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一级公司做吸粉、引流的工作

2023-12-11
来源:网络整理

还在读高中的小琪(化名)说起自己的第一次兼职经历,还有些迷茫。

2021年9月,休假在家的小七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兼职信息:“招聘操作员,日薪,底薪加提成”。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小七添加了对方提供的联系方式。 很快就过去了。 对方表示,自己也是一名学生,正在帮助上层公司吸粉、引流。 工作内容非常简单,只需在手机上操作即可快速上手。 收入很高,可以来来回回。 ,小七在对方的介绍下加入了工作。

“公司很小,一张大桌子是几张小桌子组成的,周围大概有10个像我这样的操作员。我到的时候,他们给了我两张纸,其中一张是电话号码。号码写在一张纸上,旁边的人教我用手机一一拨打,然后从纸上读出。” 小琪介绍说,她介绍自己是一家证券公司的客服人员,称公司成立了炒股群,群里有老师免费指导。 然后你用手机添加对方的微信,然后把他拉进指定的微信群,你的工作就完成了。 “完成一项,可以获得10元佣金,完成五项,可以额外获得10元佣金。” 小琪说,上班第七天,她已经收到了1000多元。

现场检获词汇材料及手机通讯录

“你确认过所谓的‘群里老师免费指导’是真是假吗?”

“不行,公司要求我们把客户加进群后删除微信好友,我自己也会退出对应的微信群,不知道他们在群里怎么交流。”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公司光招人进组就能给你开这么高的工资?公司是怎么赚钱的?”

“我以为只是为了帮助公司知名度,增加流量。”

小琪说,她渐渐发现不对劲。 她和其他几名运营商的微信账号因经常被举报虚假宣传而被封锁。 直到事发后,小琪才得知,她所拨打的证券公司是一个诈骗犯罪团伙。 正是因为他们的“引流”行为,不少受害人被带入诈骗团伙设立的“杀猪盘”。 其中,一名受害人被骗金额超过200万元。

“我们一般称小七这样的人为‘微信管理员’。” 负责该案的检察官表示,由于微信设置的原因,一个账号可以申请的群组数量和添加好友的数量都有上限,微信群组也有限制。 通过搜索无法进入,只能靠好友“拉进来”,这就催生了“微信操盘手”群体。

吸引粉丝并引流流量

流量为“王”还是“网”?

“微信手柄”如何运作? “从我们目前处理的类似案件来看,他们已经形成了非常完整的产业链。” 检察官表示,主要分为个人信息购买、商家发布任务、吸引微信经办人等步骤。

首先,商家或平台会通过各种渠道非法购买个人信息,筛选出符合需求的手机号码。 然后商家会在某些社交平台上发布任务,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微信操盘手”上钩招揽。 到达“微信管家”后,您只需根据商户筛选的手机号码一一添加对应的微信ID,将目标客户拉入商户发布的精准微信群和社交群,而“微信管家”可以获得佣金。 一些“微信经手者”甚至会成为二级中介,然后在平台上发布任务,吸引下一级“微信经手者”,从差价中赚取利润。 商家可以依靠这样的手段突​​破微信的规则设置,也可以隐藏在“微信处理程序”后面,隔离顾客与自己的直接接触,以避免被发现。

“目前,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犯罪分子的得力助手。” 检方表示,这类所谓“微信管家”兼职往往与灰黑行业挂钩。 他们入伙后,经常虚假推荐股票,杀人。 对于生猪交易、赌博等违法信息,“今年以来,萧山区医院已处理了5起类似案件,涉及‘微信操控者’30余名,其中大部分是在校学生。”

2022年9月,萧山区检察院以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对雇佣小琪等10余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杨某等人提起公诉。 萧山区法院依法判处被告人杨某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 月,并罚款2万元,其他人员正在进一步处理中。

“大家遇到类似兼职信息一定要提高警惕,尤其是在校学生,一定要看清所谓‘吸粉’、‘引流’背后是否存在违法犯罪行为,不要做‘微信’。”经营者为了微薄的利润。” ’,事实上,他成了犯罪分子的帮凶。 所谓“流量为王”的背后,一定有更严格的法律网络。”王检察官提醒。

检察官提醒

遇到类似兼职信息一定要提高警惕,尤其是在校学生,一定要看清所谓“吸粉”、“引流”背后是否存在违法犯罪行为。 不要为了蝇头小利而充当“微信操盘手”,实则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 所谓“流量为王”的背后,一定有更严格的法律网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