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
读
随着我国进入“全民视频”时代,越来越多的视频自媒体和影视工作室加入航拍短视频领域。 他们创作了许多高质量的航拍短视频,对传统媒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挑战。 面对冲击,传统媒体视频团队应主动从选题、形象、精神内核等多方面寻求改变,从而提高其创作的航拍短片质量。
近年来,我国进入“全民视频”时代,各行各业的视频自媒体纷纷涌现。 伴随着短视频浪潮而来的是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不断扩大,以航拍为主体的短视频成为一种新的视频表达方式。 本文将从选题、形象风格、精神内核等各个方面入手,结合湖北日报近三年的案例,阐释传统媒体在航拍短视频领域应如何变革,为短视频增色添彩。新闻报道。
01自媒体形象创作者的形象影响力
如今的短视频行业已经拥有很多垂直领域。 自媒体创作者在自己的领域努力耕耘,逐渐形成了对传统媒体的领先优势。 在航拍领域也是如此。 优秀的航拍自媒体创作者往往都是精品短视频的专家。 他们可以集中精力对图像质量进行深入研究,在拍摄时间和创作思路上有更高的自由度。
以湖北自媒体为例。 来自微信的自媒体创作者“影像”和“小宇航拍”就在其中。 他们专注于湖北省和微信城当地的航拍,在清晨、日落等黄金时段进行拍摄。 他们还用无人机记录了东湖、黄鹤楼、河滩等地标在遇到平流雾、闪电等特定天气条件下最美的一面。 在一部又一部的视频制作中,他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视频风格,并在各大平台拥有了自己的固定粉丝。
他们是自媒体形象创造者的缩影。 微博、微博、抖音等平台上不乏“航拍达人”。 他们的短片无论是前期创意、构图、摄像操作,还是后期调色和剪辑,都更加先进。 专业且符合国际主流视频审美。 成品膜的质量不逊于甚至超越大多数传统媒体。
作为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视频团队,我们可以在视频创意和图像质量上寻求突破,利用新闻媒体的优势提升短片的精神内核,让航拍短片从单一的景观展示转变为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视频团队。图像、内容和精神的集合。 航拍专题短片转型为核心。
02 充分发挥媒体新闻敏感性,带头选题。
传统媒体在新闻表达和传播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当遇到重要且合适的新闻话题时,可以适时添加航拍短片,作为系列视频新闻报道的一部分。 这不仅可以增强短片的内容,还可以借助新闻和事件的整体宣传来主动沟通。
2021年6月,中国共产党将迎来成立100周年。 湖北日报综合媒体中心发布短片《红色微信璀璨江城》,以航拍方式记录微信河两江四岸染上“中国红”的壮观夜景。 短片一经发布,总观看量迅速突破500万,不少网友在评论区微信点赞和点赞该视频。
2021年11月,在湖北日报社首届中国(微信)首届文化旅游博览会系列宣传中,湖北日报社综合媒体中心《走遍最美湖北》一鸣惊人,席卷微信朋友圈。
这些航拍短片被作为建党100周年和文化旅游博览会新闻宣传报道的一部分。 他们在新闻宣传本身和短片传播方面实现了“双赢”。
03视觉升级拍摄手法向“影视”靠拢
“你必须坚强才能打铁。” 选择合适的主题只是第一步。 只有提高航拍短片的质量,才能在传播中获得观众的认可,引发更大一轮的传播。
普通的新闻拍摄往往是直接、客观、固定的。 摄像机只向观众展示客观事实。 最终的影片需要字幕和配音来完成表达。 这些特点体现在航拍图片上,就是无人机直线上升和下降。 在构图和灯光方面,首先是主体清晰无误,而忽略了画面的美感和镜头的变化。 其实,在新闻追求真实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加强画面的美感和每个镜头的情感表达能力,在新闻和电影之间找到平衡点。
1、抓住拍照机会,做一个“追光者”
从2017年10月开始,我们以旋翼为翅膀,以镜头为眼睛,拍摄了大量湖北人文风情和自然风光,制作了航拍系列作品《飞越荆楚》。 在拍摄九宫山和武当山时,我们在凌晨5点之前就爬到了山顶,并进行了无人机试飞,以确保能够捕捉到日出时最美的瞬间; 在神农架,我们在雨后仅半小时就捕捉到了晴朗的天空下,记录下了光束穿透云雾,在山峦之间快速移动的壮丽奇观。
无论是拍摄风景还是建筑,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工匠”的心态打磨画面。
拍摄《军运》时,30多个场地遍布微信三个镇。 有的场馆坐东向西,有的场馆坐北向南。 它们都有自己的最佳拍摄时间段,所以选择合适的拍摄时间至关重要。 重要的。 对此,我们利用专业摄影APP查询了场地位置、方位、日出日落时间、太阳高度角等重要数据,列出了各个场地拍摄的黄金时段,并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拍摄计划。
为了尽可能地抓住这20分钟的黄金拍摄时间,在进行航拍的同时,我们还在地面架设了相机进行延时摄影。 航拍+地面摄影的结合,让整个短片更加立体。
2、多场景、多角度拍摄,丰富镜头语言
即使是纯粹的航拍短片,也应该以各种场景、角度来呈现。 如果我们跳出“航拍就应该是高空俯拍”的思维定势,把无人机当成“天上飞的相机”,我们会发现航拍的自由度超乎你的想象:它也是直飞、环绕、俯拍可以使场景更加开阔,而仰拍则可以使山川、高楼显得更加雄伟; 两者都是广角镜头,飞得高、飞得远可以体现出风景的辽阔之美,飞得低、飞得近可以让画面更有冲击力。
为了追求更高的图像质量,在时间和人力成本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多次选择大疆“(灵感2)”作为主要拍摄机型。 灵感2搭载的 X7云台不仅拥有出色的拍摄品质,还可以更换4颗不同焦段的定焦镜头。 除了16和24mm焦段的广角镜头外,我们还选择了35和50mm两款中焦镜头,用于拍摄特写和特写。 这样不仅拉近了拍摄对象与观众的距离,而且突出了拍摄对象,避免了场景的杂乱,让画面更加干净。 小景深压缩后,无人机在绕地运行时,画面的运动感会更强。
3.先调整颜色,保证色调均匀
无人机直视画面偏灰,不同光线、不同场景下色温不同。 这时,色彩调整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在后期制作中,我们经常采用粗剪-调色-精剪的流程:在编辑软件中选择素材后,导出时间轴查找表(xml或edl),在调色中进行调色和降噪软件。 确保材质色彩舒适、色调均匀。
拍摄《红色微信辉煌江城》时,由于微信河水面较宽,岸边高层建筑间距不足,导致两河四岸的照明强度和覆盖范围略显不足。 如果使用消费级无人机拍摄,会出现光比过大、噪点过多的情况。 我们再次选择了 2无人机使用该格式进行拍摄,该格式可以记录大量的色彩信息。 经过后期色彩校正和降噪后,我们可以获得更清晰的画面。 纯净、高质量的素材对于观众来说在视觉上更加友好,对于剪辑叙事和情感表达也有很大帮助。
04运用“新技术”结合互联网特点寻求多元化风格
随着各大传统媒体媒体融合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传统媒体无法忽视的受众。 航拍短片的长度一般在1分半至5分钟之间。 这个长度决定了它们更适合在对中长视频更加友好的平台上传播,比如微博、微博、微信视频号,而且这些平台上的受众喜好更加多样化。 改变。 针对不同的主题,拍摄团队可以在前期策划时明确受众范围,并为短片制定不同的风格。
航拍短片《走遍最美湖北》以首届中国(微信)文化旅游博览会为契机,宣传湖北大好河山。 在制定初步拍摄方案时,我们决定脱离以往的专题制作风格,采用当今较为流行的快节奏、隐形剪辑风格。 航拍家族的新成员——飞行无人机在本次拍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飞行无人机速度更快、姿态更大、视角更广,带来普通无人机无法比拟的“沉浸感”。 。 这是第一次有人用穿越机“打卡”整个湖北,也是第一次有媒体用如此青春的表情来拍摄湖北。 从三峡瀑布一跃而下、云海中与雄鹰共舞的镜头令人印象深刻。 深刻的。
“国民视频”时代,各种风格、创意的视频层出不穷。 传统媒体也应该紧跟潮流,推出不同风格的视频,在不可或缺的年轻受众中占据自己的位置。
05 寻找精神内核,让航拍短片从“淋浴”变成“旁白”
对于任何影像作品来说,其精神内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航拍短片还需要向观众表达创作者想要讲述的核心思想。 精神内核的讲述方式与短片的主题和风格密切相关。 有些作品可以通过图片和音乐来表达,而有些作品则需要通过图片、音乐、配音等元素的结合来综合呈现。
2020年最后一天,湖北日报综合媒体中心发布短片《翻过2020,再看看脚下的土地》,从航拍的角度回顾湖北这一不平凡的一年。 为了让观众产生共情,我们在画面中加入了文案、配音、同步等元素,并在剪辑时将短片分为三个部分进行不同的处理。
第一段简要回顾了2020年湖北所遭受的磨难,以及湖北人民如何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克服困难; 第二段表现了湖北的雄伟河山; 第三段更多表现的是烟花的气氛。
三段,情绪层层进展,在最后一段达到高潮。 在2020年的背景下,九宫山的日出、神农架的云雾、武当山的金顶、长江的明月不再是简单的美景,而是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经历过生死考验的湖北人民,就像那些巍峨的山峰,历经风雨依然屹立不倒,终于云开日出。 这种剪辑方式使得短片片段更加清晰,立意更加准确,也更加人性化。
在制作《红微锦江城》时,我们让中共五大旧址、施阳烈士雕像等微信红色文物穿越百年历史,与微信傍晚河景。 灯光秀部分,我们摘录了诗人王惠民的诗《红河城》。 ”作为文案配音,贯穿始终,让人们在音视频中追寻建党的百年足迹,了解微信英雄城的百年追求。激情诗句与光影动画让画面更具感染力,让人仿佛置身于时间的年轮中,这些诗句是这部短片的精神内核。
结
语言
自媒体形象创作者的崛起是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他们身上你可以看到专业和创新的优秀品质。 面对冲击,传统媒体视频团队可以在创作美学和理念上相互学习,甚至更高水平创作者的作品。 在提高自身形象质量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新闻媒体在思想深度和人文方面的天然优势。 聚焦关爱,提升短片精神内核,制作更高品质的航拍短视频。
来源《新闻哨兵》2022 年 5 月(第 1 部分)
作者 张景恒 刘文英
永商传媒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