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新闻(吉利/文)最近,你有没有发现,使用微信给手机充值时,会显示“缺货”或者“目前充值不稳定,请稍后再试”。 据悉,由于随意开放流量接口,导致价格体系被扰乱,导致某运营商与第三方互联网渠道的合作需求不一致。 后者支付充值接口被关闭,导致充值卡产品“断货”。
对此,涉事运营商回应称,“公司代理目前正在与腾讯合作,目前总部正在与腾讯洽谈,未来可能会直接合作。至于微信支付,合作应该会越来越深入。”它不会拦截。”
第三方充值、支付渠道“断货”。 运营商:不会拦截
随着用户对数据流量需求的增加,流量管理被运营商提升到了行业变革的新高度。 除了自身运营外,第三方渠道也是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流量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此,运营商也积极拓展京东、淘宝、微信等互联网渠道。
本来就是一件好事。 然而,最近我发现,当我使用微信给某运营商手机号充值时,部分面额产品显示为“缺货”,或者充值完成后发出“延迟到货”通知。
业内人士表示,充值卡“缺货”背后的原因是支付基础业务大量流入微信、支付宝等互联网渠道,导致运营商流量运营收入受到影响。 涉事运营商欲抢占支付入口,封锁第三方渠道充值接口,造成“断货”情况。
对此,涉事运营商回应称,“目前公司代理商正在和腾讯合作,总部相关部门还没有直接合作。(但是)他们目前正在和腾讯洽谈,以后应该会直接合作。” ” 对于微信支付业务,“合作要越来越深,不能有拦截”。
飞象网从多方渠道获悉,所谓的第三方代理“流量商”实际上是依靠运营商开放接口。 但根据不同运营商的集约化程度,比如一些省市公司可以直接开通,但流量界面混乱且产品折扣过高,扰乱了运营商的价格体系。 这种情况下,如果运营商觉得不符合流量管理的相关规定,可以直接关闭该接口。
“如果是话费支付等前向支付业务,情况相对较好,但微信支付是后向产品,情况会更复杂。”一位运营商表示。
第三方流量交易平台应该合作还是封锁?
对于微信充值“断货”问题,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如果强行关闭充值接口,应该是批发零售价差导致的问题”。 “比如,如果运营商发现这款产品,微信和微信方结算的价格差距太大,而用户带来的流量收入全部被第三方渠道赚取,这等于是在为微信打工。”后者。”
“归根结底,是因为双方的诉求存在争议。运营商对互联网公司的渠道和促销感兴趣,互联网公司希望赚更多的钱,但运营商无法开放所有核心业务能力。”
知名自媒体“笨蛇”曾发表过一篇关于运营商流量交易的文章:“对于很多中小第三方平台来说,基本的盈利模式就是低买高卖,赚取差价。 ”。 然而,“第三方交易平台具有独特的灵活性,这对运营商的流量交易平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运营商与第三方流量交易平台之间的各种竞争与合作关系是微妙的,这也是影响运营商流量交易平台的主要因素。”决定了两者之间是深入合作还是封锁。”
事实上,运营商内部都有流量管理考核指标,一般包括总收入和客单价。 运营商对MB单价有一个心理价位。 一方面要拓展业务推广渠道,另一方面要避免过多的社交渠道影响手机营业厅的下载量。 操作者常常处于左右手较劲的境地。
“并不是我们不愿意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我们已经走上了合作之路,并将坚定不移地继续这样做。但随着第三方互联网渠道的壮大,其他方已经不愿意再玩了。”以山东为例,他们规划的核心资源,比如支付、明细查询能力,是运营商省公司无法提供的;而我们希望对方为我们打造专区或者页面推送,这很难推广。” 经营者也有自己的委屈和无奈。
不得不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竞争压力下,运营商虽然不愿意成为水管工,但流量资源才是运营商的核心环节。 高度竞争下,核心业务能力不可能全部开放。 必然会在交通后的运营中采取行动。
然而,屏蔽第三方充值接口只能意味着“杀敌一千,损八百”。 我相信考虑到相关利益相关者的复杂性,运营商会考虑到区块的风险来权衡是深度合作还是区块。 毕竟,只有保持微妙的平衡和利益一致,才能实现“各方深度合作、共赢”的和谐局面。
欢迎业内人士投稿
提交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