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广告整体运营特点及运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023-12-08
来源:网络整理

教您开通聚合商家收款码,也称为三合一收款码,支持银行卡/支付宝/花呗/信用卡/微信付款,这个收款码是银联旗下的云闪付APP申请,放下安全!银联云闪付品牌,百分比值得信赖!下面提供云闪付商家收款码的申请全过程给大家!

【云闪付商家收款码 开通全过程视频!】     

               



上面就是云闪付商家收款码的申请全过程 !您学会了吗?     


          

云闪付服务商官网是:ysffws.com,进入云闪付服务商官网可以直接联系上服务商,服务商可以帮助您完成二 次认证,解决申请过程出现的任何问题,是您申请收款码的好帮手哦!~     

   



                  

摘要:近年来,依托微信平台的广告形式逐渐成为广告市场的后起之秀。 其点击率高、互动性强、辐射面广、原创性好等优势,使其成为众多商家在新媒体环境下投放广告的热门选择。 广告投放的首要选择,一直被认为是提高广告效果的有力手段。 本文从微信广告的主要类型和整体优势入手,探讨微信广告的运营特点。 试图阐明微信平台的广告运营特点以及运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微信广告; 操作方法; 广告特点

新媒体时代,广告的发展日新月异,微信公众号广告、微信朋友圈广告的出现,为新媒体广告本已炽热的“熔炉”增添了新的“熔炉”。 作为我国近年来新兴的在线社交移动终端,微信迅速击败了腾讯QQ、人人网等老牌社交媒体,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微信广告自上线以来,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迅速俘获了大批用户。微信广告传播以来,“微媒体”和“微内容”的传播形式和特征已经基本确立,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

1、微信广告的基本类型

1.微信公众号广告-原生广告

Deep 首席执行官 Ian 表示:“这是一种通过消费者使用媒体的方式接触到他们的广告方式。[1]”

近年来,“原生广告”这个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 原生广告是广告内容和媒体内容“共存于同一个房间”的广告。 微信公众号广告也是一种“原生广告”。 微信公众号平台隐蔽地将媒体内容与广告内容结合起来,巧妙地将传统的广告信息告知活动转变为逼真的受众体验活动,最终将“媒体使用行为”转化为“购买行为”。

2、微信朋友圈广告——信息流广告

“广告也可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是微信朋友圈广告平台的口号。

根据百度搜索引擎的解释,信息流广告是出现在社交媒体用户好友动态中的广告[2]。 甚至有人指出,信息流广告是继搜索广告之后最有价值的广告。 微信朋友圈广告被统一归类为信息流广告的一种,它像“变色龙”一样隐藏在我们朋友圈的动态中。

2、微信广告的传播特征

(1)到达率高

微信广告高触达率的特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广告主信息发布门槛低、成本低

微信作为一个无障碍的社交媒体平台,信息发布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 与以往的天价广告相比,微信平台的广告制作、投放和维护成本极低。 根据微信广告助手收费策略,图文广告单次投放最低预算为5万元,核心城市(微信、微信)150元/1000次; 视频广告单次投放预算最低20万元,核心城市180元。 元/千次[3]。 与耗资数亿元的传统广告活动相比,微信提供了一个质优价廉的广告平台。

2、广告信息的发布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当今社会,手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必备的电子产品。 据相关报道,2016年我国每100人手机保有量超过96部,2017年我国4G用户数将突破10亿户[4]。 微信作为移动社交媒体,可以随时随地发送和接收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借助实时通讯工具,可以方便快捷地发布和传播广告信息。 这种即时性和广泛性让微信广告取得了优异的效果。

3、广告信息的隐蔽性和受众定位的准确性

微信公众号广告是一种将广告内容与媒体内容合二为一的广告形式。 微信朋友圈广告是将广告信息伪装成朋友圈动态信息的广告形式。 两者都体现了微信广告的隐蔽性。 广告信息被伪装成人们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信息,使受众很难将广告与普通信息区分开来。

同时,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为微信广告提供精准的受众定位。 人们在朋友圈中的实时定位及其发布的信息已成为广告商细分受众的主要依据。

(2)互动性强

微信广告的高度互动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微信平台参与度高

社交媒体的关键无非就是社交互动。 人们利用这样的媒体平台来传递信息、分享心情、满足自己的情感和交流需求。 受众直接参与自己的生活以及朋友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的生活,也参与社交媒体上的广告。

2、体验式、封闭式的营销环境营造

有产品使用体验的“消费者”以图片、文字或视频的形式发布自己对某种产品的体验,并对产品进行使用后评价。 这种不同形式的广告对受众的消费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完成对某种产品的形象识别、态度偏好到决策购买,整个过程是在体验式、闭环中完成的。

3、受众对信息的信任度增强

微信平台广告的高互动性也增强了受众对信息的信任度。 与以往“单向”的信息通报活动不同,微信平台为受众提供的“双向沟通”,让受众更容易相信通过自己的参与和体验获得的信息。

(3)辐射范围广

截至2016年12月,微信全球月活跃用户总数为8.89亿。 微信过去一年直接带动信息消费1724.5亿元,相当于2016年中国信息消费总额的4.54%。从微信好友数量来看,近45%的人2016年个人好友超过200人,60人以上。 %的用户使用朋友圈来记录他们的个人生活。 微信广告的“大网络”覆盖了近80%的微信用户[5]。 针对某个用户的广告信息会通过该用户辐射的社交关系链被传播两次、三次甚至多次。

(四)原创性好

微信广告的原创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趣的表达方式

微信广告最基本的形式是包含流行文化的图文笑话、短小精悍的病毒视频以及新兴的H5互动广告。 这些视听广告以其丰富的形式使广告信息生动有趣。

2、品牌塑造的个人形象

微信广告功能上线后,各大品牌纷纷争先恐后地在这个新的广告平台上站稳脚跟。 他们开始打造自己个性十足的品牌形象,重塑原本冰冷的广告主。 他们不仅为自己所代表的品牌赢得了观众足够的关注,也实现了与观众的沟通与交流。 曾经高高在上的广告商纷纷走下王座,每个人都致力于成为受众的“掌中之宝”。

3、最重要的是引起共鸣

在网络广告活动中,受众很难接触到实体产品。 因此,广告主往往会为受众营造一种良好的用户体验氛围,努力引起受众的共鸣并促使他们采取购买行动。

3、微信广告存在的传播问题

在微信广告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个性化、互动性的推送一直是被好评的焦点,甚至还出现了微信广告的“子弹效应理论”。 在研究大众传播效果的过程中,拉扎斯菲尔德的《伊利调查》修正了“子弹理论”效应理论,证实大众传播的影响力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强大。 事实上,随着微信广告的不断发展,其不可避免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在我们面前。

1.虚假信息和虚假数据太过分了

研究表明,微信平台“进入门槛低”和“宣传成本低”两大特点,导致微信广告中虚假广告和垃圾广告泛滥[6]。 很多信息未经相关部门审核就在微信平台上广泛传播。 互联网是一个虚拟世界,平台本身流动的信息需要考虑。 此外,微信广告平台上广告形式丰富、内容隐蔽,给执法人员的监管带来了很大困难。

虚假数据反映在推广内容的点赞和转发数量上。 大多数公众号平台都以自己的点赞和转发为噱头来吸引受众。 但事实上,网络上公开卖粉丝、点赞、头条的产业链已经司空见惯。 观众不会蒙着眼睛接受信息。 内容是否优质,取决于平台与受众的互动以及受众的公正评价。 。

2、推送内容泛化、碎片化严重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受众注意力资源稀缺的时代。 相似的话题和基本相同的格式推送的产品和服务,无论什么产品为观众营造的氛围都是一样的,而在鸡汤和毒鸡汤强烈曝光的冲击下,真正优质的越来越少。和深思熟虑的内容。 广告的内容和质量是提高营销效果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碎片化信息泛滥的微信平台上,大多数广告主只注重增加阅读量和转发量,而忽视了内容的重要性。 垃圾邮件广告无处不在。 平台。

3、对抗观众的隐私心理

微信最初被受众定位为日常社交平台、生活分享平台。 新媒体时代的用户对于在杂乱的信息交互中保护个人隐私始终持谨慎态度。 然而,微信广告却贸然侵入朋友圈,这是一个隐私阵地。 这让大多数观众感到新奇的同时,心里也感到愧疚。 有点不舒服。 广告商和运营商忽视了微信作为社交平台的隐私。 广告商在受众的生活展示空间中宣传自己的广告信息,有的甚至不需要受众的许可。 这是对观众隐私心理的巨大侵犯。 挑战。

4、忽视受众的广告回避心理

无论是在传统广告时期还是新媒体广告时期,受众对广告的回避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7]。 即使在传统时代,对广告形式和发布状况不太了解的受众也有能力识别和回避广告信息。 更重要的是,新媒体时代的受众与这种新的广告形式同时成长。 他们对广告信息有很强的理解力。 广告信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被感知。 无论是公众号广告还是朋友圈信息流广告,受众都能敏锐地察觉其中所包含的广告信息,回避自己认为不符合自身兴趣的信息,从而大大降低了传播效果。

微信广告随着微信平台功能的加强而不断发展。 在保持鲜明特色的同时,利用微信开展营销活动的广告主也需要注意微信广告的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营销活动中受众的真实反馈。 然而,无论是微信公众号广告还是朋友圈广告,无论是专业制作的内容还是用户生成的内容,最重要的是内容。 通过把握内容的作用并遵守法律规定,微信广告的运营特点仍然是现阶段其他媒体无法赶上的优势。

参考:

[1]崔文华,吴申申,孙军.本土营销成长路径广告如何演绎人生传奇[J]. 成功营销,2014(11):46-5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