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您开通聚合商家收款码,也称为三合一收款码,支持银行卡/支付宝/花呗/信用卡/微信付款,这个收款码是银联旗下的云闪付APP申请,放下安全!银联云闪付品牌,百分比值得信赖!下面提供云闪付商家收款码的申请全过程给大家!
【云闪付商家收款码 开通全过程视频!】
上面就是云闪付商家收款码的申请全过程 !您学会了吗?
云闪付服务商官网是:ysffws.com,进入云闪付服务商官网可以直接联系上服务商,服务商可以帮助您完成二 次认证,解决申请过程出现的任何问题,是您申请收款码的好帮手哦!~
2021年综合评价用户活跃度较高的支付结算应用包括:支付宝、银联、华为钱包、vivo钱包、小米钱包、支付宝、OPPO钱包、和宝、数字人民币(试点版)。
李岚清 21世纪资产管理研究院研究员
编者注: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已经开始。 后疫情时代,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发展,APP成为金融机构线上获客、线上拓展业务最直接的窗口。
近日,央行印发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指出,金融机构要构建多元化、综合化服务渠道,要求以线上为核心,建设移动端等新一代网络金融服务门户。银行业,持续推动移动金融客户端、API等数字化渠道迭代升级。
作为金融机构线上服务的入口,App的运营水平和活跃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金融机构用户的竞争能力,也体现了机构在战略、技术、运营、产品、品牌等方面的综合实力等,App内容生态的构建和完善已经成为组织吸引用户流量、增加用户活跃度的重要着力点。
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资产管理研究院推出《金融App内容生态系统报告》,综合了月活跃度、活跃渗透率、人均月使用时长、人均月使用时长等2021年底金融行业应用数据,多维度梳理支付结算、网上银行、股票交易、综合理财、消费信贷、保险服务等六大金融行业细分领域最活跃的十大应用,并分析各机构的内容生态,探讨App建设的要点。
以下为《金融App内容生态报告》第一篇,重点关注顶级支付结算类App。
金融行业中,以支付宝、云闪付为代表的支付结算类App用户规模和用户活跃度快速增长,位居各行业前列,成为金融行业App增量的主要贡献者。 2019年至2021年,其月活跃用户占整体金融行业月活跃用户的85%以上。 尽管2020年因线下收单市场饱和而增速放缓,但疫情后线上支付场景增多,支付结算类APP活跃用户数进一步增加。
截至2021年底,支付结算类APP月活跃用户数达9.07亿,同比增长12.16%。 与2020年底相比,月活跃用户数增加约9839.86万,增速提升约2.9个百分点。
21世纪资产管理研究院综合数据,综合评估MAU、DAU、活跃渗透率、用户月平均使用时长、用户月平均单次使用时长等因素,综合评估支付结算应用前十名。高用户活跃度如下:
支付宝、银联、华为钱包、vivo钱包、小米钱包、支付宝、OPPO钱包、和宝、数字人民币(试点版)、千农云。
除依托阿里巴巴生态的支付宝外,其他用户活跃度较高的支付结算类应用主要包括厂商类和运营商类应用。 此外,具有云闪付背景的云闪付、大力推广的数字人民币(试点版)、贵州农信社开发的在线金融平台“黔农云”也拥有不少活跃用户。 其中,支付宝、华为钱包、银联闪付三个App在2021年12月的活跃用户数均过亿。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微信支付嵌入在微信App中,因此并未纳入本次榜单。 黔农云由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运营,是一款银行应用程序,不在此列表中。
21世纪资产管理研究院下载体验了上述9款支付结算App的功能版块和特色服务,并结合运营商特色业务分析了App用户的活跃度和原因。
第一:支付宝
作为支付结算应用巨头,支付宝无论是活跃用户数还是用户使用时长均排名第一。 2021年12月,支付宝月活跃用户数达7.96亿,同比增长3.38%; 日活跃用户数达3.57亿,月均用户使用时长为113.14分钟。 各项指标均位居支付行业第一,月均使用时长113.14分钟。 单次使用持续 1.45 分钟。
支付宝以支付业务作为蚂蚁集团金融生态的起点,集电商、财富、借贷、社交、生活等综合服务于一体。 通过支付宝的财富管理板块,集中了蚂蚁集团的股票交易、基金销售、信用贷款、分期贷款、保险、信用卡还款,以及蚂蚁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创办的网商银行。
值得一提的是,支付宝的基金销售服务是由蚂蚁(微信)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提供的,基金板块相当于承载了整个App的服务量。 除了基金销售、基金上榜外,还为各类基金公司提供服务。 开设财富账户,增强与公民的互动,通过嵌入资金信息完善内容服务生态。
在便利人民生活方面,疫情发生以来,支付宝新增健康码、行程码等防疫相关功能,提高了应用开放率。
在教育公益方面,支付宝将公益项目与社会功能结合起来。 通过蚂蚁森林、蚂蚁庄园、巴巴农场、蚂蚁村、体育等栏目,进一步提升用户参与公益项目的意愿。 同时,以创建社交圈的形式,提高App的用户使用率和停留时间。
第二:云闪付
云闪付是云闪付推出的银行业统一应用。 通过云闪付,用户可以绑定和管理各类银行账户,使用各银行的移动支付服务和优惠权益。 这就是云闪付与其他支付方式的区别。 结算应用的资源禀赋。 依托于此,2021年12月云闪付活跃用户数达到1.04亿,同比增长31.77%; 月均日活跃用户数为2596.91万,活跃渗透率为8.82%,排名第三。 但其人均月使用时长达到76.61分钟,仅次于支付宝,远高于其他支付结算应用。 人均月使用时间为2.91分钟。 综合考虑,云闪付整体活跃度排名第二。
在便捷服务方面,云闪付目前覆盖了网上购物、出行服务、餐饮服务、娱乐服务等多个方面的线上线下商户,特别是在整合各银行的优惠权益方面,进一步增加了便利性。应用程序的使用频率。
财富管理方面,云闪付支持一键管理用户名下银行卡,支持个人消费贷款、商业贷款等金融服务。 还提供理财、保险、货币基金等销售服务。
政务民生方面,与微信、支付宝一样,银联也支持在App中查询健康码、行程码,还支持医保、社保、党费、工会费、税费、交通罚款等日常支付活动, ETC。
境外服务方面,银联提供境外购物、境外留学服务、跨境理财、全球退税、境外用卡等服务。
第三:华为钱包
2021年华为钱包用户活跃度快速增长,2021年12月活跃用户数总计1.37亿,同比增长120.41%; 日活跃用户数为2690.35万,活跃渗透率为11.67%。 以上三项指标均仅次于支付宝位居第二。 但从人均使用时长来看,华为钱包月均使用时长仅为4.1分钟,月人均使用时长为0.25分钟,远低于其他领先的支付结算应用。
这种现象常见于vivo钱包、小米钱包、OPPO钱包等手机厂商打造的支付结算App中。 上述三款App 2021年12月的活跃用户数分别为3758.31万人、1907.21万人、人。 万人,分别排名第四、第五、第六。 不过,除了小米钱包拥有自己的“米粉”生态之外,vivo钱包和OPPO钱包的月均使用时间都不超过10分钟。
近年来,移动支付在交通场景中的使用频率不断增加,这也是带有NFC支付功能的手机钱包App用户活跃度上升的原因。 但由于公交卡充值和日常支付频率较低,且单次充值时长较短,该类App用户的停留时长明显短于其他支付结算类App。
2021年10月,华为在“2021华为开发者大会”上介绍了华为钱包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并表示华为钱包支持绑定71张交通卡,覆盖321个城市/国家。 华为钱包用于公共交通。 支付场景月均交易笔数约为2亿笔。
为了进一步增加用户使用时长,以华为钱包为代表的手机厂商App也在逐步完善使用场景。
打开华为钱包首页,可以设置支付、乘车、开门、持卡人等,并与NFC应用场景结合,提高使用频率。 相关栏目页面,包括借钱、保险、华为支付、信用卡还款、手机POS(拉卡拉、通联支付)、交通、钥匙、手机充值、补贴商城、华为商城、0元购(广发预存款)存款红利)华为产品)、华为商城、信用卡申请、银行选择、信用选择、手机盾、选卡优惠券、同城服务、摩塞尔、爱图米旅行、发票等功能。
其中,华为“借钱”栏目包括度小满、乐信、分期乐、苏宁、微信银行、平安银行等个人贷款,以及华夏银行小微商户专属农商贷。 此外,华为钱包还通过设立热点焦点栏目提供金融信息服务,丰富信息内容生态。
今年4月,华为钱包App新增“ Pay”功能,并推出首购随机立减营销活动。 从功能上看, Pay可以为个人用户提供余额支付、银行卡支付、红包、充值、提现等服务,也可以为企业用户提供资金结算、自动分账、营销赋能等服务。 预计未来华为钱包用户活跃度将进一步提升。
第四:vivo钱包
作为vivo手机自带的支付结算App,vivo钱包2021年12月以3758.31万活跃用户排名第四,同比增长1.78%; 月均日活跃用户数为511.85万。 但和华为钱包面临的问题一样,vivo钱包月均使用时长仅为4.59分钟,人均月单次使用时长仅为0.5分钟。
Vivo钱包定位为“安全、值得信赖的理财管家”。 主要是基于NFC芯片聚合各类卡、证、票、券、钥匙的虚拟电子钱包,覆盖交通、移动支付、日常支付等应用场景。
整合金融服务生态是vivo钱包增加用户活跃度和用户粘性的一种方式。 在App首页顶部设置了“保险”和“借贷”两个栏目。 此外,Vivo钱包还提供银行理财产品的分流。
需要指出的是,小米、OPPO等3C厂商都有专门针对金融服务的APP。 小米拥有“天行金融”App,OPPO将其金融布局融入“欢泰金融”,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部分活跃用户。 用户。 相比之下,vivo钱包的用户相对集中,作为支付结算App的用户活跃度也较高。
第五:小米钱包
2021年12月小米钱包活跃用户数为1907.21万,排名第五,同比增长15.8%; 当月日活跃用户数为124.67万,活跃渗透率为1.63%。 小米钱包App的用户停留时间明显长于其他厂商的钱包App。 每个用户每月平均使用时间为14.5分钟,每个用户每月平均单次使用时间为4.62分钟。
小米钱包是小米集团出品的一款基于MIUI系统的App。 可实现在线快捷支付、日常充值缴费、Mi Pay移动支付、扫码支付、公交卡、小米门卡、小米信用卡、申请贷款、购买理财等。 、保险等产品功能。
2015年,推出“小米钱包”,这是小米集团布局金融业务的第一步; 同年5月,推出“小米金融”App,随后推出小米活期宝、小米基金宝等理财产品; 2017年4月,“小米贷”APP上线,开始为所有客户提供小额贷款服务。 这就是“天行财经”的前身。
随着小米金融类APP的拓展,各产品提供的服务进一步细分。 小米手机内置“小米钱包”的活跃用户已被分流。 目前,其角色与支付结算领域的其他厂商的角色越来越相似。 应用融合。
第六名:翼支付
中国电信支付结算应用“易付宝”2021年12月活跃用户数为1017.75万,同比下降9.85%,排名第七; 日活跃用户数119.04万,排名第六; 人均使用时间10.67分钟,排名第五,月人均使用时间1.04分钟。
易宝支付由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运营,依托“支付+通讯+理财”模式。 它是中国电信综合金融业务的一个应用,也被称为“甜橙金融”。 从业务板块来看,除了充值支付、商城外,其财富板块涉及货币基金产品“活期保险”、理财、基金、黄金、保险、借钱、橙白条(助贷)、橙分期(电商分期)、甜橙理财(英米基金提供基金销售服务)等
值得一提的是,支付宝内置股票栏目“甜橙股票”已于2021年11月底暂停交易功能。暂停业务后,用户可通过中信建投“蜻蜓点金”App继续进行资产管理。
虽然支付宝推出了金融品牌“甜橙金融”,但从App的内容生态来看,支付宝更偏向于本地生活信息服务。 为App授予位置权限后,您可以通过支付宝App了解附近商户的折扣信息。 直接进行支付结算,增强用户对生活服务的粘性。 其提供的信息服务涉及金融、科技、食品、汽车、健康等领域,包括图片、文字、短视频等多种形式。
2019年3月,时任中国电信代董事长、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柯瑞文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互联网金融带动基础业务发展,集团正在推进子公司易付宝混改,已引进战略投资者。 他强调,分拆上市是支付宝的长期目标。 2020年6月,天翼电商股份有限公司在微信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披露增资项目。 增资方案指出,将通过股改及IPO上市等方式支持增资方未来的资本运作。
第七名:OPPO钱包
OPPO钱包2021年12月活跃用户数1568.08万,同比增长11.46%,排名第六; 日活跃用户数为91.46万,活跃渗透率为1.34%。 但在领先的支付结算应用中,OPPO钱包的每用户月平均使用时间最短,仅为1.99分钟,每用户月平均单次使用时间仅为0.5分钟,拖累了整体用户活跃度。
OPPO钱包由OPPO旗下金融平台“欢泰数码”运营。 除了基于NFC芯片的公共交通和门禁卡功能外,OPPO钱包提供的服务还包括金融服务、充值处理、餐饮、娱乐和手机服务。 其中,金融服务包括现金贷、保险、分期商场、信用卡申请等。
不过,欢泰数码自营的综合理财APP“欢泰金融”更侧重于金融服务。 OPPO钱包的使用场景依然以日常交通和日常充值支付为主,因此用户停留时间很短。
第八名:荷宝
2021年12月中国移动“和宝”App活跃用户数为597.55万,同比增长16.28%; 日活跃用户数为47.55万,活跃渗透率为0.51%,各项指标排名第八。 人均月使用时长11.98分钟,排名第五,人均月使用时长1.31分钟。
和宝App由中国移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运营。目前,和宝相关产品功能主要依托中国移动原有服务生态系统,提供综合移动支付服务,包括民生支付、商城、便捷出行、金融服务、社交等。和宝的金融服务生态体系弱于“易支付”,目前涉及货币基金产品“和聚宝”、信用卡还款、现金贷产品“数借”、信用分期、信用支付等。
第九:数字人民币
2021年才推出试用版的数字人民币App,去年取得了不错的活动成绩。 2021年12月活跃用户数589.88万,活跃渗透率为0.50%,排名第九; 日活跃用户数为43.36万,排名第十。 人均月使用时间为7.51分钟,人均月使用时间为0.8分钟。
作为新推出的App,2021年数字人民币钱包试点版主要通过各大银行向用户推广下载二维码。 将于今年1月在主要应用市场正式上线,并在部分城市进行试点。 首批试点城市包括微信、雄安、成都、微信、海南、微信、西安、微信、微信以及微信与微信之间的一些场景。
目前通用数字人民币钱包App主要承载移动支付功能。 支持在App内开通钱包的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招商银行、商业银行(支付宝),微众银行(微信支付)等
近期,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扩大。 第三批试点城市新增重庆、微信、微信、微信、微信、浙江省6个举办亚运会的重点城市。 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增至23个。
值得注意的是,试点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数字人民币的场景应用也在同步拓展。 例如,福建已推出数字人民币高速公路场景应用,首批数字人民币网贷也于近期落户微信。 未来,数字人民币App的应用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 但由于不少银行App内置了数字人民币钱包服务,数字人民币App本身的活跃用户数量可能会被分流。
总体而言,支付结算类APP由于线上线下使用场景丰富,用户打开频率更高,用户活跃度远高于其他金融行业类APP。 除了整合蚂蚁集团“全生态”支付宝之外,该厂商的支付结算App由于手机内置NFC芯片,在交通、生活支付等场景方面具有优势。 用户粘性很高,但用户停留时间较短。 目前,金融服务仍是厂商主打支付结算App的使用场景,但部分厂商也有自营金融App,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钱包”用户。 基于运营商的支付结算App也非常重视金融服务场景生态的建设,但基于运营商营业厅等线下场景,其本地信息服务和本地生活服务场景建设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2021年新推出的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在各大银行的推动下也拥有较高的用户活跃度。 未来,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的不断推进,其使用场景有望进一步扩大,用户活跃度也将增加。 预计将大幅增加。
App建设是金融机构科技创新应用的重要赛道。 “2022南财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领先案例”征集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我们期待行业领袖的参与,为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提供支持。 有意报名数字化转型先进案例的机构可咨询21世纪资产管理研究院了解相关信息:
随附的:
相关指标说明:
MAU(月活跃用户):统计周期(月)内启动App的用户数。 活跃用户数按照用户设备维度进行去重统计,即统计周期(月)内至少启动过一次App的设备数量。
DAU( ):统计周期(天)内启动App的用户数量。 活跃用户数按照用户设备维度进行去重统计,即统计周期(天)内至少启动过一次App的设备数量。
活跃渗透率:统计周期内(日/周/月),该App的活跃用户数占全网活跃用户数的比例。
人均月使用时长:统计周期(月)内,人均使用App的时长。
人月平均单次使用时长:统计周期(月)内,每个人单次使用App的平均时长。
(协调员:马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