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有机会,但我们自身条件够强吗?我们来看看周边地区吧。它们都是开放式的。这种模式在无锡有成功的例子,但很少。大家都很熟悉并且做得比较好的像万象城、万达,而失败得很厉害的像哥伦布。
前两天给家人打电话,妈妈说老家的明发商场正在举办活动,人头攒动。
明发?在无锡十几年的人不也是明发吗? ? ?
当我们在办公室聊起这个笑话时,一位同事想起了一件事:“前几天我去那里考察市场,看到明发在招商。”
此前有消息称,明发与中民百汇将合作盘活该项目,目前该项目已更名为粤商奥特莱斯。
△图片来源网络
这个已经衰退了十几年的商业市场能否借此机会复活呢?
解决这个问题,可能需要从选址、客群、运营、招商等方面进行思考:
项目本身怎么样,规划怎么样,地点在哪里?
粤商、明发、中民大道是什么关系?
谁控制?您有商业运作经验吗?
投资进展如何?
带着这些疑问,我昨天去现场看了。
我从工作人员和附近居民那里获得了第一手资料,然后又查了一些官方资料。现在我就来分享一下我的发现和想法吧~
01.关于项目,有什么机会吗?
我们先看一下地点。明发商业广场位于天一新城地段,北环路与惠山大道交汇处。
南、西有两条主干道相连,从其他地区开车过来非常方便。它位于一个主要的十字路口,项目也非常显眼。
之所以没有提到地铁,是因为从天一站到明发还有1.5公里左右的路程。
不远不近,实在想走也可以,不过沿途没有专卖店,也没有休息长凳,可以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休息一下。
因此,指望地铁疏导交通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除了区位优势外,客户群也有支持。
因为附近有很多成熟小区:天润花园、天河社区、天一公馆、鑫盛园、金盛家园等。
还有不少新项目正在缓慢交付:万科天一新作、天一九住、美的国宾公馆、德信云熙大师、碧桂园都会等。
当然,流量也需要有质量。
抛开地域歧视,早期在天一买房的人,大部分都是来天一打工的外地人。当时这里的房价也便宜。财富高的人可能更多居住在主城、长江北路、鹤城。嘴。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明发目前的风口定位(名品+折扣)还是靠谱的。
有房产、有人口、定位可靠,没有强大的外部竞争对手。
我们以惠山万达为例,距离天一新城6公里。而且万达片区缺乏集群效应。作为一个商圈,基本上靠一个万达来留住顾客。
因此,我了解到很多生活在天翼的人更喜欢去市区休闲消费。
用他们的话说:去万达,只有一个万达。如果去市区的话,有好几个商场,还有步行街和地下商业街。
但你要知道,去市区并不方便。大约8公里的距离,比去万达还远。此外,还必须考虑城市拥堵的成本。
因此,从区位、客户群、竞品等角度来看,明发是有机会的,而且定位也比较符合市场。
首先,从尺寸来看,我只能说非常具有挑战性。
占地22万平方米,与汇聚、融创茂一样大小,规模非常大。
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汇聚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相比之下,慧居就显得不那么优秀了。
难怪它号称“成为江苏乃至全国超大型国际MALL商业旗舰”,每年吸引超过2000万游客来到无锡。
50万元货量如何规划?根据现有信息,未来整个业务将分为两大板块,一是零售,二是购物中心。
零售业态,即街边店铺+开放街区。该购物中心是一座“盒子式”建筑,从卫星地图上看就像下图中灰色阴影区域。
从工作人员处了解到,整个购物中心并不是租赁给其他商业管理公司,而是悦商自己负责引进品牌,并将空间一一填充。
看完大图,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店铺。这是我比较关心的。
不过,我看到了很多看不懂的东西,比如这个↓↓↓
这种建筑结构对于商业运作的要求太高。
平面是圆形的,铺位会规则吗?店内商品陈列和装饰道具是否会受到影响?
至少卖衣服鞋子不合适。做儿童游乐设施或许还可以,但这会淘汰很多业态。
另一个例子是这个↓↓↓
大约200平米的面积内,居然竖立着十几根柱子。从顶部看,这些柱子似乎呈圆形分布。
这样的密度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在无锡其他商场也从未遇到过。
想象一下,里面有这么多的柱子,而且建筑结构本身是不规则的。店铺将如何划分?运动线路如何规划?
如果销售的是普通零售商品,店铺的展示面积也会受到影响。
如果不砍掉,可能只能作为功能性业务,比如美容保健店。
用柱子把整个楼层分成小单间,但是一楼会有点吵,私密性会差一点。而且美容保健店多做会员制业务,不期望自然客流。从这些角度来看,这并不适合开美容健康店。
因此,招商和运营确实具有挑战性。
因为露天街区对天气要求太高,阳光留不住客人,下雨雪就更厉害了。
而且,明发商业广场的街区与万达的街区还有一个不同之处,那就是分布格局。明发的街边商铺以下沉广场为中心呈圆形分布。
商店之间距离较远,之间没有走廊。顾客的流量基本固定,只能绕圈走。
所以,如果你卖衣服、鞋子,这种顾客会花很长时间购物的生意就显得不合适,太累了,体验也不好。
但如果打造情境网红店、特色餐饮,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同质化。因为这栋楼太大了,商店也太多了。
02.关于运营,您有足够的经验吗?
之前在谈到中山路商圈和长江北路商圈时,很多读者都提到了一个关键点——运营管理。
确实,如果企业管理团队不善于经营管理,几乎不可能指望明发有好地段、有好市场、有好规划,靠天吃饭而兴旺发达。这种商业传奇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有必要搞清楚粤商公司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我从天眼中找到了这样的信息:
粤商公司成立于2019年2月,中民百汇、明发集团各持股50%。这是之前新闻里说的,明发与中民百汇合作。
作为明发带来的“赞助商”,中民百汇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我了解到,中民百汇是一家福建公司,主要从事零售业,产品线包括商场、超市。这是否意味着它有开展明发项目的经验和实力?
也许事情没那么简单。
从集团官网可以看到,中民百汇开设的商场大部分开在其“大本营”——泉州、漳州、厦门。长三角地区尚无先例。
而且从集团展示的形象照片来看,这些项目更适合三四线城市,也更接地气,至少不高端。
这个时候我们再来看看明发商业广场自身的定位:奥特莱斯。
通俗地说,奥特莱斯就是著名折扣店的集合。虽然产品可能会过季、下架、断货,但对投资和品牌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中民百汇、明发有这样的资源和渠道吗?
福建的资源和品牌能否带到无锡?
即使带了,适合无锡客户吗?
这些方面关系到成败。
而且我还注意到,中民大道的项目都很小,都是2万到3万平方米的小商场。
虽然麻雀虽小,装备精良,但2万平米的场地和50万平米的场地,对运营管理的要求绝对不同。
明发有购物中心和街区、零售店和功能业态,甚至还有水景和文旅元素。如此大的项目,对现场管理、营销推广、后端物业的要求极高。
中民大道+明发,可以吗?
我们不知道,但我们可以从招商引资的角度来看,或许可以做出一些猜测。
03. 关于招商,品牌有效吗?
我看到了该项目招商中心的电话,就打电话咨询了一些问题。
但打完这个电话后,我心里产生了更多的疑问:
首先,所谓的招商中心实际上并不是开放后的招商部门。
对方说她不是商业律师,只能负责帮我注册(注意措辞:帮我),前提是我有强烈的开店愿望。至于店面面积、租金、商场规划等,不便透露。
我问能否给我招商部的座机号码,对方说不能。
我询问是否有招商部的办公室可以亲自商谈租用商铺,对方表示不接受采访。
这是……(此处省略千字)
第二,为什么电话号码上显示的不是物业名称、项目名称、公司名称,而是一个不相关的生态园区?
拨打电话后显示是无锡当地的一个生态公园,何明发和月尚却不见踪影。中民大道相关信息。
因此,基本可以推断,目前所谓的招商工作很可能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团队尚未组建。
第三,虽然是烂尾购物中心,但投资门槛似乎有点高。
当我打电话给对方询问是否可以租一间店铺做生意时,对方拒绝了这种可能。
首先,他们只招募知名品牌和产品。如果不做名牌,基本上就没什么可谈的了。其次,如果你想要一个几十平米的店铺,他们没有。如果要租的话,就得租很大的面积……
作为无锡多年烂尾的项目,明发商业广场备受媒体关注。尤其是近一年来,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能看到一些新闻。
但据我了解,这次实际调查,似乎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如果真的能开出一座5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那将是令人震惊的。其实大家都很期待,正如这位阿姨所说:
“其实我很希望这么大的一个商场出现在我心里,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看着它烂了14年,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它真正起来。”
说实话,如果真的能够盘活的话,对于天一附近的居民来说,无疑是一大喜事。这意味着配套设施将完成,他们再也不用进城去万达了。
你认为这可以做到吗?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