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腾讯微信联合主办的“2019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微信小程序应用开发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华南理工大学音乐厅举行。 来自国内外多所高校的学生在比赛现场展示和答辩自己的作品,并听取评委的实质性建议。 活动现场还公布了本次大赛的获奖结果。
现场宣布小程序类《英语单词速记》等10件作品荣获全国一等奖,《马里支行》等19件作品荣获全国二等奖; 迷你游戏类《密切》荣获国家特等奖。 奖项方面微信小程序云开发挑战赛,《寻找梦想》等4部作品荣获全国一等奖,《白虹观日》等15部作品荣获全国二等奖。
本次大赛是第二届微信小程序应用开发大赛,也是微信小程序推出两年多以来第二次引入高校。 与去年相比,今年除了增加了新的小游戏题材外,在大赛规模和作品质量上也实现了更多突破。
自3月份启动以来,大赛已走遍全国不同城市,并在全国高校举办多场研讨会。 共收到来自8个赛区的学生报名,参赛队伍共计5,677支,提交阶段收到作品2,845件。 。 从作品内容和质量上看,凸显了学生通过小节目关注社会问题、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新趋势。
小游戏开发大赛首次走进大学生群体。 大学生通过小程序关注社会问题。
在这次大学发展大赛的鼓励下,大学生利用科技积极关注社会问题。 很多小节目选择贴近生活和社会问题的话题,比如弱势群体、动物保护、租房实习等,从接触到的现实问题出发,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实际情况。需求,反映了他们对生活和社会问题的理解。 社会关注。
小游戏作为今年新增的品类,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设计主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为基础而存在,以声音、技艺、图像等交互方式呈现,与游戏有着良好的耦合性。 本次比赛,参赛学生更加注重优质内容的承载和创意表达,从身边的民俗文化出发,设计出既有趣又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
小游戏易于传播,可以利用微信社交生态,将有趣的玩法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实现链式传播。 有的团队立足自身,以接触到的非遗作为最初的选题。 为了让小游戏更受欢迎,他们减少了枯燥的说教内容,利用游戏人物设定来吸引玩家主动探索其背后的文化,让作品变得更加有趣。
小程序方面,全国二等奖作品《星语》体现了大学生对特殊群体的关注。 这是一个引导自闭症患者家长与专业康复机构合作进行辅助强化训练、实时评估患者康复状况的小程序。 帮助家长更科学、正确地指导患者在家接受基础康复训练。 团队成员一直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以比赛为契机,希望通过小项目帮助自闭症儿童成长。 值得庆幸的是,他们在研究和试点合作阶段得到了众多社会机构的支持和配合,这也反映出小程序在解决生活问题方面拥有良好的受众基础。
使用代码改变世界。 大学生将不断利用自身的小程序开发能力,通过洞察社会痛点和生活需求,体现个人发展对社会的价值。
开发竞赛提高大学生编程能力 小程序成为计算机学院学生就业选择
小程序门槛较低,开发技术也不复杂,吸引了很多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参与。 在今年的比赛中,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接触小程序、小游戏开发。 为了让学员快速上手开发,微信团队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渠道介绍相关技术,并提供优秀的案例参考。
小程序的可移植性和便捷的开发工具也使其开发周期更短,个人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 通过参加高校小程序开发大赛,大学生提高了学习小程序的兴趣。 他们表示,未来会继续学习小程序,作为个人爱好。 小程序的开发成本较低,不需要考虑太大的资金压力。 只要有兴趣,大学生就可以利用小程序关注一些社会问题,参与一些公益行动,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当被问及未来是否会考虑从事小程序相关的职业时,很多团队成员都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目前,部分大学生作品已开始线上运营,并积累了一些用户。 这些大学开发商将继续与社会机构合作进行试点推广。
随着小程序开发和应用的普及,小程序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就业。 据微信2019年3月发布的《微信就业影响报告》显示,小程序2018年创造了182万个就业岗位,此外,2018年小程序累计创造商业价值5000亿元。互联网时代,小程序也吸引了很多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选择进行投资。
接下来,微信小程序也将积极拓展高校生态,助力发展新力量更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