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教学:提升教师课程能力的关键策略与实践价值分析

2024-12-28
来源:网络整理

前言依托专题课学习,提高教师单元教学的课程能力已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钟其全教授认为,在环环相扣的教师教育活动的基本链条中:“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学科素养/跨学科素养)——单元设计——教案”,单元设计处于关键位置,是杠杆。课堂转型的重要支点。这里的“单元”不仅是教师熟悉的教材“单元”,而且是基于一定主题、目标、方法等的知识和经验模块。“‘单元’可以理解为‘介于课程标准和课堂内容之间的“教学单元”,外部相对独立,内部关联性强,有很多共同特征,比较完整。”以下是专题单元教学的背景,分析其主要特点和实用价值。一、主题单元教学出现的背景 主题单元教学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单元教学设计的思想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新教育运动。当时,比利时教育家德科莱里针对传统学科教学的问题,强调“基于儿童的兴趣,达到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可以看作是单元教学思想的萌芽。 20世纪初,随着美国新教育运动的兴起,克巴克等人也提出强调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让学生在单元活动中获得相关知识和训练解决方案,他们设计并负责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概念侧重于以兴趣为中心的基于活动的课程单元的设计。 20世纪60年代和1970年代,美国返璞归真运动中,布鲁姆等人提出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学习单元,通过有序推进单元学习,最终掌握所有内容。 ,这就是所谓的掌握。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理念强调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联系进行单元建设,是围绕内容主题进行的学科课程单元设计。 20世纪80年代,中国教育界对单元设计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实践,如山东省单元标准教学八年实验、江苏省大单元教学“四个结合”等。实践中,学科课程的单元设计往往以知识为基础进行组织,过于注重知识目标的实现,表现出僵化和僵化。活动课程的单元设计过分强调兴趣和体验的过程,过于开放,目标不明确。不够。如何将数学知识、思想(思维)主题与学生的学习模式相结合,依托主题单元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学习活动,是数学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主题。 2、主题单元教学的主要特点 主题单元教学是为了解决当前课堂讨论缺乏整体性、目标有限、素养难以培养、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离、整合不够、不能自由扩展和拓展等问题。扩张。在整体思维指导下,从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角度出发,通过团队合作,对相关教材进行协调重组,突出教学内容的主线和关联性。因此,其特征如下。第一,诚信。这里的整体性不仅指内容的整合和优化,还指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和周到性。它不仅注重以知识为基础的目标,而且强调以能力和素养为导向的目标。第二,等级制度。主题单元教学下的活动相互关联,不仅体现在一节课的活动之间层次清晰,而且体现在同一主题下的活动设计原则的一致性和递进性。

新教育运动口诀_新教育运动_新教教育运动

第三,与生俱来。主题单元教学以提高学生核心能力(关键能力)为基础,目标和活动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和发展模式。第四,创造力。由于不同的研究者、不同的研究团队面对不同的学生,对学科的理解也不同,因此在课程安排上灵活,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灵活。 3、主题单元教学的实用价值 以“主题单元”为单元的教学对于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合理把握教学活动、优化教学效果、落实学科核心能力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本书所提及的主题单元都是小学数学中非常典型的内容或思维(思维)主题,例如“自然数”(第一章)、“分数”(第二章)、“乘法”(第三章) 、“面积”(第4章)和“代数思维”(第5章)、“模型思维”(第6章)等。重点关注这些教师围绕主题,剖析教学内容本质,分析学生的学习难点、思维路径、认知水平,结合经典课例进行教学研究,推动数学教学突破课堂时间主义的束缚,实现学生的“本真”。学”,增强学生的“真实学术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促进教师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能力的提升。本书是北京教育学院2017年重点课题“小学数学教师课程能力诊断性评估研究——以协同创新项目为例”(课题批准号:-02)的研究成果之一。

虽然该课题成立于2017年,但研究团队以专题单元案例研究为重点,以促进教师课程能力提升为重点,实际上从2010年就开始了。在我院刘家霞教授的带领下,带领各培训项目的教师小组围绕小学数学典型内容和数学思想主题开展课业研究,促进教师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实施能力、课程评价能力的提升。本书框架由课题负责人刘晓婷老师和课题组骨干刘琳娜老师设计。所选课例是两位老师近年来亲自参与研究和指导的成果。每一章都一一标注了撰写本书的一线教师和指导老师。谨向各位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本书共六章,均为典型的小学数学教学主题单元。具体内容如下:前四章围绕小学数学“自然数”、“分数”、“乘法”和“面积”四个内容主题展开,后两章则跳出具体内容领域。 ,从“代数思维”和“模型思维”的角度将相关内容连接起来,特别是“模型思维”将分散在不同年级的几个看似不相关的内容连接起来,例如“寻找规律”、“种树问题”和“鸡和鸡”。兔子“笼子问题”在单元教学的研究中,研究者注重从核心概念的角度对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同时也注重对学情的研究,设计并运用调查工具进行扎实的研究。和有效的对学生进行调查,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难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设计学习任务、开展教学研究,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对一线教师有所帮助。也希望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的同仁能够对本书提出宝贵意见,通过共同探讨和交流,推动更好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将其付诸实践,帮助学生和教师成长。

刘晓婷,北京教育学院,2022 年 7 月于北京。稿件于 2020 年 7 月完成,现已向大家公开。三年来,我们经历了很多困难,迎来了很多变化,特别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面对手稿,我们还是有些忐忑不安。但在审阅校样的过程中,面对这些早期的研究,当记忆随着文字一起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慨和自豪。那一刻,我们从主题出发思考教学,我们的视野是前瞻性的。我们相信这个结果是经得起考验的。 2023年4月刘晓婷在北京

更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