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文化产业发展:从生态与物产优势中发掘商机

2024-12-16
来源:网络整理

发展文化产业从哪里入手?从你的优势开始。黑龙江有哪些优势,聪明的黑龙江人在优势中发现了哪些商机?展会上亮相的121个产业项目,为展商和嘉宾展现了一幅黑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地图”。

生态是优势。加格达奇林业局位于大兴安岭伊里呼日山南麓,现有立木总蓄积401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4.58%。这里山林秀丽,有松树、云杉等数十种寒温带森林树种。以及黄芪、灵芝、金莲花等600多种名贵中药材。此次,嘉林林业局千里迢迢在文博会上招商,希望一步步实现自身的产业布局,利用生态优势开发旅游项目,通过旅游带动山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房产是一个优势。被誉为“中国北红玛瑙之乡”的宜春武夷岭,建成了北红玛瑙玉石基地,由北红玛瑙文化、北红玛瑙加工、北红玛瑙展览、北红玛瑙鉴定等组成。 ,预计年销售额1.5亿元。

地理位置有优势。我们省毗邻俄罗斯。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立足中俄文化交流背景,深入挖掘全省新闻信息、人文历史资源和俄罗斯文化元素,整合中俄两国在文化领域相互需要的信息资源,开展黑龙江日报报业建设。黑龙江历史文化数据库及中俄(双语)文化交流云平台项目,建设中俄文化交流数据库,同时开发中俄文化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文化产品网上交易。

地域文化是优势。华南森林蒸汽火车和铁路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被蒸汽机研究协会专家评价为“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窄轨铁路”、“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活化石”。也是具备申请世界工业文化遗产或吉祥尼斯记录的基本条件。今年,华南林业局将依托华南森林火车站至向阳湖站全长13.14公里的铁路线,建设森林铁道文化园、森林产业大院、千亩花海沿途等景观,预计年收入150万元。 。

在本届文博会上,我省一些偏远林区、边远乡镇也展示了自己的产业项目。可见,越来越多的黑龙江人在优势中找到了商机,产业发展之路也发生了变化。在人们的实践中,它变得越来越广泛。

文化与旅游融合,让文化​​更具活力,旅游更具魅力

虽然去年是文旅融合元年,但文化与旅游始终相互依存。

夹皮沟是剿匪英雄杨子荣生前战斗的地方。也是以“左山雕”为首的土匪藏事之地。一本《林海雪原》和一部剧《智取威虎山》,让杨子荣的剿匪故事传遍大江南北。为此,海林市林业局决定在贾树沟创建红色历史纪念地。修建了贾树沟剿匪路英雄路,重建了韦湖村。此次文博会招商,拟打造贾树沟景区。沟老村、CS田野公园、华宅、威虎堂及附属建筑。

佳木斯演艺集团原创赫哲族舞剧《乌苏里歌》以悠久的赫哲族文化为背景,以原始自然环境为背景,以赫哲族说唱技艺“伊玛坎”和民族舞蹈为载体。以赫哲族英雄、顽强、生生不息的精神为灵魂,为人们生动地还原了渔猎民族的历史进程。本次文博会上,佳木斯演艺集团与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达成合作协议。 《乌苏里之歌》将成为公园的常驻演出项目。与这部舞剧同时上演的,黑龙江舞剧也将进驻园区。文化创意产品和土特产。

黑龙江版画闻名全国。外国游客如何才能真正领略版画的魅力?鸡西人想出了一个新方法。他们缩小了印刷品的尺寸,以便游客更容易携带。展览上,他们还让观众参与到版画的创作中。这种“互动”拉近了观众与艺术品的距离。距离。

冰雪世界虽然美丽,但一旦春天到来,它就会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文创产品如何留住它的美?一家为冰雪大世界制作沙箱的公司开发了冰雪大世界的积木。它采用亚克力等透明材料构建冰砖般的积木,并添加小型LED灯,模拟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炫丽灯光效果。这种积木可以自由拆卸和组装。它不仅是一种文创产品,更是一种玩具。它还可以用作夜灯。

文化一直是旅游的金字招牌。文化融入旅游产品,不仅为风景增添了更丰富的内涵,也为风景增添了更多的韵味和情趣。

用情怀诠释文化产品

虽然我省不少文化产业项目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小产业承载大情怀。孙艳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满族刺绣第四代传承人。她在通过满族刺绣向世界展示中国民间女工艺术魅力的同时,还开设了12个培训基地,为下岗女工、残疾人、农民和女大学生传授刺绣技艺。在此过程中,孙艳玲帮助下岗女工、失业青年就业创业,带领8000多名农村留守妇女创业,带领3000多名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带动1000多名残疾人就业创业。

无独有偶,绥化学院剪纸工作室主任刘卓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刘卓8岁开始学习剪纸,已获得各类奖项60余项。他的青花瓷立体剪纸作品已售出数十万元。但他并不以此为荣。真正让他自豪的是,他教会了许多残疾大学生剪纸艺术。看着学生们逐渐融入社会,拥有自己的事业,刘卓认为自己做了最有意义的事业。

“你从家乡来,就应该知道。”黑龙江科技出版社开发的“新东北风”文创产品,勾起了很多人心中的怀旧之情。这些文创产品通过童趣可爱的卡通形象,再现了老东北人过去的生活场景。产品包括印有“珍匡凉”等东北人最爱的冰箱贴、用东北大花布制作的桌旗、还有手捧糖葫芦的雪人泥塑。

“或许是因为产品中洋溢着人们对家乡的情感,这些文创产品吸引了很多商家的关注。此次,已有5家企业与我们达成合作协议,其中3家想要设立销售点有两家公司想为我们提供设计和创意。”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营销推广部副主任陈宇恒告诉记者。

文化产业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说到底,里面一定有情怀,因为这种情怀是文化产品最生动的注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