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山西省财政厅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近日印发的《山西省省厅信息化建设项目支出预算计划编制标准和预算编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作为国内首个出台信息化建设项目支出预算标准的省份,我省创新性地将绩效目标纳入《标准》,填补了我国信息化建设项目支出预算标准的空白。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在我省政务领域的广泛应用,我省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支出逐年增加,但政务信息化的标准建设政府信息化工程明显滞后。
“省级项目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大多依靠经验、咨询甚至随机估价。例如,建设一个耗资50万元的门户网站,某项目单位实际申报预算为100万元;再比如,项目单位购买市场价30万元的公文流转软件系统,还要向建设单位收取近10万元的管理费、安装费、运输费等不必要的费用。 ”
山西省财政厅副厅长吴志远表示,长期以来,由于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行业特殊性,财政预算部门、项目申请单位和服务提供商之间一直存在博弈。没有规范和标准的限制。 “服务业”的“业务伙伴随意编制、项目单位盲目申报、财政预算部门被动缴纳”的现象,使其成为财政预算管理的薄弱环节和空白领域,不仅制约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而预算资金的使用绩效,也使得极易成为权力寻租和腐败的滋生地。
此次《标准》从“如何编制项目预算”和“如何计算相关费用”的角度出发,将项目按照“产品软件购置费、软件开发费、集成费、软件开发费”四大类进行分类。其他费用”。预算申报材料的文字格式、预算构成、功能说明、绩效目标等内容已全面规范。
《标准》完善了项目建设计划的构成,统一了软件开发计价方法,明确了信息化项目中其他费用的含义和计算依据,解决了信息化项目中“报什么、如何报”的问题建设项目预算,信息化 化工建设项目预算由“基本按头脑估算”转变为“按标准科学计算”。
信息化建设项目支出标准的制定,为全省专项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开了个好头。下一步,省财政厅将进一步加快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标准体系建设,结合实际尽快研究制定各类专项预算标准,全面推进专项预算建设。省预算绩效管理和项目支出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