵循“基本规律”。从长远来看,小程序形式的“刷屏”现象对于微信官方来说更容易管理,风险也更小。

最近备受关注的“拼多多”是为数不多的在游戏之外成功创造“人气”的例子之一。

还有一点,就是不温不火许久的小程序突然“东山再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微信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合作伙伴。

在所有互联网产品中,游戏是最依赖“人气”获得业绩的品类。除了已经流行很久的例外之外,大多数游戏都是典型的“突然冒出来、突然死掉”的热门产品。 2017年伊始,短短一年的时间,我们见证了《阴阳师》、《王者荣耀》、《恋与制作人》、《跳跃》等游戏的突然火爆和回归常态。

如果说“小程序”相对于传统App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以更“廉价”的方式在社交平台上创造“人气”。可以说,经验丰富的游戏开发者无疑最擅长利用小程序的特性来制造短期的“流行”现象。也正是这个群体的帮助,让小程序在这个冬天“火”了起来。

很多游戏只流行一时,但也只需流行一时

总体来说,我还是不看好小程序能够成为一种趋势。最优秀的开发者不可能将自己定义为微信生态的贡献者,而对于大多数受益于微信内容生态的创业者来说,小程序的进入门槛仍然太高。

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小程序“造人气”的潜力也不容小觑。与基于商店、渠道、广告的“播”式用户增长方式相比,小程序甚至与之相反。这种对比让我想起了社交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历史性取代。当然,未来小程序能否讲出新的故事,还不得而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