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账号租赁,100元/天,按日结算,长期有效”“实名闲置微信账号,租金1500元/月;非实名账号900元/月,用于更新壁纸,头像、表情,不会被“非法”使用……看到这样的广告,你心动了吗?因为向陌生人出租或转让微信号,不仅会泄露个人信息,还会涉及到个人信息。您从事非法活动。
微信安全中心近期曝光了多个发布类似广告或非法出租、出售微信账号的账号。多地警方也发出提醒,出租或转让微信账号风险极大。如果借款人涉及违法犯罪,原账户所有者也将可能面临法律责任。
“闲置微信ID出租”背后有何深意?我拿不到“租金”,我的帐户也消失了。
“本来我只是想赚点零花钱,但是没赚到钱,还有风险。现在想起来还是很害怕,希望能把这段经历告诉更多的人。”小刘(化名)是该校一名学生。作为学生,为了收集头像和表情包,她加了一些陌生的微信“好友”。去年,一位分享她头像的“朋友”通过微信联系她,表示愿意付费租用她闲置的微信号,“实名1200元/月,非实名800元/月”的。”他还表示,先交30元押金,再借钱。 20天后,实名申请者再支付600元,非实名申请者再支付300元,月底支付余额。要求是在租用期间,不能登录租用的账号,但1个月后不必续费。
对方还表示,借账号的目的是为了给一些与我们有合作关系的公众账号引流。 “使用真实账户会让数据看起来更真实。”小刘闲置的微信号既没有实名认证,也没有绑定银行卡。她觉得没有风险,就同意借给对方。对方欣然支付了30元押金,小刘还提供了自己的账户名和登录密码。
二十天过去了,对方却没有按照约定支付300元“房租”。当小刘试图联系对方时,却发现自己被拉黑了;当他尝试登录租用的账户时,发现无法再登录。
她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微信ID出租”,发现不少网友都有类似经历。在网友的指导下,她只能拨打微信客服冻结账户。
上海辟谣平台调查发现,不少出租过账号的网友都有与小刘类似的经历,但细节上有些差异:有的人看似签订了“租赁合同”,但也没有拿到租金。时间长了,终于发现合同是假的;出租账户被设置为“青春模式”,账户监护人变成陌生人,原账户所有者无法激活所有功能;终于有人找回了账号,却发现在“租用”期间,该账号变成了色情、赌博相关内容的“点赞者”……
最让原账户所有者担心的是,在追“租”时,发现出租账户风险很大,甚至可能触犯刑法,涉嫌“协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下简称“罪”)。称为“提供帮助信息罪”)。根据刑法规定,以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为目的建立通讯群组、发布以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为目的的信息,均属于“信托罪”。
因此,很多出租账户的人在发现自己被骗后,都会像小刘一样,选择冻结或注销账户,生怕自己参与犯罪行为。当然,自始至终,他们都没有得到租客承诺的高额租金。
租房的理由看似简单,但违法行为却层出不穷。
据相关受害者介绍,出租微信账号的人以学生和退休人员为主。根据微信规则,一个手机号可注册1个微信ID,同时同一个人的身份证最多可实名认证5个微信ID。因此,拥有多个手机号码的用户可能会拥有多个微信帐号,包括实名认证帐号。一些租房者认为,只要不绑定银行卡,不涉及金钱,就可以通过出租闲置账户赚点“零用钱”和“小粮钱”,而不会遭受任何损失。
殊不知,这些账户已经成为犯罪分子的“防护盾”。为了让陷阱看起来合理,犯罪分子进行了层层包装。
首先,“闲置微信账号出租”广告不仅出现在微信平台的“朋友圈”、聊天对话或公众号内容中,还出现在各种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上。有些广告不仅要求租用微信账号,还要求租用短视频账号。
需要注意的是,不法分子在发布此类广告时,往往会利用同音字、异体字等来逃避平台监管。例如,“微信账号”也称为“V信”、“V号”、“微信号”、“微信号”等;有些不法分子的短视频只有“谁有多余的微信ID”标题,出租行为隐藏在评论中。
其次,“租”的理由不同,但目的是相同的。
谈到租用账号的原因,不法分子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包括“增加粉丝”、“增加浏览量”、“获得好评”、“喜欢商家”、“为孩子拉票”等,并承诺“不会干扰用户的正常生活”“不会用于非法目的”,有的还把这些写在所谓的“合同”中。
为了打消原账户所有者的警惕性,有的不法分子甚至会“好心”提醒原账户所有者在租房前检查账户余额、取款、解绑银行卡等。
以上都是为了让原账号所有者认为“租用微信账号”只是将自己的账号出借给他人,不会涉及任何违法行为。
殊不知,账户一旦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其目的并不像他们所说的那样公平。
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信公众号“警民快报上海”曝光了“租号”背后的违法行为,包括诈骗、恶意营销、造谣诽谤、嫖娼、招揽赌博等;一些账户已成为非法洗钱和转移赃物的非法工具。
总而言之,不法分子租用他人账户的根本目的是利用他人账户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他们不仅想绕过平台的安全保护,还想逃避监管,从事非法活动。
一旦您的账户和密码丢失,风险就会随之而来。
事实上,无论借款人用自己的账户做什么,只要原账户所有者交出他的个人账户名、密码等,就意味着他给自己带来了风险。
微信安全团队指出,在出租账号时,无论是给出账号密码还是扫码让对方登录原账号主的账号,都意味着原账号主的个人隐私已经被泄露出去。保护,聊天记录等内容可能被盗。
如果原账号所有者不通知,则原账号所有者的社交圈不会知道该租用账号。这时,不法分子可能会冒充原账户所有者的身份向朋友借钱、申请贷款等。
同时,实名账户具有支付功能,一般没有异常交易记录。他们很容易成为非法团伙的目标,并利用手中的赃款进行分割和“洗钱”,以避免被监管部门和警方追踪。如果原主人租用的微信账号涉及“洗钱”,该账号将不再“无辜”,原主人也可能被追究责任。
为此,多地警方提醒,网上发布的“租码、租账号”广告均为诈骗,切勿转让个人账号。所谓“转让”包括租赁、出借、出售等多种形式。
此外,根据上海辟谣平台的调查可以发现,各社交平台有必要加大对各类“寻租”广告的监管力度,尤其是那些带有恶意的“寻租”信息。被精心包装或刻意神秘。
对于公众来说,只要看到那些异字、错别字、有“别再说了”态度的“广告”,基本就可以判断相关信息有问题,所以不要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