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现代算命文化:从街头大师到线上命运指引的转变

2024-12-16
来源:网络整理

有一种人,手里拿着《易经》或者算盘,桌上摆着指南针或者彩票,一脸高深莫测,说着一些难懂的话,对着一些人滔滔不绝地说着。人们。

大多数顺从的人都在寻求帮助。有的人希望身体健康,有的人希望婚姻美满,有的人希望一夜暴富。简而言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

然后,这些说奇怪话的人,就会通过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理论,为对方做出一些判断和指引,“算算”自己的“命运”。

所谓的“算命”大概就是这样。这些为他人命运出谋划策的人就是所谓的“大师”和“专家”。

从线下到线上

小时候,老虎经常看到这些“大师”、“专家”在街头或者一些寺庙里与求助者聊天,然后收取费用,有时还出售一些物品。

但现在,如果你想听听“大师”的真知灼见,你不必走出去。只要打开手机,就可以聆听“大师”们发表意见。

随着科技的发展,算命生意也与时俱进,从线下走向线上。他们甚至“跟上潮流”,进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科技“算计”。

“免费在线占星”、“在线算命”等算命信息充斥各大社交平台和网站,甚至出现了“AI智能免费算命”的App。

阿里云曾与灵迹文化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名叫明明的网站。只需在网页输入您的姓名和出生日期,AI风水师就会对您的事业、财富、婚姻、家庭进行全面推算。

然而,最流行的算命方法是看脸。只要上传一张自己的照片并支付一定费用,就可以通过“AI智能读脸”和“大数据”算法预测生老病死。

一些算命应用还提供“远程算命”和“直播算命”。在一些视频网站上,热门算命视频的观看次数超过200万次。

这些网上算命的方法不仅紧跟潮流,而且收费也与时俱进。

网上算命师聊天按小时收费,每次200元至1000元不等。

在电商平台上,会有很多算命的“高手”,价格在30元到2000元左右不等。最受欢迎的“大师”每月订单超过5万单,月收入至少150万。

“大师”还出售各种“交通”物品,例如各种配件和有关财富的书籍。有的大师还提供一些教学服务,课程价格在1000元到元不等。

在线算命的盈利模式并不只是“大师解谜”那么简单。在互联网的土壤下,网络算命平台对消费者心理的把握比人们想象的要好,收入也随之增加。

另外,很多人可能认为现在是我们的父母或祖父母去算命。众所周知,目前寻求在线算命的用户很多都是90年代甚至2000年代出生的。

一些年轻求职者,因为公司的“卦象”与自己“不符”,即使得到了工作,也主动放弃了。

也有游戏玩家请“高手”估算自己账号的注册时间和初始排名,以便快速登顶。

算命不仅在线化,用户也日趋年轻化。

两步成为“高手”

大师所谓的“神算”,其实是建立在掌握一定的说话技巧和心理测试的基础上的。

在这里,老虎教给朋友们两种方法,让他们快速成为“算命高手”。

首先,“主人”通常会利用人们心目中的“巴纳姆效应”来达到说服对方的效果。

所谓“巴纳姆效应”,就是把适用于大多数人的模糊而笼统的描述视为对自己的定制描述:

“很多时候你是独立思考的,如果别人说的和你的想法不一致,你可能不会接受。”

“对别人来说,对自己过于诚实可能对你来说似乎是不明智的。”

“有些重要时刻你会怀疑自己是否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大多数人都有的这种心理,被“大师”说起之后就变得有说服力了。

成为“高手”的第二种方法,就是用“彩虹式”说一些暧昧的话,涵盖所有的可能性:

“有时,你会显得外向、开朗、善于交际;但有时,你会显得内向、保守、谦虚。”

“有时候你想自己思考,有时候你想听听别人的意见。”

说话时,语气要神秘,表情要神秘。

老狐狸曾经尝试过,确实把狐女给迷惑了。

成为“大师”有那么容易吗?

问题是,既然成为“高手”那么容易,那么与你交流的所谓“高手”的水平就很成问题了。

通过网络伪装,用户无法知道网络另一端是真“高手”还是“假高手”。

有的“大师”可能是名人,有的“大师”可能是无知的人,有的“大师”可能是几个人组成的小组织。

这些几个人组成的小组织根本就不是“高手”,而是诈骗团伙。

名为“算命”,其实是一个骗局

随着网络算命的兴起,相关的网络诈骗也层出不穷。

几年前,新浪微博的大V号“禅师”粉丝已超过1200万。他经常在微博上发布运势分析,受到粉丝的高度赞扬。

殊不知,这个所谓的“高手”实际上是一个分工明确的诈骗团伙。

他们打着文化传媒公司的幌子,通过“禅师”等微博V账号发布热评,然后利用微信账号冒充“大师”进行诈骗,屡屡得手。

无独有偶,重庆两江新区警方也打掉了一个以网络算命为幌子,通过看手相、销售“消灾祈福”产品进行网络诈骗的犯罪团伙。诈骗金额达2400万元以上。

这些网络算命骗局往往是团伙作案,组织结构严密。在一家专门从事“网络算命”的文化传媒公司,团伙成员上岗前需要接受演讲技巧的培训。

更夸张的是,这些企业每天都要考勤打卡、定期组织视频会议等,采取“商业考核运营”模式。

这些团伙会包装“大师”身份,通过网络平台分发所谓“免费”算命服务。

一旦有顾客前来咨询,这些“高手”就会利用训练的“说话技巧”,骗取顾客的信任,成功获取顾客的性别、年龄、职业等个人信息。

接下来,“主人”会告诉顾客,近期将会有“不祥之兆”,甚至“血祸”。当顾客担心自己的命运时,“师傅”就会抬高价格,收取高额费用。

顾客此时吓坏了,尽管有些不情愿,但还是乖乖地付了钱。至于客户的个人信息,“主人”会泄露并出售以获取利润。

为了应对日益猖獗的网络算命诈骗,国家也制定了相关法律。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网络安全保护和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网络制作、复制、查阅、传播封建迷信内容。

我国刑法第266条明确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构成诈骗罪。

杜绝网络算命诈骗,需要从网络平台主体上下功夫,让这些不法分子没有生存空间。

另外,老胡认为,我们还应该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算命活动大多来自于人们对未知生活的不确定性和对风险的焦虑。

然而,我们常常“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很多“算命师”正是抓住这种心理,进行诈骗。

俗话说:“命运由我主宰”。人生没有捷径。脚踏实地为梦想而努力,才是最好的精神寄托。

参考:

腾讯创投:互联网算命生意的乱象:00后装机大师,咨询每小时几千块钱,卖的物品价值上万

i黑马:网络“算命”生意有多大?

AI金融学会:互联网算命,疯狂割韭菜

法制生活报:网络算命“大师”换上“马甲”后依然是骗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