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与微信小程序如何革新中小学数学教育?全国数学小程序公开课探讨新路径

2024-12-31
来源:网络整理

最火的大型AI模型“闻胜图”能否引导中小学生“玩数学”?微信小程序也能解决“如何裁剪最美证件照”的数学应用问题吗?

5月18日,全国数学小程序公开课暨研讨会在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一线数学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数学教育新路径。

开启“黄金分割”背后的跨学科探索

研讨会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曹一鸣表示,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用不少于10%的课堂时间进行数学教学。跨学科学科学习,特别是基于项目的学习。以学习为导向的活动。他认为小程序编程、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可以克服传统教育的局限性。通过赋能教师教、学生学,可以更好地实现以核心能力为导向的教学,助力数学教育改革。

在全国数学小程序公开课课程演示环节,成都市外西区学校数学老师何贤佳谈到了“黄金分割”。除了知识点之外,他还利用著名的建筑、雕塑等来教学生们展示黄金分割之美。

微信小程序专家级实战开发课程_公司微信小程序制作开发专家站_微信程序开发平台

何贤佳还分享,他带领学生通过微信小程序教育平台开发了“最美证件照”小程序。在指导学生剪出更漂亮的证件照的过程中,他讲到了“对称”、“黄金分割”等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学生变身“春游策划”项目经理

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教师陈小梅的《设计一个春游野餐的微信小程序》也引人注目。本课程示例基于现实生活中的春游和野餐计划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实际研究,运用数学知识从成本、营养、制作时间等维度制作不同的小程序。用户直接输入人数和人均预算。根据情况,自动推荐合适的菜单。在这个过程中,一变量的一次方程、一变量的二次方程、已知量、未知量等数学知识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这样新颖的教学方式也与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课程规划及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数学课程的理念完美契合:通过设计一系列数学问题,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它不仅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而且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广州市第97中学校长孔文涛也介绍了小程序应用于数学教学的初衷:项目式学习可以让数学学习变得更有趣,学生可以“玩数学”;同时,作为真正的跨学科实践,学生应该像“数学家”、“编程专家”,甚至“项目经理”一样,运用综合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它可以帮助学生真正深入学习并具备数学思维。 。

大模型+小程序组合成新的数学“教具”

“帮我生成一张包含一对相似三角形的图片”、“如果我想在小程序中插入图片,用js语言怎么写?”微信小程序团队现场展示了小程序教育接入混元大模型平台的最新能力。通过对话入口,学生可以使用自然语言问题解决学习场景中的各种问题,例如获取常识知识、学习代码编程知识、生成创意图片等,还可以与大模型聊天,体验人机交互场景。

微信程序开发平台_微信小程序专家级实战开发课程_公司微信小程序制作开发专家站

腾讯混元大模型是腾讯全联自主研发的通用大语言模型。它的参数规模超万亿,具有强大的中文创造能力、复杂语境下的逻辑推理能力、可靠的任务执行能力以及优秀的多模态理解和生成能力。

现场多位教育科研专家认为,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核心是迎合教育方式的变革,关键是利用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乃至能力。综合能力。从算盘到几何画板,数学需要工具来教授。如今的小程序也可以作为数学的教具,其天然的项目导向特性让学生能够以任务为导向,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小组合作也让学生的参与触觉和项目协作能力大大提高,甚至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它增加了兴趣,改变了学习方式,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习成绩。”广东省教育学院教材研究室数学教研室主任、中学数学教学研究员吴友昌说。

文字|记者 王丹阳

图片|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