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支付牌照注销情况:银结通支付等10家机构被注销,累计达95张

2024-12-26
来源:网络整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叶麦穗广州报道

过去一年,支付机构持续加速优化。

2024年12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更新了《支付业务许可证信息公开>被注销许可机构》,新增广东银捷通电子支付结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捷通支付)。央行票据将于2024年12月9日取消。截至今年12月16日,累计确认取消支付牌照95张,今年取消支付牌照数量为10张。

年内10家支付机构被注销

银捷通支付于2011年12月22日首次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业务范围涵盖广东省内银行卡收单。今年8月1日换证后,业务类型变更为“支付交易处理一类”,有效期至2026年12月21日。也就是说,银捷通支付持有的支付牌照有效期仍为两年年。

对于“退出市场”的原因,银捷通支付表示,由于公司业务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经充分评估,公司决定终止收单支付业务。同时,银捷通支付已根据《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向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申请终止业务并获得批准。

银捷通支付公告,自2024年11月1日起,公司将不再受理新的收单支付业务。对于现有交易,银捷通承诺在15个工作日内妥善完成所有清算工作,确保客户利益不受损害。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王鹏博分析,银捷通支付退出的主要原因有3个。一是《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发布后,银行卡收单业务特别是特殊场景的业务门槛提高,整体交易规模有所提升。呈下降趋势;二是扫码交易规模增速下滑,业务竞争激烈,客户粘性高,导致部分收单机构转型困难。第三,出于机构自身运营因素的考虑。

就在广东银捷通电子支付结算有限公司被注销前一周,凯电宝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电宝支付”)发布了《暂停支付业务公告》(以下简称“暂停支付业务公告”)。 《公告》)表示,将有序退出现有业务并进行清算。

凯电宝支付公告称,因经营状况发生变化,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商户及合作伙伴的利益,公司决定即日起暂停支付业务,并对现有业务进行有序退出和清算:已评估的潜在风险业务将在2024年12月20日前清除; 2024年12月31日后,暂停现有所有支付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凯电宝的支付牌照有效期至2026年12月21日,这意味着该公司的支付牌照并未过期,但却选择了“退出”。

临近年底,支付牌照的审批速度正在加快。今年11月11日,北京银联商务有限公司持有的支付牌照被正式取消。据央行官网显示,北京银联商务有限公司于2011年5月3日首次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业务类型为银行卡收单(北京)、预付卡受理(北京)、互联网支付(全国)已于2021年5月2日到期。

除上述3家支付公司外,今年已有7家支付机构取消支付牌照或退出支付市场,包括银世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银联在线支付有限公司、北京数字王府井科技有限公司等。有限公司等

被注销的10家企业,除自行注销外,还包括因兼并整合而被注销的机构。例如,央行批准平安福电子支付有限公司与平安福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合并。合并后,平安福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终止支付业务,并吊销其《支付业务许可证》。

近年来,支付牌照进入了整顿洗牌阶段,牌照年年被取消。例如,2023年,15家支付机构将被吊销牌照并退出市场。

王鹏博认为,牌照减少实际上是行业优胜劣汰的自然过程。一方面,预付卡牌照由于跟不上市场发展的步伐,正在被大量淘汰。另一方面,一些银行卡收单、互联网支付牌照也因自身合规等原因被行业淘汰。

王鹏博判断,未来支付行业的马太效应将会越来越明显。两三个巨头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排名十之后,就几乎没有空间了。他认为,虽然支付利率持续下降,但行业利润依然较高,支付是商业数字化的入口和基础工具。巨头与收购方实际上并不构成竞争关系,而是同一产业链的上下游关系。

多家支付机构收“黄卡”

除了“红牌”情况外,“黄牌”处罚的情况也不少。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行政处罚信息显示,浙江商盟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商盟支付”)因5项违法行为被警告,违法所得114.3万元。被没收,并罚款425.3万元。 。共计罚款、没收人民币约539.6万元。违法行为类型包括违反准备金管理规定;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违反机构管理规定的;违反预付卡业务管理规定。与此同时,时任商盟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现浙江商盟支付有限公司)合规部经理、风险控制与合规中心临时负责人、风险部负责人朱某控制与合规中心对违反账户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了调查,并对违反清算管理规定的责任人给予警告并罚款20万元。

此外,浙江永易电子支付有限公司因违反收单业务管理规定,被罚款3万元。

此前,11月14日,汇潮支付因违反商户管理规定被警告并罚款128万元;违反账户管理规定;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在此罚款之前,汇潮支付已被暂停牌照更新。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支付机构已收到罚单60余起,罚没金额超过2.3亿元。违法机构及相关责任人两次被罚款的案例多有发生。其中,还开出1000万元以上罚款。不是几个。

例如,今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分行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多家支付机构被罚款,罚款没收共计3661万元。其中,北京高汇通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因违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特约商户支付接口可能转移的情况,未及时处理,被处以数千万元罚款。严格执行开户实名制审核要求,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超标在一定区域经营预付卡业务,非法以非同名名义进行转账操作,被警告并罚款总共2787.35万元。

9月13日,海联金汇发布公告称,子公司联动优势收到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分局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金汇处罚[2024]60号)。因联动优势于2020年7月至2023年8月期间为3家跨境商户办理购汇及跨境外汇支付业务,其交易信息审核不符合相关管理要求,被北京国家外汇管理局予以取缔。该分局罚款、没收共计8470.8万元。

苏溪智研高级研究员苏晓锐表示,支付行业大额罚款频发,反映出当前支付行业监管仍面临较大压力,合规治理和交易安全不容忽视。从年内开出的罚款情况来看,特约商户管理、收单账户结算等是支付机构处罚的重灾区,这些领域关系到反洗钱等重点工作。除人民银行外,国家外汇管理局也多次开出大额罚款,表明支付合规正在受到多部门的共同关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