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您开通聚合商家收款码,也称为三合一收款码,支持银行卡/支付宝/花呗/信用卡/微信付款,这个收款码是银联旗下的云闪付APP申请,放下安全!银联云闪付品牌,百分比值得信赖!下面提供云闪付商家收款码的申请全过程给大家!
【云闪付商家收款码 开通全过程视频!】
上面就是云闪付商家收款码的申请全过程 !您学会了吗?
云闪付服务商官网是:ysffws.com,进入云闪付服务商官网可以直接联系上服务商,服务商可以帮助您完成二 次认证,解决申请过程出现的任何问题,是您申请收款码的好帮手哦!~
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已暂停近一年。 由于过去发放的支付牌照数量较多,且暴露出一些问题,监管层短期内可能不会重启牌照发放。 这导致资本开始寻找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空壳公司。 进行收购。
短期内重启或许无望
截至目前,仍有不少企业在排队申请支付牌照,其中包括中天城投、微信钢联、广电运通、360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天宇信息、微信构等多家上市或非上市企业。
对此,专家表示,对于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发放,认为短期重启无望。
“过去央行发放的牌照过多,导致一些牌照闲置,一些企业从事不良商业目的。”专家直言。 “目前支付行业还处于治理过程中,只有行业得到全面治理之后,才有可能重新发行。目前的政策应该是鼓励银行承担更多的责任。”
资本涉足第三方支付
最新动态显示,除了排队申请支付牌照外,多家巨头还通过并购涉足移动支付服务业务,争夺移动支付服务市场。 据悉,小米科技已悄然收购第三方支付公司杰夫瑞通有限公司(杰夫瑞通)。 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为雷军。
此前,以腾讯、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厂商通过微信、支付宝二维码在线支付系统逐渐蚕食商户的线下交易市场,对云闪付在线下交易的主导地位构成严重威胁。
除腾讯、阿里巴巴外,万达集团还在2014年底以3.15亿美元收购快钱68.7%的股权,并控制后者。
2月24日,一位支付行业资深人士表示,支付是所有互联网金融的入口,资本大佬们正在激烈争夺入口。 未来,行业生态将更多地是兼并整合。
目前央行已暂停发放牌照,何时重新开放尚不清楚。 结果,许可证的价格飞涨。 据说一张没有业务的互联网支付牌照要2亿。
第三方支付牌照购买的秘密
据了解,每张《支付业务许可证》都明确规定了业务范围和业务类型,持证人必须在规定范围内开展业务。 业务覆盖范围明确了业务开展的地域范围,包括全国、多省市、单省市; 业务类型包括银行卡收单、互联网支付、手机支付、固话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等。 一件或多件物品。
对此,元快钱支付一位资深人士表示,目前,资本大佬的收购标准仍以全牌照为主。
“虽然央行已经发放了近300张支付业务牌照,但综合牌照还是很少,大部分都是区域性预付卡。一般来说,综合牌照更有利于业务发展。” 人们认为。
云信CEO陈巍表示,以小米收购极富锐通为例,小米收购的背景是央行暂停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使得牌照资源稀缺。
A股上市公司中,也传出大举进军第三方支付市场的消息。 停牌五个多月后,海蜜达于1月28日披露资产购买计划,拟发行股份30亿元收购联华电子全部股权,同时将募集资金定向增发不超过22.84亿元。
根据最新市场研究报告,2015年第三季度,联合医务在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中排名第五,在移动应用内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中排名第三。
上述快钱支付资深人士表示,如果只是买个壳,支付业务许可证是分经营范围的,带预付卡牌照的壳和带综合牌照的壳价格相差很大。
例如,安邦保险之前申请了支付业务许可证,并且已经建设自己的系统一年了。 但基本应用是针对主流银行的,其他应用层面暂未提及。 因此,如果只是买个外壳,自己搭建系统、拓展客户资源会非常费力。
“事实上,有兴趣购买快钱的买家远不止一个。快钱向万达承诺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万达能承担得起这个价格,因为它有能力。与支付宝相比,快钱虽然钱不是最好的总的来说,快钱的底层系统架构和产品完善度都相当出色,因此,资本大佬收购一家公司时,看重的绝对不是一个外壳,而是整体价值。”该人士表示。
在这位人士看来,如果真想做生意,只有执照是没有用的。 即使有执照也不能做生意。 而且,从申请牌照的角度来看,也不是特别困难。 如果公司资质足够好,在当地银监局或金融办的协助和指导下,在政策放开的时候申请牌照并不是特别困难。
“资本巨头收购的时候不会只买壳,如果自己建系统,即使是再好的银行,不到一年也做不到。”该人士直言。
对此,欣融财富CIO李斌表示,对于第三方支付牌照来说,不同的业务范围也意味着不同的含金量。 一般来说,第三方支付牌照本身的申请门槛并不高,但第三方支付是互联网金融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打通各个业务节点,是一个战略布局层面。 “网壳牌照价格从几年前的百万涨到了去年的几千万,未来随着第三方支付业务范围受到限制,应该会回落。” 李斌预测。
致力打造金融消费闭环
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价值在于它是金融行为的纽带。 可以了解资金去向,记录客户金融行为信息,具有很高的数据价值。 拥有第三方支付公司的集团可以获得关键数据,轻松打造金融消费闭环。
截至目前,市场对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评价主要在于其业务稳定性、交易量以及便捷性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 “我们认为,支付公司的实力具体体现在实时处理数据的能力、多渠道的管理能力、安全快捷的支付能力以及防止盗卡和欺诈的能力。”陈敏表示。

有业内人士认为,第三方支付相对于传统支付渠道具有比较优势。 首先,第三方支付机构扮演支付中介机构的角色,承担交易资金托管和交易监管的责任,保证整个交易过程的真正安全,防止欺诈行为。 其次,它提供了交易效率和便利性。 由于第三方支付定位于小额高频交易,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降低支付操作的复杂度。
以互联网支付为例。 银行卡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绑定后,消费者每次支付只需输入一次密码。 甚至可以设置为无需输入密码。 操作比网上银行简单得多。 。 三是降低支付结算成本。
同样,对于商户来说,如果没有第三方支付,有多少家银行就有多少家银行网关。 对于银行来说也是如此。 双方将不得不承担巨额的建设和维护费用。 最后,第三方支付的灵活性。 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支付结算服务。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制定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第三方支付服务大致可分为三类:网上支付、预付卡发行和受理、以及银行卡收单。 其中,网上支付具体包括货币兑换、互联网支付、手机支付、固定电话支付和数字电视支付。
除了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的移动支付外,手机制造商、移动运营商、银行和卡组织推出的银行手机银行和NFC近场支付也属于移动支付范畴。 就目前市场而言,以支付宝、微信为主要提供商的第三方二维码支付是主流。
统计数据显示,包括移动支付在内的互联网支付的快速扩张得益于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在线支付用户规模已达4.16亿户,同比增长112%。从2014年底开始,增速达到36.8%。 使用网络支付的网民比例从2014年底的46.9%上升至2015年12月的60.5%。
尤其是移动在线支付,即手机支付,增长更为迅速。 2015年,手机在线支付用户规模达3.58亿,较2014年增长64.5%,网民使用手机在线支付的比例由39.0%提升至57.7%。
具体到国内第三方支付业务本身,李斌表示,该业务定位为收单渠道业务。 第三方支付一方面向银行支付交易费用(部分交易费用为年费,价格取决于第三方支付交易量和议价能力),另一方面向商户交易收取费用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