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市值一天猛增170.5亿元,OLED TV面板成本下跌55%引发市场关注

2024-12-29
来源:网络整理

1、市值单日增加170.5亿元。 BOE是如何走红的?

2、OLED电视面板成本两年下降55%,终端市场有望腾飞;

3、OLED的爆发,导致ITO靶材原材料价格像“方大碳素”一样暴涨;

4、“默克显示2017”展示中国最新显示技术和新研发投入;

5、洲明科技6000万元收购强威科技,深耕LED显示领域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众号:“天天IC”,重大新闻第一时间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杰作!扫描文章末尾二维码添加您的关注。

1、市值一日增加170.5亿元。 BOE是如何走红的?

本报记者朱依依、韩依琪上海、北京报道

10月25日,一只000开头的股票与众多股东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开盘价5.23元/股,一日市值飙升170.5亿元。

当日,距离9月26日开盘正好一个月,从当时不足4元的开盘价,到11月3日收盘价6.01元/股,累计涨幅超过超过50%。

京东方为何近期在资本市场如此受追捧?

原因在10月26日得到了解答。当天,京东方宣布成都第6代柔性(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生产线提前量产。它不仅是中国第一条全柔性生产线,也是全球第二条量产线。第六代柔性生产线打破了韩国企业的垄断。

产业故事开始的地方,资本故事就永远不会缺席。

络绎不绝的“粉丝”

11月3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京东方秘书长正在成都陪同该机构调研活动。

前两天,在第十四届武汉“光博会”上,它成为了展会上的明星。据报道,“大量参观者涌入其展位,京东方不得不拆除前台以便更好地接待”。

在资本市场上,京东方成为近一个月来最受关注的上市公司。 10月20日至今,京东方已收到机构四轮密集调研。

仅10月17日,就有51家机构齐聚京东方调研,其中包括嘉实基金、南方基金、前海开源基金等13家基金公司。

11月3日,上海证龙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阳轩是参与者之一。他回忆说,“调查期间每个人都问了几十个问题。”许多机构关注“第六代灵活性的质量”。 “生产情况”、“良率是多少”、“公司今年有什么战略规划和融资计划”。

当北京电子管厂在20世纪90年代末经历领导班子变动、公司股份制改造、企业倒闭兼并、大规模裁员并更名为“京东方”时,也许全国人都没有想到,20世纪年后,该公司总资产将突破2300亿元,成为中国面板行业的龙头企业。

当韩国现代集团2003年以3.8亿美元将其液晶显示器业务出售给京东方时,另一家韩国企业三星集团可能没有想到,15年后的2017年10月,其对柔性屏的垄断将会终止。被BOE打破了。

京东方一下子就火了。

“后天(10月26日)我要去成都参加京东方第六代柔性生产线的奠基仪式,大家注意一下,这是行业内非常重要的事情。” 10月24日,北京一位公募基金经理赛义德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位公募基金经理指的是10月26日京东方在成都举行的第6代柔性产线量产暨客户产品交付仪式,距离今年5月该产线点亮还不到半年时间。年。 。

“当天很多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都去了成都。”上述公募基金经理返回北京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当然,支持京东方的“小伙伴”不仅仅是资本市场上的朋友。

第六代柔性产线提前量产当天,京东向华为、小米、OPPO、vivo、惠普、华硕等十余家客户交付5.5英寸QHD柔性手机显示屏。

国内某大型手机厂商负责人对此给予高度评价,“京东方量产对于国产手机最大的意义就是降低了屏幕的成本。”

11月3日,金立相关负责人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金立目前M7等旗舰全面屏手机主要采用三星屏幕。”但京东方、天马等屏幕一直与其有合作关系。还透露,“金立将于11月26日发布覆盖高中低端的8款全面屏手机,这也是首个全系列采用全面屏手机的国产手机品牌。”

“这是一次全行业转移机会,意味着液晶面板产能从日韩向中国转移。京东方在这一领域已有多年,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受到了机构的关注和关注。”股价走势也非常强劲。” 11月3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华南公募基金经理给出了他的解读。

统计显示,三季度末,重仓京东方A的基金多达202只,其中普通股票型基金15只,股票偏向混合型基金24只,灵活配置型基金72只,债权型混合型基金10只, 11只债券基金和59只指数基金。

如果四季度内不减持,这些机构投资者将是“幸运儿”。

“工业端”积累了大量经验

“毕竟是国内第一条量产生产线,大家都想去看看生产线,我们的展区也设置了相关的产品展示。” 11月1日,京东方一名工作人员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采访中他谈到了当天的展会情况。

京东方市值_京东市值突破万亿_京东市值排名

京东方成都第6代柔性生产线是中国第一条全柔性生产线,也是全球第二条已投入量产的第6代柔性生产线。该生产线采用全球最先进的蒸镀工艺,可对显示屏进行弯曲和折叠。

“目前,三星在手机OLED市场的份额达到90%,是唯一一家柔性OLED手机屏幕供应商。京东方成都生产线的量产意味着打破韩国的垄断。”上述公募基金经理表示。

在陈阳轩看来,京东方的股价已经上涨。 “很大程度上,大家都冲着打破韩国三星对产线垄断的好消息。”不过,他强调,“目前的良率在30%左右,通过量产,可以发现问题并改进,不断提高良率。只有良率达到50%以上,产线才能扭亏为盈。” ,当良率达到80%以上时,我们才能获得更好的盈利能力。”

尽管如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继三星之后,成为全球第二家量产柔性OLED显示屏的企业,对于中国企业在全球OLED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过去三星是柔性OLED手机屏幕的唯一供应商,在产能有限的情况下,往往会优先考虑三星、苹果等客户。国内企业在谈判中处于完全劣势,往往拿不到订单。” 11月3日,北京一位券商分析师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券商分析师表示,随着OLED屏幕在高端机型上的采用,柔性OLED屏幕将成为高端机型的创新热点,渗透率将提升。

除了产线预期,京东方业绩也功不可没:2017年前三季度,京东方实现营收694.08亿元,同比增长51.41%;净利润64.8亿元,同比增长4503.4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京东方业绩高增长主要得益于面板供需逆转,带动下游面板价格反弹以及公司产能利用率提升。此外,公司加大研发投入,产品性能和良率持续提升。

统计显示,2017年上半年,京东方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市场份额均位居全球第一。公司显示板块预计将保持大幅增长,行业集中度将持续发挥规模效应。推动。

10月26日,京东方CEO陈炎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成都第6代柔性生产线的成功量产,将大幅提升京东方在高性能手机、移动显示等领域的综合竞争力。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中小尺寸高性能显示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对于中国OLED产业及全球柔性显示产业的加速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从供给端和需求端来看,供给端的三星、LG等韩系厂商不断关停产线。同时,需求端的消费升级推动了大屏化趋势,显示面板在汽车电子等下游应用场景使得需求面出现增长。” 11月3日,上海某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

陈阳轩分析指出,“由于OLED在性能上几乎优于LCD,三星等公司十多年前就开始研发并推出这款产品。近年来良率大幅突破后,部分LCD产线转产OLED,今年获得苹果大批量采购用于新产品应用,占据绝对全球垄断份额。 LCD仍在经历惯性需求增长,而中国是消费大国,这让京东方受益。液晶面板价格上涨。同时,福建福清8.5代线等新生产线已投产,良率有所提升。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京东方业绩增长。”

他还表示,“随着国内多家企业OLED产线的量产和良率不断提高,在中小尺寸屏幕市场,OLED可能会在2018年到2018年大规模取代中小尺寸屏幕的LCD。” 2019年,导致LCD衰退。繁荣水平已经下降。”

11月3日下午,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16年上半年以来,上游液晶面板价格涨幅超过50%” ,导致下游液晶电视价格也随之上涨,产品供大于求。这种供需带来的周期性波动带动了京东方的业绩。”

追击者形象

此前,京东方以巨额融资、烧钱、亏损的形象被资本市场所熟知。

2001年登陆深交所后,先后于2004年、2006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募资20亿港元、18亿元、22亿元、120亿元、90亿元,并于2014年出售4.6亿元。巨额定增计划融资总额达726亿元元。

由此,京东方总股本不断增加,从1997年的3.77亿股猛增至347.98亿股。

让人记忆犹新的是,京东方此前投入巨资,业绩却不尽如人意。

2008年至2012年,京东方非扣除净利润连续五年巨亏。截至2011年,其营收为127亿元,实现净利润5.6亿元。

一位浙江私募人士从五年前就开始关注京东方。在他看来,“2014年之前,京东方的股价走势很差,但近期股价走势一直在上涨,这说明公司业务正在好转。”

无论是LCD还是OLED,都预示着一场“屏”战,而关键词就是“变”。

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阴极射线显像管(CRT)逐渐被液晶显示技术(LCD)取代。 2005年至2006年,LCD销量超过CRT,成为主流显示技术。到2009年,三星配备了发光二极管技术(OLED)。进军智能手机领域。

“LCD面板本身不发光,需要背光,而OLED面板是自发光的,无论在画质、对比度、色彩,还是对动态图像的响应速度方面都优于LCD面板,而且更薄”因此,它已经成为面板行业的发展趋势。”不过,梁振鹏强调,“OLED面板的技术难度仍然很高”。

目前,韩国三星集团占据全球智能手机OLED屏幕99%的市场份额,国内巨头也开始布局。然而,它更多地起到了追赶的作用。

除京东方外,和辉光电、深圳天马A(.SZ)、国显光电、华星光电等也在加紧布局OLED,尤其是在利基领域。

公开信息显示,和辉光电计划于2019年实现OLED面板线量产,其在上海建设的LTPS-6代线总投资超过270亿元。计划2018年底点亮,2019年第二季度量产。产能也设计为每月3万片玻璃基板。

自2012年起该领域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一的国显光电已投资300亿元在河北固安建设6代线,预计2019年量产。

此外,华星光电投资350亿元在武汉建设第六代LTPS面板生产线。预计2020年上半年实现量产,满产后预计将达到月产4.5万片玻璃基板。

今年7月,信利电子还宣布投资279亿在四川仁寿县建设第六代柔性生产线,预计2020年点亮,2021年开始量产。21日世纪经济报道

2、OLED电视面板成本两年下降55%,终端市场有望腾飞;

据IHS估计,自2015年第一季度55英寸OLED电视首次上市以来,55英寸OLED面板的制造成本已大幅下降55%,与同类型液晶面板的价格差规格尺寸也缩小至2.5倍。 。到2017年第二季度,55英寸OLED面板的生产成本已降至582美元。预计到2021年第一季度将进一步降至242美元,如果同尺寸液晶面板的生产成本仍保持在200美元左右的话,OLED电视与液晶电视的价差将是相当有限。

IHS显示材料首席分析师Kim认为,从历史经验来看,每当一项新技术与市场主流技术的价差缩小时,就是该新技术应用起飞的时刻。因此,随着OLED面板与LCD面板的生产成本差距越来越小,OLED电视的市场渗透率有望大幅提升。

新电子产品

京东方市值_京东市值突破万亿_京东市值排名

3、OLED的爆发,导致ITO靶材原材料价格像“方大碳素”一样暴涨;

千岁大牛:OLED爆发将带来“方大碳”式ITO靶材原材料价格疯狂飙升! !

OLED产业景气度蓬勃,带动ITO靶材需求激增,导致上游精铟价格持续暴涨。精铟相关个股也即将爆发,有望成为第二个天齐、赣锋! !

类似的逻辑可以理解为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引发了锂电池的需求激增,导致碳酸锂价格飙升,相关股票表现惊人!

京东方OLED增长惊人,股价突破历史新高

江峰电子(64.65+2.93%,诊断股)和阿创创(86.77+10.00%,诊断股)ITO靶材的暴涨,导致股价疯狂上涨!

OLED的基本结构是由一层薄薄的、透明的、具有半导体特性的氧化铟锡(ITO),连接到电的正极,和另一个金属阴极,包裹成三明治状的结构。

众所周知,显示领域ITO靶材中75%的材料都含有铟。铟是ITO靶材的基础原材料,对于OLED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金属铟价格近一个月上涨较快,近一个月涨幅达40%。无锡电子市场价格从1180涨到现在的1750,现货价格从1200涨到1800。

周二电子盘带动下,现货市场铟锭供应偏紧,现货经销商惜售。市场一度处于“无货可买”的状态,尤其是几十公斤​​甚至上百公斤的大宗货物更是一机难求。

竹业集团(9.20 -0.76%,诊断股) 该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铟生产商,也被定位为全球铟行业的领导者之一。目前精铟产量160吨/年,位居行业第一。还有60吨ITO靶材产业化项目值得特别关注!

多重因素刺激需求缺口扩大,ITO靶材原材料铟价格暴涨

消费数据显示,11月2日,精铟价格继续上涨3.2%至1600-1650元/公斤,较上一交易日上涨50元。 10月份,投资资金的入场瞬间引爆了精铟市场。 10月以来精铟价格涨幅超过30%,无锡电子市场报价自8月以来涨幅超过60%。目前,投资资金仍在不计成本地购买,导致现货和电子交易价格持续上涨。

铟在地壳中的分布很小,而且很分散。迄今为止尚未发现其独立矿床。主要与锌、铅、锡等金属矿伴生。因此,铟具有与镓、铊、锗、硒、碲和铼相似的特性。其它元素则归为稀散金属。铟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器、合金、半导体、光伏、核工业等领域。

目前,铟主要以氧化铟锡靶材的形式应用于平板显示器领域。铟不仅是涉及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各个方面的基础材料和功能材料,也是与互联网、新能源、节能等密切相关的金属。 铟的用途仍在不断扩大,无论是在经济发展还是国防军事改革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2014年以来,国内铟供给持续萎缩,进口减少,消费和出口增加,过剩减少。这一趋势在2016年变得更加明显。

2017年国内大尺寸铟靶材量产增加,直接消费增速加快。国内消费将点亮未来中国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成为铟价止跌寻求反弹机会的重要支撑力量。随着供应萎缩和消费改善,铟价已进入触底阶段。但库存的高积压仍将压制价格的持续回升。财经网站

4、“默克显示2017”展示中国最新显示技术和新研发投入;

在上海举办的“2017默克显示”研讨会上,默克向近200名来自显示行业的行业专业人士展示了新型显示材料和技术。这些材料不仅满足当前的应用需求,还可以用于面向未来的新技术应用场景。与此同时,默克宣布在江苏苏州开设光刻胶研发实验室,并沟通在上海建设OLED技术中国中心项目。

默克苏州光刻胶研发实验室助力改善中国面板制造工艺

数字时代,智能设备中默克无处不在,默克不断致力于推动智能设备的创新与发展。例如,默克公司提供种类繁多的光刻胶产品,以促进生产工艺的持续创新。默克电子材料(苏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专注于为中国显示面板制造商提供光刻胶产品研发和生产服务。此次,默克全新研发实验室让我们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更有动力,提供更优质的材料和更快的响应服务,共同推动中国显示产业的蓬勃发展。

《默克2017》:对完美像素的不懈追求

默克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高性能材料业务中国区总经理赵福思博士表示,作为特种化学品供应商的创新先锋,默克长期致力于特种化学品的研发先进的液晶(LC)材料。并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我们也热衷于不断创新,推动未来显示技术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液晶显示领域,满足人们对液晶材料的质量、可靠性和光学性能的要求和期望是默克的首要目标之一。 ”

为了进一步提高显示性能,满足客户需求,默克不断推出为客户量身定制的更好的液晶单体和混合液晶,从而提高TN、IPS和VA等现有液晶技术的性能。同时,默克在高端研发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例如更先进的聚合物稳定垂直配向(PS-VA)和超高亮度边缘场切换(UB-FFS)技术。借助UB plus技术,默克不仅可以制造出超高亮度和快速响应的液晶材料,还可以将其应用到最大的电视上。随着各模式下液晶性能参数平衡性的提高,提高透过率和对比度的目标也达到了。正在开发的SA-VA(垂直自对准技术)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SA-VA SAVA技术旨在进一步简化生产流程,从而降低显示器的总生产成本,同时实现新的设计并带来新的性能突破。

默克显示材料全球营销高级副总裁 Mesh博士表示,除了优化显示材料之外,当前显示之外的其他应用领域也存在机会。默克期待探索新的应用领域并满足相应的显示要求。 。这给了默克公司一个新的目标:开发具有新性能的显示材料。自由形态显示技术和轻量化显示技术是这种显示材料最重要的应用趋势。这一趋势正在扩大应用市场并使新的应用成为可能。新华网

5、洲明科技6000万元收购强威科技,深耕LED显示领域

近期,洲明科技频频登上各大LED刊物头条。据悉,洲明科技已签署《深圳市强威科技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中明投资6000万。

具体公告显示,洲明科技拟通过自有资金以人民币6000万元受让上述转让方持有的深圳市强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强微科技”)100%股权,股权转让完成后,公司将持有强威科技100%的股权,强威科技将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专业人士分析,本次交易的完成将有助于洲明科技进一步深化在LED显示行业细分领域的布局。显示网络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众号:“天天IC”,重大新闻第一时间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杰作!扫描文章末尾二维码添加您的关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