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云闪付,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它是用来做什么的。 毕竟目前的支付方式基本被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垄断。 至于鲜为人知的云闪付,估计知道的人不多,使用的人就更少了。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 云闪付是由云闪付主导、商业银行与支付机构共同运营维护的非现金支付移动交易结算工具。 它的前身实际上是云闪付于2013年推出的“云闪付钱包”。
虽然云闪付面前有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座大山,但在云闪付的支持下,云闪付发展得非常顺利。 于2017年上线,截至2020年8月,用户数已突破3亿大关。 。
或许是为了进一步扩大用户群,或许是为了促进不同支付生态的融合,近日有网友透露,云闪付已融入微信和淘宝。 虽然目前还处于内测阶段,但一旦实施,很可能会对普通用户产生重大影响。
为什么要连接淘宝微信?
事实上,去年1月,网上就有消息称云闪付与腾讯旗下财付通就条码支付互联达成合作。 双方共同研究条码支付互联技术解决方案,并率先建立完善的互扫互认系统。 条码支付服务网络。
在原有体验和流程不变的基础上,用户可以通过银联闪付APP等应用扫描微信“商户码”或向微信商户出示银联APP等应用中的“支付码”完成支付。 商户无需修改系统。 可以接受更多的支付工具。
据网友反馈,云闪付目前支持微信扫码支付和淘宝支付。 小雷也在实践中进行了检验。 当小雷使用云闪付APP中的扫码功能扫描微信支付码时,会出现弹窗。 在支付页面,支付成功后,收款人也可以看到这笔钱来自云闪付支付用户。
至于淘宝,小雷似乎并没有被“灰度推送”,但根据网友提供的图片,在淘宝APP下单时,除了余额、花呗、银行卡等常见支付方式外,另外,还有更多使用云闪付的支付方式。 不过,淘宝官方表示,云闪付可用于手机淘宝APP下单,但目前不支持预售订单、饿了么、闲鱼、跨境交易等订单的支付。
图片来源网络
那么银联为何选择接入支付宝和微信呢? 一开始也提到,这可能是为了改善用户的支付体验。 我们都知道,淘宝和微信的支付渠道是完全不相关的。 假设你想在淘宝上买东西,但支付宝里的钱恰好不够。 你必须从微信提现,然后充值到支付宝。 我们暂时不谈这个。 除了额外的提现费用之外,这个过程至少非常耗时。
但对于联闪通接入淘宝的现象,网友分为两派。 有网友认为意义不大。 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钱,你可以用银行卡支付。 是否连接并不重要; 而也有网友认为,这意味着,如果联动闪付全面融入淘宝,以后在淘宝上使用信用卡支付时,将能够获得更多积分福利。
不过,在这些讨论中,小雷看到最多的问题是“微信支付什么时候全面普及?” 虽然云闪付目前支持扫码支付,但前提是可以打开云闪付APP进行操作。 对于用户来说,生态碎片化感依然严重。
因此,从目前来看,云闪付融入淘宝、微信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说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 如果将来我们能用微信在淘宝上支付或者不再需要识别多个软件的二次软件时使用二维码实现“一站式支付”,支付体验会好很多。
支付互通时代即将来临?
相比将云闪付融入淘宝、微信支付,用户更关心的是微信和支付宝什么时候能真正实现互联互通。 要知道,微信和淘宝之间的“战争”已经持续了八年。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用户想要在微信上分享淘宝商品时,必须使用一串“火星”,以避免被微信平台封禁。 盾。
但事实上,阿里巴巴和腾讯已经开始建立合作互通的关系。 今年2月17日,淘宝在淘宝特价版中短暂上线了微信小程序。 当时,知情人士还爆料称,淘宝未来可能会支持微信支付。
据小雷实测,在微信小程序页面搜索“天猫”二字时,会弹出天猫商城、天猫精灵商城、天猫养车等选项。 还支持用户在小程序内购买或闲置商品,并在用户之间分享链接。
今年7月,还爆料阿里巴巴可能会在淘溪电商平台引入微信支付,腾讯将允许用户在微信上分享淘溪电商平台的信息。
尽管双方尚未对传闻作出回应,但今年8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互联互通是互联网的初衷,开放是数字生态的基础,而互联互通是互联网的初衷,开放是数字生态的基础,互联互通是数字生态的基础,互联互通是互联网的初衷,开放是数字生态的基础。平台大循环能够产生的社会价值一定远远大于单个平台内的小循环。 如果平台能够互联互通,必将带来新的改革红利。
腾讯也做出了类似的操作。 在2021年半年报业绩沟通会上,腾讯总裁刘炽平回应了平台互联的问题云闪付,表示腾讯的目标是让中小企业融入其中,让大家、中小企业、商家可以更公平地直接与用户对接,提高效率。
从联合闪付转战淘宝、微信,可以看出阿里巴巴和腾讯加大了开放力度。 也许未来几年我们会看到淘宝和微信“握手言和”。 这也意味着,未来,互联网巨头之间的生态开放是必然结果。
但对于两者来说,互联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不仅会影响双方的流量,还涉及双方的利益分配。 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就是微信和支付宝。 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结论
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肖雷个人非常愿意看到互联网巨头互相开放自己的生态系统。 试想,未来我们不再需要根据商家提供的支付码来选择不同的APP进行支付,也可以借助淘宝的特权享受更多的音视频资源。 这既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又可以减少资金的产出。
然而,生态系统的相互开放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相比从外部获取资源,腾讯和阿里巴巴更倾向于将机会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腾讯和阿里巴巴之间的生态互通最多也只会开放很小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想要真正实现互操作,目前显然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