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少儿节目”受到各界人士的追捧。不仅各类专注在线编程教育的公司遍地开花,一些传统的线下学科培训机构也开始开设少儿编程课程。
少儿节目的“一夜爆红”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近日,教育部在官网正式回复,将编程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一度成为微博热搜。这相当于一个高知名度的少儿编程教育机构平台。
另一方面,与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培训以及艺术培训相比,编程课程仍被认为是“小众”。
因此,不少机构也瞄准了这一巨大的潜在市场,展开铺天盖地的宣传。例如,他们声称教孩子们“人工智能”,或者他们声称孩子们只需几堂课就可以创造出强大的作品。
对于父母来说,懂得编程的人并不多。真正懂编程的家长,要么去了996,没时间管孩子的课外班,要么在家教书。因此,很多家长会被铺天盖地的广告“迷惑”,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国人妈妈约上了“从小接触编程,参加过信息学奥林匹克,在现实生活中帮助孩子规划编程学习路线”的周华娟老师来写一本避免编程陷阱的指南。
都是纯粹的干巴巴的信息,而且都是真实的。希望能给广大家长一些启发,也帮助大家在狂热的少儿剪辑训练中做出理性的判断和规划。
/特别说明/
1、整篇文章无相关兴趣,无广告,无软文。
2.个人想法,仅供参考
3、只从整体角度讨论,不针对特定培训机构。
文章比较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为什么组织说你应该尽早学习编程?
幼儿园要开学了吗?
事实上,我们这一代父母从小就接触过编程的人很少。许多人可能直到高中甚至大学才接触过电脑。作为一个“异类”,我在小学的时候就开始边玩边学编程。
那时候的编程并不像现在各种图形化的、看起来好玩的环境和工具,直接写出程序代码。我认为小学可以作为编程的起点。
我还带领一些孩子学习了简单的编程。虽然每个人的接受程度不同,但总的来说,小学二年级(7~8岁)的孩子其实已经能够理解编程的基本概念和逻辑,比如指令、循环、分支、变量等。
然而,这是否意味着学习编程越早越好呢?
曾经有一个著名的“双胞胎阶梯实验”:
对于一对双胞胎,一个婴儿在 48 周时开始训练爬楼梯,另一个婴儿在 52 周时开始训练。结果,两个婴儿在 54 周时就学会了。
学习编程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晚一点开始,你可能不会落后,而且可能会帮助你节省一些钱。
这是因为,一旦孩子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编程中的很多概念就能很快理解;但另一方面,如果你把这些东西教给幼儿园的孩子,那就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他们还不太明白。
如果孩子无法理解这些抽象概念,我们该怎么办?
那我们就只能搞所谓的“寓教于乐”:专注于打球,延伸战线。这其实对于组织来说是有好处的,因为孩子们报名参加培训班的粘性非常大。只有尽早注册才能持续学习。
学编程有什么用?
机构说可以提高课堂成绩?
它可以帮助您进入高等教育吗?
组织宣扬的好处可能更实际,先不说。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学习编程的好处其实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培养“如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编程思维的核心其实就是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更小的模块,其中一些模块应该是可重用的。
提前设计好这些模块之间的联系,将这些小模块一一实现,然后将它们全部整合在一起——这种能力对于解决任何问题都有帮助,也是孩子学习编程最大的收获之一。
2、“调试”过程所体现的价值
没有人能够在第一次就正确编写程序。写完之后运行一下,总会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调试”了。
调试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有时很长时间后仍然不起作用,这让他们非常沮丧。但这个过程可以锻炼很多能力:
比如找出问题出在哪里,其实有很多技巧和方法;你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敏锐的观察力——这些在任何领域都是非常有用的能力。
至于利用编程来提高课堂成绩,理论上或许是可以的,但现实中并没有太多数据支持,所以不必太当真。
至于编程对高考是否有帮助,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
我观察到的是,与升学相关的“硬通货”竞赛其实很少。
例如,以NOI(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为例。每年全国比赛的金牌只有几十枚,其实很小众。如果我们把这枚奖牌作为学习编程的目的,那就和过去一样了。就像“全国数学奥赛”一样,家长和孩子都心力交瘁,已经无趣了。
学习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原则:兴趣第一,适度引导。
人工智能时代只有学编程才能谋生?
孩子们可以编写自己的人工智能程序吗?
自从两年前人工智能软件击败了最优秀的人类围棋棋手以来,人工智能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术语。所有机构都在谈论人工智能,比如:“人工智能编程让孩子赢在未来”等等。
我们所说的人工智能,实际上是指基于“机器学习”的软件系统。
什么是机器学习?
著名人工智能专家吴恩达在他所讲授的斯坦福大学机器学习课程简介中这样说道:
“机器学习是一门让计算机无需专门编程即可完成工作的科学。”
换句话说,机器学习的目标是“无需编程”,这令人惊讶吗?
机器学习解决了一些复杂的特征识别问题,例如一张图片是猫还是狗。计算机使用传统的指令编程很难完成这个任务,因为猫和狗的特征太复杂,无法使用指令。描述清楚了。
机器学习的思想就是给计算机几万张图片,每一张都有一个预先标记的答案,比如这张是猫,那一张是狗,这张什么都没有。利用这些学习材料训练计算机自行寻找猫和狗的特征,然后判断它从未见过的图片是猫还是狗。
因此,人工智能与数学的关系实际上比编程本身还要紧密。学习编程只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
如果你问我人工智能时代一定会有谁的工作,我会说“数学家”;至于程序员,其实已经有人用遗传算法、神经网络来教计算机自己编程,相当于和程序员竞争工作岗位。发抖?
也有一些家长一听说可以让孩子写出强大的人工智能程序,就非常兴奋,比如“让孩子写出独立的动作捕捉程序”。
懂编程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给小孩子玩的——如何定义“自己写的”?
给孩子一个打包好的工具箱,里面有一个现成的工具,叫做“动作捕捉”。然后让孩子写一行代码(实际上是复制一行代码),调用这个工具,搞定。
这种事情对于学习效果来说有什么意义呢?更多的是让家长意识不到问题并愿意付出代价。
事实上,目前的人工智能距离我们期望的真正的“智能”还很远。
如果机器学习本身的原理没有突破,在可预见的未来离“智能”还很远。未来,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的部分工作,但我们不能将其视为威胁,而是新的机遇。
作为父母,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应该让孩子“练内功”,而不是追随现有科技的“时尚”。至于人工智能,等你有了一定的数学、计算机基础之后再去了解它还不算太晚。
学习编程和学习机器人有什么区别?
如果我们环顾一下课外班,我们会发现从事机器人技术的机构比从事编程的机构要多得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许多组织都是从乐高培训开始的。从积木到机械结构再到自动化是一条相对自然的路径。
此外,乐高还有WeDo、EV3等机器人教育模块,机构在这方面的准备也比较充分。
其次,学习机器人需要购买硬件设备,这也可能成为机构的利润来源,而学习编程只卖课时。
最后,机器人领域可以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比赛,而且这些比赛都是以团队形式参加的。虽然水平可能有好有坏,但经过组合和训练,总能取得成果,孩子们也能拿到几张证书,皆大欢喜。编程在群众性竞赛中相对缺乏,这与其特点有一定关系。
家长应该如何看待机器人教育?
我觉得机器人学习其实是一个跨领域的。虽然也涉及到一些编程,但是在孩子阶段,学习内容还集中在逻辑控制层面,并不是特别深入。
因此,孩子到底应该学习机器人还是编程,应该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很多孩子对机器人这样更“现实”的东西更感兴趣,而另一些孩子则更喜欢“动脑筋”。
从STEM教育的角度来看,其实两者都非常好,无所谓哪一个更好。
我也看到一些机构坚持欺骗家长,说学习机器人比学习编程更好。原因是学习编程只能在电脑上制作虚拟的东西,而能制作真实东西的机器人才有用。这是别有用心的。 。
如果你的孩子喜欢编程,但机构却极力推荐你学习机器人,那很可能只能说明他们的机器人课程更有优势,或者能带来更多的利润。
编程语言有很多种,到底哪一种比较好学呢?
很多人都听说过很多种编程语言,比如、、、C++等等……我应该学哪一种呢?
其实市面上你能看到的少儿编程机构大部分都是学习或者类似的积木编程。
它是由MIT(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图形化编程软件。在全球少儿编程教育领域非常受欢迎。它的特点是简单易学,上手快,几分钟就可以创作出一些有趣的作品。 。
简单易学,不仅孩子容易学,机构老师也容易学。
少儿编程机构到处都可以萌芽,但师资缺口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填补的——很多老师也是半路出家的,显然他们是最容易上手的,所以大部分少儿编程机构只能调动师资。 。
对于如此严肃的编程语言来说,师资培训和教研体系建设的难度要高出数倍。大多数机构实际上无法开发或水平有限,真正有能力开发的只有少数。
虽然很有趣,但本质上它仍然是一个孩子的玩具。
虽然它号称可以开发非常复杂的项目,但是根据它的设计模型,如果你真的做一个大项目,那就累死你了!我自己也尝试过,看着那些色彩缤纷的积木堆在一起,着实让人头疼。
其实更适合培养兴趣,学习一些基本的编程逻辑。如果一个机构允许孩子学习两年以上,家长就可以判断这个机构比较“水”,以后可能出不出什么东西。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通过了入门,我的建议是:尽快转而学习正式的编程语言。只有使用形式化的编程语言,才能学会严谨地表达程序结构和逻辑。
学习的具体语言取决于孩子想做什么。
比如你想开发一个app,那就学吧;如果你想开发微信小程序,那就学吧;如果你决定走竞赛路线,那就学习C++。 NOI 选择 C/C++ 作为指定语言,因为它们更相关。计算机底层的工作方式,说白了,比较“硬核”。
如果你还很迷茫,找不到什么具体的目标,我建议你让你的孩子学一下,因为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比如机器学习),而且你还可以写一些小游戏(比如基于其他发动机)。
我想说的一件事是:无论你让孩子学什么语言,你一定要引导他们关注那些核心、基础的东西。
例如: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与编程语言相关的底层知识,以及基本的算法和数据结构知识。
——自从计算机诞生那天起,这些事情几乎从未改变过。俗话说,只有“练好内功”,才能“应对一切变化而不变”。
在这个学习阶段,孩子一般年龄较大,应该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我觉得你不能只在机构里学习,有很多途径可以学习这些知识,比如书籍、在线课程(MOOC之类的,有很多中文课程),甚至一些提供互动课程的APP(比如的)。
,
现阶段,如果家里没有懂编程的人,结交一个懂编程的朋友比找组织更有效。孩子学习的时候,有可靠的人可以随时解答问题或者实时指导,效果自然会好很多。父母可以多请他们吃饭,以表达谢意。
申请编程课程时,我应该在线上还是线下上课?
这部分是我个人的看法——我认为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来说,线上学习比线下机构更有优势:
首先,编程教学本身是在屏幕上进行的,自然适合在线方式;线下教学也涉及到看老师的电脑屏幕,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
从实际的角度来看,在网课中我们作为家长可以看到孩子在学习什么。即使你没有专门观察,只要路过,快速浏览一下,也能得到很好的了解。线下上课,家长一般不会陪伴,所以我不容易知道老师教得好不好,孩子学得好不好。
其次,我之前提到过,编程老师的培养是很难的。虽然我认为比较容易,但要在短时间内让教师具备深厚的教学技能还是很难的。
另外,教学也离不开许多有趣、漂亮、酷炫的工程实例。这些东西需要专门的团队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制作。此时,在线机构可以具备规模优势:可以利用集中的团队进行教学和研究,也可以利用少量的精英教师来教授更多的学生。我认为课程质量应该更好。
此外,在线课程通常比线下机构便宜。
那么线下工作有哪些独特优势呢?
我认为网络机构提供的课程面向的人群比较广泛,老师很难观察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因此,在线课程的节奏相对宽松、缓慢,也很难针对孩子的疑惑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除非是一对一的课程)。
这些缺点正是线下下班的优点。因此,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普通家长如何判断一个编程老师的水平?
无论教什么科目,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品质只有三个:
第一点应该很容易理解。老师要想讲授100%的内容,就必须有200%的储备。
那么家长在不太懂编程的情况下,如何直观判断老师的水平呢?
我想我们可以看看老师对孩子们问题的反应:如果老师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他应该能够轻松地回答孩子们的问题;如果老师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他应该能够轻松地回答孩子们的问题;如果他经常回避孩子们的问题,那很可能是因为他没有信息。
另外,你还可以看看老师是否可以为孩子的作业的改进或扩展提供有趣的建议。
第二点也比较简单。老师的讲解是否清晰易懂?
即使家长不太懂编程,也能做出一个粗略的判断。例如编程中讨论坐标系的概念。有的老师会说,就像坐在电影院里,哪排哪一个座位。这样孩子就很容易理解。
坐标系还可以进一步细化一些规则。例如,当角色水平移动时,哪个轴的坐标保持不变?一个好的老师应该能够解释一些规则而不仅仅是肤浅的概念。
对于第三点,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在课堂上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寻找答案,而不是仅仅讲解知识点、带领孩子完成一项作业。
比如做小项目的时候,老师有没有引导孩子分解功能模块?在讲解知识点时,您是否引导孩子举一反三,自己发现一些规律?当孩子的程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时,你会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找问题吗?
家长也可以观察孩子学习一段时间后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制作自己的作品。很多在乐高机构上课的孩子可以和老师一起搭建非常强大的东西,但如果让他们独立搭建,他们就会盲目。他们在学习编程时也可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我想这可能是因为老师太注重让作品自己说话:因为作品是可以让家长看到的,所以只是带领孩子们去制作,而没有花时间让孩子们理解一些东西。其中的规则。这些教导可能会受到质疑。
我的总结
作为父母,我们不应该将编程视为一项特定技能。编程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及其背后的基本原理。
我觉得少儿节目机构的受欢迎是一件好事,因为它可以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选择。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记住,资本总是疯狂的。如今的少儿编程领域充斥着各种游资。在这样的热潮中,希望这篇指南能够帮助大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计划。
最后总结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1、编程的本质是逻辑控制,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学龄前儿童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发展受限,不建议学习。小学二年级(7-8岁)的孩子可以以此作为编程学习的起点。
2、学习编程对于提高成绩、进入高等教育的帮助非常有限;
3、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编程课程,尤其是针对幼儿的编程课程,都是类似的积木式编程课程。它们本质上是儿童玩具,更适合培养兴趣和学习一些基础知识。编程逻辑。
4、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来说,线上学习比线下机构更有优势。家长要学会判断老师的水平。
▼
今天的话题
问:您的孩子报名参加编程班了吗?留言区聊聊吧~
-结尾-
作者 |周华娟,两个孩子的父亲,高级科技书籍翻译家,全栈程序员,专栏作家,微信公众号“周华娟”主要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