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产品经理.doc》为会员共享,可在线阅读。 更多《微信产品经理.doc(6页珍藏版)》请微信搜索文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张小龙:微信背后的产品观 注:张小龙先生关于产品的演讲整理分享给菜头先生。 私人保留。 2012年7月24日下午14:20至23:30,我受邀参加腾讯大讲堂的专题讲座。 微信之父张小龙讲述了微信背后的产品理念。 张小龙的讲座持续了8小时20分钟,是我一生听过的最长的一次讲座。 腾讯为此开设了17个分会场,同步直播讲座,参与人数超过1700人。 观众晚宴从19:10开始,到20:30继续。 恢复演讲时,仍有600多名在线直播用户。 包括分会场观众在内,共有800余人聆听了整个演讲。 很多人不知道,这可能是张小龙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公众面前发表公开演讲并讨论产品。在这次演讲中,他
2、我会将我这15年来对产品的所有经验和见解一次性公开,以后不再做类似的公开课程。 本次讲座受腾讯保密协议约束,精彩的新产品功能演示无法公开。 同时,腾讯大讲堂举办的本次公开课的目标群体是腾讯2万多名员工中的产品经理。 涉及腾讯大量业务,不宜公开。 所以,作为唯一受邀的外部自媒体,我只能根据授权的内容来阐述。 因此,腾讯相关人士请仔细阅读下一段内容:作为一名前腾讯员工,我清楚地知道本课程的所有视频和PPT资料都存储在腾讯KM平台上。 在阅读本文之前请务必完整浏览本文8小时20分的视频信息。张小龙对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所有思考和分析都在这个8小时20分钟的视频中
3.内。 所有内容均来自张小龙业余时间用手机记录的300多个产品创意。 经过提炼和分类,形成了180多页的PPT文档。 这是最原始、最真实的素材,完整记录了一个产品经理的个人想法和感悟。 因此,很容易发现语境和脉络逻辑中的矛盾,也很容易看到一个真实的人内心的挣扎和纠结。 它明确给出了以下启示: 1、一个拥有数亿用户的产品经理,不需要深入思考人性和产品的方方面面来得出定性的结论,但他仍然可以做出成功的产品。 2、一个成功的产品经理需要在极端现实主义和极端理想主义之间取得平衡,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接受,彻底消除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而不感到任何矛盾或冲突。因此,我的身体
4、与原文相比,系统解读完全逊色。 解读只是为了方便观众接受和理解,但永远无法与原文相比较。 因为实际的产品经理在实践中并不受任何系统解释的指导和影响。 相反,这样的解释可能会成为个人理解的障碍。 以下内容与张小龙PPT内容不一一对应。 完全是基于我个人对张小龙的认识和理解。 请先完整浏览视频信息,然后再继续阅读本文: 1、微信的演变 2010年11月19日23点58分,张小龙在腾讯微博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唯一的期望是,像iPad(3G)一样,不支持电话功能。 这样我就省了话费,但是你可以用kik给我发短信,用vo
5.用冰给我打电话或者和我视频聊天。 第二天,2010年11月20日,腾讯微信项目正式启动。 一年零八个月后,2012年7月,随着微信4.2版本的发布,可以看到张小龙当晚所有的疯狂梦想都在微信上实现了。 此时此刻,张小龙或许还没有意识到,一个简单的想法,在一年多后,会对一亿多用户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他意识到,此时此刻,一个普通用户只需要一台电脑和互联网就可以完全掌控一切。 改变以往与电话相伴的生活。 产品经理的美好就体现在这里。微信1.0版本的诞生完全是基于纯粹的功利和现实的考虑。 项目成立两个月后,微信1.0版本的发布很大程度上受到了KiK的启发。
6、展示——在新的移动互联网平台上,必然会出现相应的移动通讯工具。 KiK是一款免费短信,很可能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有力竞争对手。 因此,从战略角度来看,腾讯必须开发移动通讯工具。 这就是微信的由来。 尽管开发速度惊人,但从立项到产品上市仅用了2个月的时间。 但微信1.0的免费模式在中国并不流行。 与欧美不同,中国运营商提供了丰富的套餐服务,普通用户无法消费完所有的包月短信套餐。 类似KiK这样以省短信费为卖点的产品在中国是绝对没有前途的。 微信1.2版本迅速转向图片分享。 从理性的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定是一个图片为王的时代。人们在有限的媒介上没有耐心进行深度阅读,图片的消费将达到
7.前所未有的程度。 于是,微信1.2的主要功能变成了图片分享。 然而市场对此反应冷淡,数据冷酷地证明用户对手机分享图片没有兴趣,根本不构成基本需求。 微信2.0的推出是微信团队在极短的时间内的第三次试错。 免费短信在效益上没有吸引力,图片分享市场不认可它们,生成内容的门槛远高于预期。 从方便用户在手机上输入内容开始,微信2.0将产品重心完全投入到语音通讯工具上。 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新浪微博上每分钟就会出现一条关于微信的搜索结果,为微信2.0的迅速普及和传播奠定了基调。 微信3.0是一本关于经典产品开发节奏的教科书式教程。 当时,微信的竞争对手米聊拥有先发优势。米聊的产品经理甚至预测了微信3.0的新功能
8.该功能抄袭的涂鸦功能。 不过,微信此时已经初步明确了自己的产品方向。 它没有涂鸦功能。 相反,它依靠其用户群来提供“查看附近的人”和“视频”功能。 “查看附近的人”成为微信的爆点。 从此,微信开始利用电子邮件和腾讯自有资源进行强力推广。 用户数量突破2000万大关,产品新增用户数量每天增加数十万,建立了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强大竞争优势。 绝对优势。 当用户数突破1亿时,微信4.0推出“朋友圈”,在手机上建立熟人社交圈,并开放API接口,打造移动社交平台。 微信4.2推出视频通话功能,彻底关闭了移动通讯工具的任何其他可能性。 从此,微信奠定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生活方式产品的地位。 未来一系列新功能的演化都将围绕这个核心价值展开。
9、任何试图以节省话费、短信费为竞争卖点的产品,此时已经完全失去了竞争的可能性。 因为微信提供的不再是简单的通讯服务,而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活方式。 除非竞品能够提供更便捷、更大众化的模式,否则无法构成竞争关系。 2、移动互联网产品方法论 手机作为通讯工具,自然决定了移动互联网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群体而非个人。 移动互联网产品经理的主要任务是服务人群,主要工作是研究人类群体的行为模式。 用产品为人群提供服务,预测人群参与后行为模式的变化。 从方法论角度思考,人类社会也处于进化过程中。 早期人类遵循村庄模式,每个人都认识每个人,人际关系基于非常实际的亲属关系和职业关系。现代人类是社会
10、人群模式发生了变化,人群数量大幅增加,人际关系依赖于抽象的社会生产关系:契约、契约、雇佣关系。 产品经理以前是村里的铁匠。 他认识每个村民,每个村民也认识他。 如今,产品经理彻底退居幕后。 他不可能认识每一个用户,而用户甚至不知道这个人的存在。 因此,产品经理在方法论上有多种选择:可以基于熟人社区提供一些老式的服务,目的是增强熟人社区的情感; 他还可以基于人数众多的基础上提供一些新的基础服务,以利于人们相互认识、协调工作、从基于自身利益的无序活动中自我组织到有序活动; 或者,还可以提供一些中间类型的产品,帮助人们顺利度过两种人群模式,减少因变化而带来的痛苦。 不过,产品经理的主流应该是服务未来,抢在众人之前
11、暴露新技术、新知识,将这些知识转化为产品,并利用产品为现代人类社会各群体提供服务。 千方百计降低学习成本,利用人的本能来设计产品,让人们能够顺利“滑”入新的产品使用场景。 最重要的是,产品经理应该致力于实现社会美、善和整体。 三、移动互联网产品经理的能力 1、敏锐洞察趋势变化。 移动互联网产品将从相对稀缺的时代走向相对丰富的时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可以选择的产品会越来越多,产品最终会成为一种时尚产业。 如果产品经理沉迷于各种新奇玩意、追逐新奇,很可能会错过时代真正的潮流,无法抓住人们真正的需求。 2、放弃理性思维。移动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变化非常快。 传统的分析用户、研究市场、制定三年产品计划的方法在新时代已经不一样了。
12、戴利已经落后了。 人类社会本身也在迁移和发展,产品经理应该更多地依靠直觉和感性而不是图表和分析来把握用户需求。 产品经理永远应该是艺术年轻人,而不是理性年轻人。 3、大量练习。 尽管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但没有人可以自称是该领域的专家。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有天才从天而降的可能。 《》中提出的一万小时规则也适用于产品经理。 他们需要经过一千多次的产品实践,才能说了解产品设计,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积累广而不专。 美术、音乐、阅读、摄影、旅游等文艺活动似乎并不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然而,合格的产品经理需要广泛的知识储备,才能了解和理解大量的人,了解时代的审美,让自己的所想所感符合普通用户的思维范式。基于此
13、设计出来的产品不会脱离人群。 5、负责任的态度。 有了正确的方法论和正确的素养,一个成功的产品经理还应该有一种对自己、对产品负责的态度。 只有这样,产品经理才能足够偏执,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顶住来自上级和绩效考核的压力。 在压力下,按照自己的意愿实施产品规划,不变形、不妥协。 四、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原则(注:实用) 1、永远不要考虑Web形态,一切考虑都是基于APP。 2、产品优先级:(1)趣味性高于功能性。 产品一定要有趣、酷,这样才能形成传播和口碑。 (2)功能高于交互。 清晰的功能满足清晰的需求,用户不会在意炫酷的交互效果。 (3)交互高于UI。方便快捷的交互设计是第一位的,UI是围绕特定的功能来实现的,而不是高质量的UI方法。
14. 本案有为此目的而设置的特殊功能。 3.专注:一个APP只做一件事。 一个大而全的APP就意味着全方位的平庸。 4、始终一维:让用户在一维上解决具体问题。 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像 Path 这样的滑出式菜单是一场灾难,因为它们使产品具有两个维度,使用户更难以理解。 5、保持主干畅通,枝条适度。 产品的主要功能架构是产品的骨架。 应尽可能保持简单明了,不应轻易更改,让用户不知所措。 次要功能应丰富主体功能,不应凌驾于主体功能之上。 尝试隐藏它们而不是将它们放在第一级页面上。 6、不要让用户选择。同一个页面内,有多个入口; 对于同一个功能,有多种实现方式; 对于同一个接口,有
15.多种显示方式。 这对用户来说更多的是痛苦而不是快乐,因为他们只会感到困惑和恐惧。 用户宁愿采取漫长而固定的重复操作路径,也不愿使用不断变化的快捷方式。 7. 隐藏技术,始终呈现简单、用户友好且直观的界面。 开发不应该为了炫技而展示功能,产品也不应该为了炫耀而包装功能。 8.拒绝个性化。 除了依赖设计功能的 App 之外,换肤之类的个性化设计除了让产品经理产生一种自己做了很多工作、沾沾自喜的错觉之外,没有任何价值。 只能证明产品经理对自己的产品不自信,因为自信的产品经理用默认的皮肤就能满足用户。 推而广之,一个好的产品的功能应该满足全球用户的需求,而不需要针对地区进行特殊定制。 9. 在某种程度上,产品的设计是为了满足
16、满足了人性中的贪、嗔、痴,这是用户的痛点。 在能够掌握之后,产品经理就应该超越它,用产品来帮助人们得到缓解。 10. 清楚地思考你想做什么,不要试图取悦你的老板、你的用户或你自己。 11.分类! 分类! 分类! 这是产品经理确定产品主要功能架构后,唯一应该为用户做的事情。 分类无助于降低产品使用难度,但可以帮助用户了解产品以及周围的世界。 12. 始终围绕功能进行设计,而不是相反。 13、如果一个产品的基本功能不被用户认可,那么添加也无济于事。 14、在你能想清楚一个功能点之前,你宁愿不做它。 15、永远不要让用户“管理”产品中的任何东西。5. “自然流”的设计思想 好的产品应该隐藏产品经理的个人意图,用户只依靠直觉和经验。
17、一经测试,即可顺利使用,达到“自然”状态。 不良产品提供产品说明书,其严重程度与提示和文字说明的数量有直接关系。 为此,一个好的产品经理能够与用户进行平等的对话。 没必要刻意拍马屁,或者恶意卖萌。 产品本身会说话。 自然流动的产品本身可以被用户交流。 对用户的任何操作提供独特、清晰的反馈,让用户毫无偏差地接受。 它没有人造物体的冰冷和僵硬,而是有温暖和人性化的存在。 例如,在IOS中,微信朋友圈中的评论按钮按下后会弹出“点赞”和“评论”弹窗。 弹出的窗口快速向左滑动,然后像撞到了什么东西一样快速向右弹起一小段距离,最后停下来。用户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微小的停顿,但潜意识里他们会感觉到。
18. 弹出窗口并不完全是人为的。 因为根据生活经验,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直接从运动变成绝对静止。 永远不要让用户在使用产品的同时感受到产品经理的伟大和智慧。 产品经理应该完全隐形在产品中。 用户应该能够不假思索地开始使用它,按照设计意图行事,并从中获得积极的反馈。 这一切都应该自然发生,用户应该感觉到该产品早在产品存在之前就被设计成这样使用。 好的产品并不强调自己凌驾于世界之上的存在,而是力求成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不留下任何痕迹。 具有自然流动性的产品必然会趋于简单,在美学上是反逻辑的。 产品经理必然的选择就是做减法,在众多功能中选择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在众多功能中选择最直观的。 如此一来,产品就会具有优雅、简约的气质,令人过目不忘。 极简主义和极端自然使得模仿变得不可能,因为没有人能够创造更好的体验。 6、思考问题: 1、为什么微信对话界面采用长按删除消息的方式,而不是把“编辑”按钮放在页面左上角,点击编辑和删除? 2、微信朋友圈为什么没有分组功能? 3、为什么微信视频对话无法直接发起且没有提示音? 7. 结论 我说的是错误的。 ——张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