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探索与实践:提升农机化水平的关键措施

2024-12-15
来源:网络整理

近年来,广西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积极落实四部委《2017-2020年推进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行动计划》的相关措施和要求,推进“双高”建设以甘蔗区为基地,重点加强农机农艺建设。一体化、农机服务模式与适度规模农业经营相适应,因地制宜探索甘蔗生产全流程机械化模式,树立标杆,以典型引领,加大示范推广力度,打牢甘蔗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模式。为提高该地区甘蔗全流程机械化水平奠定了基础。目前,该地区甘蔗生产机械化已初步形成以下模式。

1、综采作业托管模式,解决分散作业问题

针对部分农民不愿流转土地的现状,广西扶绥县农机化部门积极支持当地农机合作社发展,加快提升全流程机械化作业服务能力。 2018年以来深入调研,经过与农户沟通协调,将“双高”基地规划区范围内的甘蔗田整地、种植、管理、收获四个主要生产环节委托给农户。统一机械化作业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来宾市支持村里人才组建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并与村里农民签订托管协议,将分散的甘蔗田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管理。合作社提供“一站式”机械化作业服务,作业费用由合作社垫付。甘蔗农只需要前期承担农药、化肥等相关费用,资金压力不大。这样,在不改变土地经营方式的情况下,每个农民就不需要购买大中型机械。通过托管模式,可以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真正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大型机械的连接。目前,来宾市已推广应用3万余亩,兴宾区凤凰镇黄安村采用该模式,建设核心区6700亩。

机械化生产的食品有哪亿_机械化生产什么意思_生产机械化

2、“机收运”一体化模式,解决“机等车”问题

受国内蔗糖生产体系影响,由于甘蔗进厂运输、物流系统不配套等问题,大型收割机在甘蔗收割过程中经常“停车运输”。如何提高运输效率,使大型甘蔗联合收割机能够连续作业,充分发挥其作业效率,已成为制约甘蔗机收的难点。 2017-2018年收获季节,扶绥县品信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当地农机化部门的指导下采购了相应的运输车辆。率先采用一台联合收割机配一辆运输车、一台运输车配四辆运输拖车,探索形成“机收运”模式,可实现甘蔗到制糖的不间断运输米尔斯。该模式主要通过提高收割和运输效率来增加收割机的工作量,从而有效分摊管理成本。在降低收割机运营成本、保证运营效益的前提下,还可以进一步降低收割服务的市场价格。降低甘蔗生产成本。目前,该县惠丰、品信、苏瑞、雷达等多家农机合作社都在应用这一模式。

3、“现代农场”管理模式提高大型机械效率

广西目前用于甘蔗生产的大型机械设备较少。主要原因是大型机械价格高、投资回收期长、农机与农艺融合不够、缺乏管理经验、难以真正实现机械作业的高效化。广西南宁东亚糖业集团借鉴国外先进的机械化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经过几年探索,形成了“现代农场”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以制糖企​​业为主导,在适合大规模机械作业的地区建立“现代化农场”。企业负责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种植大户负责运营。糖企通过设备预付款、机器购机贴息、关键环节作业补贴等资金支持,支持种植大户和农机作业服务团队,在甘蔗区组织开展高效机械作业。在甘蔗生产过程中,制糖企业聘请专家组建专业的技术服务团队,进行质量跟踪和技术指导。甘蔗生产的耕作、种植、管理、收获等全部作业均采用大型机械,实现高效、标准化作业。 “现代农场”甘蔗产量稳定,运营成本显着降低。 2018年,广西南宁东亚糖业集团通过“现代农场”模式,在崇左市建立了6个全程机械化高效甘蔗生产示范点。核心区示范面积达到1亩,辐射面积达到20万亩。核心区平均甘蔗产量达到6吨/亩以上,蔗农效益131元/吨以上,比传统种植增收45元/吨以上。

机械化生产的食品有哪亿_机械化生产什么意思_生产机械化

4、土地流转和糖企分包经营模式,以规模促机械化

近年来,甘蔗种植成本居高不下,劳动力不足。甘蔗种植收入下降,稳定种植面积变得更加困难。为此,一些糖企向甘蔗区的蔗农租赁土地,然后转包给第三方种植者(种植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企业内部富余人员等)种植甘蔗,想方设法稳定“第一车间”,大规模推进机械化。糖业公司、农民和第三方种植者都签署了具体的意向书和协议,以明确责任、权利和商业风险。糖业企业主要负责投入资金支持种植户,通过机械耕作补贴、机器购机补贴、预付租金等方式鼓励机械化作业。第三方种植户组织分包甘蔗田的生产经营管理,承担一定的经营风险。在这种模式下,制糖企业获得了甘蔗田的实际经营权,保证了甘蔗面积的稳定。甘蔗农租金收入风险降低。第三方种植者得到了糖业公司一定的政策支持,减轻了资金压力。甘蔗土地流转后,制糖企业或第三方种植户将通过建设“双高”基地,将小地块整合成大地块,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目前,该模式在广西的应用面积约为25万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