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原则与管理指南

2024-11-27
来源:网络整理

1.实施原则

1、遵循《中小学课程规划》精神以及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标准和劳动教育课程标准的原则和要求,体现内容上的连通性和实施上的独立性。

2.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

3.采取灵活的上课时间制度,将上课时间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 每个学生每学期进行1-2次综合主题实践活动。

2. 课程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劳动教育课程由学校教研室具体管理,教研组、年级组、班主任、学科教师协助,组织指导学生学习,相互协调,使课程实施规范化、科学化。

(一)教务处职责:

1.成立选题指导小组,负责指导学生的课程学习。

2.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流程,指导学生和教师选课、制定课题、安排课时和教学场地。

3.管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

4. 评估教学工作并评估和最终确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2) (2) 教研组职责:

1.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并让教务处参与制定教学计划。

2、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向教务处提出整改建议。

3.为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改进建议,并与其他部门合作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4.建立课程资源库,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

(3)年级组及班主任:

1、进行学生学习的日常管理,配合教务处协调教学。

2.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非智力因素的评估。

(4) 学科教师:

1、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2、对学生课堂学习进行日常管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编辑教学案例并提交教学办公室作为教学成果评价的重要参考。

3. 课程实施

学校建立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团队。班组长为校长,具体管理由教务处负责。

(一)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教学科研工作

1、成立课题组。组长负责组织组员进一步探索已经形成的计划或开发新的课题。由组长召集,讨论课程进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确保活动的有效实施。

2、定期举办相应的实践活动。应根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现象精心设计,形式应丰富,以促进研究。

3.鼓励教师自主创新。具有一定能力和经验的教师可以独立制定和实施计划。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日常管理

1、学期初,制定学期研究计划。每学期第一、二周,教务处组织教师参加项目课题组,经评审后开展活动。每个学生每学期只进行1-2次专题研究活动。

2、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科研活动,完成教学科研任务。教学和研究团队每学期必须至少有一个完整的案例研究。

3、教学处定期组织教研组教师学习新概念。

4.具体要求:

1、每项活动都有详细的活动计划或计划及研究步骤,包括学生问卷、调查问卷、访谈记录、日记、研究报告等

2、每项活动均应以照片作为重要研究过程数据的记录,并附有文字说明和选述;同时,应将其保存为电子文本。

3.关注学生的研究过程,及时进行老师、家长、社会的评价。

5.奖励机制

综合实践活动及劳动教育教师奖励

1.指导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扎实的研究过程,能够完成教研组布置的工作。学校负责每学期分配一定的活动经费。

2、根据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能力和效果,对教师给予个人或团体奖励。

3、学校对在校级以上(含校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案例、论文写作、示范课、资料包等竞赛中获奖或发表论文的教师给予相应奖励。

6.团队建设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专兼职教师队伍。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指导员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与其他学科教师待遇相同;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取得成绩的教师将给予充分肯定、表彰和奖励。

加强综合实践课程和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研究,是综合实践课程顺利实施、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课程是一门新型课程,教师对该课程的教学和学校的管理都比较陌生,缺乏经验。为尽快完善本课程建设,学校充分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与研究。

学校教学办公室负责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研究。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和要求,组织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学习和教学研讨。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交流、研讨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经验、问题、结果。资源开发利用、方法指导、问题分析也应作为教研的重要内容,提高教师把握课程的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参与教研的能力。活动作为教师考核的内容之一。

汉阳站小学

2022年4月6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