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短视频数据平台卡斯数据去年做了《抖音下沉市场分析》。 统计显示,抖音70%的高手来自一二线城市,他们很容易与用户疏远。
上述报告显示,抖音下线市场的用户数量低于行业整体水平。
一二线城市和下沉市场谁更需要优质教育资源?
很难说,但是哪里的教育资源更稀缺,选择更少呢? 这是显而易见的。
稀缺是什么样子的?
引用马宏斌举的例子:
一线城市幼儿园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表,对于大凉山深处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说,仍然难以接触到。 一对六年级、三年级的姐妹,曾经在一个漆黑的冬夜,围着炉子取暖,一边看快手,一边学乘法口诀表。
问题是,快手的用户真的会看清华的东西吗?
会议。
2月4日,清华大学快手账号发布了一段课程安排视频,浏览量超过157万次。 评论里有人说:我高中毕业了,终于可以去清华上课了。
当然,在清华大学上课和接受清华大学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然而,在线教育的使命更多的是普及知识,而不是有明确目的的系统教学。
策略:我应该抓住奖金吗? 追求头部还是长尾?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教育企业还有很多其他的考虑因素。
先说一下实际的交通入口。
抖音也在春节期间上线了家庭学习功能,但产品端并没有该功能的入口。 您必须搜索“在家学习”,然后点击搜索结果才能进入。
快手的入口放在侧边栏第二个文字链接位置,目前仅次于疫情入口:
当然,抖音有更强大的流量分配机制,但正是因为这种分配机制,内容的曝光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 固定入口在这方面更有优势。
第二是机遇。
对于内容输出能力较强的大中型在线教育企业来说,抖音固然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但如果是冷启动,必须考虑两个问题:
1、快手正处于教育冷启动账号流量补贴期。 你想抢红利吗?
2、你属于头部流量还是长尾流量? 哪个平台机会更多?
如果你决心走视频路线,当然应该抓住红利。
但到底是头部重要还是长尾重要呢?
重要的是因为成为领导者的可能性正在下降。
这个时候,你会选择对冷启动、小团队、草根更友好的平台,还是押注顶级流量?
我们举一个更直观的例子来说明这两家公司之间的流量分布:
这是papi酱、李佳琦、李子柒在抖音上的粉丝数。
这里是快手:
可见,头仍然是头,但不是绝对的头。 快手的掌门是一个你可能从未听说过的怪物。
但这对于快手来说并不重要,因为它更加草根。
当然,并不意味着放弃抖音,成为快手就可以起步。 这不是逻辑。 关键是在给定成本下判断机会。
第三,是否有细分品类?
去年10月快手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19快手教育生态系统报告》显示,快手教育四大类为素质教育、三农、职业教育和学科教育。
有烤肉串直播,教用户如何制作烤肉串配料。 售价2888,一上午就卖掉了10份。 还有一位老人,教如何治疗鸽子红眼病,靠卖课程一个月收入十万多。 。
我不知道快手里还有多少这样的传奇,但在选择抖音还是快手的时候,自己所属的子品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策依据。
与其他三个类别相比,学前教育目前的播放量非常低。 这是去年10月份的数据。 春节期间进行了推广。 再加上疫情带来的在线教学红利以及流量入口的调整,快手有望有更高的增速。 学科教育播出数量将会增加。
当然,如果你做的是前三个品类,快手会是一个更适合的平台。
四、增长成本与转化
企业成长无非就是裂变、分配和自营流量,或者构建私域流量池。
裂变这个词在2019年已经不再那么流行了,仍然有企业在做,但一直在和微信平台厮杀。 生存差距越来越小,投资回报率越来越低。 2020年,做裂变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想法。 好的选择。
至于配送,很明显流量成本越来越高。 目前,好未来、猿辅导、跟谁学等龙头企业在交付上都投入了大量预算。 然而,对于中小教育企业来说,激进的推出不仅是成本问题,更是对推出策略、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考验。
剩下的流量就是自营流量,一是微信公众号,二是社区或者KOC。 后者去年也遭到微信打压。
至于对公账户,2019年初的平均开仓率还是5%,但现在已经下降到2%甚至更低。
当然,2%只能强行达到,但相比之下,如果一个账号有10万粉丝,每个视频的播放量基本上都会在1万以上。 如此算来,快手视频的打开率将在10%以上。 至于转化,我前面提到了信任的问题。 广告通过多次接触和高质量的文案来建立知名度和信任。 短视频通过直观的图像和交互来实现,路径更短,见效更快。
方法:先每天刷两个小时!
具体到操作方法上,抖音是用机器规则来猜测的,所以会出现很多很奇怪的现象。 比如,很多网红视频的标题都是:除了华山、泰山、微信,你还知道哪些山?
于是,大量“老实人”在评论中秀智,评论数量随之增加。 视频进入推荐流,利润复合,但本质上却背离了内容本身。
当然,快手也有机器布局,但从官方态度来看,它更注重运营精力的投入,而不是技能的学习。
快手官方给出的合作要求是:
1.如果你有长期的经营计划,CEO和其他公司决策者会亲自来讨论。
2、确保建立快手教育相关矩阵号(初期3-5个,未来希望100+),每天至少更新一篇作品。
3、整个团队,包括CEO在内,每天可以使用快手2小时左右。 快手方面表示,按照以往的合作规则,长期合作伙伴无论公司规模大小,都必须由CEO亲自参与,并与老师、教研、运营、营销团队协作,把快手经营好,而不是投机取巧。 。
快手有问题吗?
一是学科教育是否是一种持续的需求。 随着疫情过去、教育回归线下,这种情况会很快消退吗? 退潮后快手将如何应对?
二是快手如何看待教育。 上述四大类已经涵盖了广泛的领域。 比如建筑工人上去学勾股定理,这可以叫学习,但是这算教育吗?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关键是,如果定义不明确,界限模糊,这场仗就很难打。
第三是快手强调它是基础设施,这意味着内容的质量更多地取决于教育公司本身。 这里面有很强的不可控性。 快手有能力、有精力去把握品质吗?
快手或许已经有了答案,但对于教育公司,尤其是小企业或个人来说,双管齐下比孤注一掷更安全。
这场战斗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