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接入支付宝最新进展:双十一购物可使用支付宝支付,服务逐步覆盖

2024-12-18
来源:网络整理

双十一“推倒围墙”。

传闻已久的京东接入支付宝有了最新进展。 10月29日晚,支付宝官方微博确认京东可以使用支付宝付款。

据悉,京东商城已开始接入支付宝支付,后续服务涵盖商户、用户范围和开放节奏,其中京东处于领先地位。我们从接近京东的人士处获悉,目前能体验支付宝支付进行京东购物的用户大部分是新用户,后续服务将批量覆盖现有用户。

目前,淘天网、京东、拼多多、豆快、小红书等领先电商平台均已接入支付宝。

两家公司13年前就停止合作,外界解读为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加剧了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

随着电商竞争格局的演变,京东与支付宝之间的关系逐渐破裂。今年7月,医保网上购药服务在北京上线。京东与支付宝医保合作,共同服务在线医保用户;今年双11前夕,京东物流也入驻淘宝天猫平台;目前,在支付宝App中搜索“京东”,即可通过小程序使用京东快递、京卓、宅配等服务。

随着中国各大互联网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行业竞争正在转变为寻找最有效的合作伙伴、追求最极致的效率来应对未来的竞争。这既是监管层面的推动,也是市场的必然选择。

基础设施全面开放后,支付宝迎来新的想象空间

从淘宝此前整合微信支付、互联互通的短期效果来看,电商平台获得了流量,在线支付拓宽了生态。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中国移动互联网规模达12.43亿,其中腾讯和阿里巴巴去重用户总数位居前两位,分别为12.38亿和11.69亿。其中,微信月活跃用户10.61亿,淘宝月活跃用户9.26亿。

支付京东在线宝怎么退款_支付京东在线宝怎么用_京东在线支付和支付宝

据研究,与淘宝相比,微信的独家用户基数为2.45亿。其中,综合电商用户1.9亿,其中每月使用综合电商App超过40次的用户8610万。

9月,淘宝宣布接入微信支付后,淘宝App新安装用户数同比增长55%,达到近四年来的最高水平。月活跃用户方面,淘宝9月新增1867万,月活跃用户总数达到94.4亿,创历史新高。

从横向对比来看,数据显示,京东月活跃用户为5.3亿,支付宝月活跃用户为9.2亿。相比京东,支付宝拥有4.2亿独享用户,独享率为45.8%,常年保持全国第一。该应用程序的日活跃用户数排名前三。

由此不难推断,京东接入支付宝后,也对京东电商业务的用户量和活跃度增长抱有乐观预期。

对于微信支付来说,接入淘宝是最大的商户,年GMV交易额达8万亿,几乎占据了自身生态的另一半;而接入京东则是为了支付宝,13年后“再次牵手”对于其支付市场份额和平台生态开放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成立20年来,支付宝开放了支付基础设施,奠定了行业移动支付创新者的地位。不过,随着近几年逐渐解开与淘天的战略联系,支付宝早已不再定位为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工具。 。

据蚂蚁集团2020年招股书显示,淘天支付交易额仅占支付宝年度支付交易总额的6%。它每年处理国内支付交易额超过100万亿元的大部分,其中更多是在线用户。商业交易涉及向商家付款、用户信用卡还款、个人转账以及与信贷和投资相关的金融交易。

支付宝在10月29日晚的回应中特别强调,将继续扩大开放。这可能不是一个手势。支付宝近年来加大了开放力度。一是开放基于支付能力的“基础设施”;二是基于支付宝App开放平台能力和流量。这两部分被支付宝称为战略“双飞轮”,即数字支付和数字互联。

肉眼可见的变化是,曾经被饿了么、飞猪等阿里巴巴产品占据的支付宝App黄金地段,现在被美团、京东等产品占据。近期,美团外卖、酒店、团购等核心业务已作为小程序整合到支付宝中。这些开放合作不仅促进了交易支付量的增长,多元化的小程序生态也有机会反哺支付宝的互联网广告业务。

报告显示,支付宝小程序月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6.3%,位居行业第一。作为中国第二大程序生态系统,支付宝小程序目前拥有400万个。

在线支付的生态之争也在愈演愈烈。从今年年中开始,支付宝大力推广“碰”支付。这种基于NFC技术的条码支付可以让用户解锁手机并触摸商家的设备即可完成支付,而无需中断正在使用的应用程序。在提升商户业务效率的同时,也优化了用户支付体验。

目前,“支付宝触碰”已在上海、成都、武汉、长沙、杭州、青岛等50多个城市上线。从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到一系列零售品牌,超市、餐饮、茶咖啡、便利店等行业领先品牌纷纷加入。

支付京东在线宝怎么用_京东在线支付和支付宝_支付京东在线宝怎么退款

后存量时代,竞争回归本质:效率

以京东接入支付宝、淘宝接入微信支付为节点,平台经济之间的互联互通已经实现了三年。

2021年,在中国互联网反垄断大背景下,工信部重点要求龙头企业整改屏蔽网站链接等问题;三年后的2024年8月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声明称,阿里巴巴已按要求彻底停止“复选”。 1.垄断行为,“合规整顿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2024年,电商竞争加剧,行业格局能否稳定成为焦点,双十一成为龙头企业通过进一步互联,优化用户体验、增强竞争力的窗口:

以今年双十一为节点,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平台基本开放了各自的业务基础设施。

支付宝、微信支付进入电商、外卖、旅游等所有交易平台;京东物流、顺丰、三通一快、极兔等主流快递公司均与淘天网、京东、拼多多、抖音等合作。快手电商等平台建立合作关系;而曾经鲜明的“阿里巴巴体系”与“腾讯集团”,各自生态系统的业务可以通过支付宝、微信的小程序进一步相互渗透,打通数据接口。

虽然龙头企业的互联互通短期内不会显着改变用户和商家的固有消费习惯,但每年电商大促双十一的节点效应,叠加中长期的行业竞争,互联网之间的流量平台经济下,商流、物流、效率的竞争仍将带来想象空间。

2016年,当“移动互联网告别野蛮生长,进入存量时代”的行业共识被提出时,人们对未来竞争的预测是,龙头企业将不可避免地陷入零和博弈,展开激烈的博弈。战斗是为了吃对方的蛋糕。为了从中国抢占新的增长点,近十年来,各大互联网平台屡屡上演纵横联盟的无限战争。

然而,当效率低下和市场需求逐渐渐行渐远时,存量时代的玩家们又回到了商业世界的本源,认识到效率才是赢得竞争的“秘密”武器。

如果说京东与支付宝的“重新携手”是平台互联的里程碑,那么微信与支付宝之间壁垒的打破也为未来留下了可想象的空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