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熊希龄接受国外银行团垫款事件及戴季陶杀文章的舆论风波

2024-12-31
来源:网络整理

1912年5月,时任财务长的熊希龄接受了一批外国银行的垫款,并签署了《临时垫款监督支出规定》,允许他监督财务。舆论哗然,不少人指责熊希龄叛国。 5月20日,戴继涛在《民权新闻》发表署名“大仇”、题为“杀”的短文。全文如下:“熊希龄汉奸,杀!唐绍仪是傻子,杀!袁世凯暴虐,杀!张秉霖、阿全,杀!这四个人是共和国人民的公敌”中国若想拯救中华民国免于灭亡,就必须杀掉这四个人。”杀四人,救全国,为仁;它实现了革命的初衷,勇敢;抚慰天上男鬼的精神,正气;消除无尽烦恼,获得智慧。革命刚开始的时候,运动员很多,但是全国没有人敢杀这四个贼,以保全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五国。几千年的荣誉史?我不敢因此指责我们的人民。”

22日,租界巡警以“宣扬杀人罪”将戴季涛逮捕关押。当狱友问戴季涛为什么被捕时,戴根然说:“仓颉写的字让我累,鸦片条约让我恶心。” “我住在租界,我不是官员,我软弱,我是中国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所以我就来这里了。”当晚,妻子到监狱探望,鼓励戴继涛说:“编辑如果不坐牢,就成不了好编辑。”第二天早上,案件开庭审理,戴继涛获保释并改期受审。

戴季陶知乎_戴季陶老婆_戴季陶为什么自杀

戴季涛祖籍浙江吴兴,出生于四川广汉。戴氏早年东渡日本,加入同盟会。 19岁时,他成为上海《天铎日报》的主笔。当时的戴继涛在政论界很有才华,颇有名气。当时戴氏被称为戴天仇,这意味着他与满清王朝没有任何关系。 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朝被推翻。戴天仇以为自己完了,于是加入了上交所,并改名为戴季陶,这意味着他继承了春秋时期世界首富陶诸公,希望成为第二富豪。陶诸公在交流中展现了自己的野心。致富并称霸。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自封为孙中山亲传弟子,并再次改名戴传贤,意在继承孙中山的革命传统,传承孙先生的美德。然而,这位一心要继承孙中山革命传统的战士,革命意志却十分脆弱。后来,他遇到挫折,就投河自尽,在河上当渔夫。这时,他又皈依了佛门。他在民国考试院门口挂一把剑以辟邪,并给自己的住处取名为“小院”,十分迷信荒唐。鲁迅在《阿弥陀佛戴传贤》一文中对此进行了极大的嘲讽。 1949年江氏政权垮台后,戴继涛多次自杀,甚至先于陈布雷。戴继涛两次服用安眠药企图自杀,但两次都因剂量不足而醒来。直到他在广州第三次服用70多粒安眠药,才终于如愿以偿。他的遗嘱中说:“官僚制度不变,那就是死路一条!”当时迁都广州的国民党政权正处于动乱,大厦即将倒塌,所以这份遗嘱没有公布。

戴继涛平时喜欢喝酒,每次喝都会醉。有一次,我因为酗酒闹事,差点丢了朋友的命。于是大家劝他戒酒,并在报纸上为他登广告,要求他的朋友不要给他喝酒。结婚后,他的妻子也极力劝说他戒酒,但没有效果,于是送给他一枚刻有“邪旨酒”字样的戒指,让他效仿大禹戒酒,但他却没有成功。他只能放弃。大约半年后,我不知不觉又开始喝酒了。

戴季陶长期担任蒋介石的顾问,被誉为“党国理论家”。在国民党内部,他“首先打出了反共的旗帜”。出版《孙文主义的哲学基础》(1945年版更名为《三民主义的哲学基础》)和《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两本小册子,系统地提出了“戴季陶主义”并成为国民党正式官员。该学说的主要理论基础。还有《青年之路》、《礼记》、《东方民族与东方文化》、《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地位与价值》、《日本论》等著作,后人编撰《戴季陶先生文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