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璐,一位充满活力的80后女性,年纪轻轻就已经拥有广阔的商业视野。在商界工作了20多年,她对市场脉搏、行业动态和公司成长轨迹有着深刻而独特的理解。一路走来,她经历了无数坎坷:梦想的火花与现实的荆棘碰撞,细腻的情感与事业的坚韧交织在一起,成功的辉煌与失败的辛酸轮番出现。然而,正是这些复杂的经历,锻造了她的毅力。
只身启航上海,追寻梦想
2000年,不满20岁的蒋璐带着激情和梦想从贵州桐梓小县城起航,只身闯荡上海。在这座充满机遇的繁华城市,她一边打拼,一边探索创业之路。她凭借不懈的努力和智慧,逐渐积累了人生的第一笔创业资本。
蒋璐辛苦了
刚到上海时,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直销公司担任图书销售员。她凭借出色的销售业绩赢得了老板的青睐,收入也相当可观。这不仅是对她努力的认可,也点燃了她内心深处对商业世界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这段经历就像一颗种子在蒋璐心里悄悄发芽,激发了她的创业梦想。她决定开一家珠宝店。于是,蒋璐在上海师范大学旁边的好又多超市租了一间店面,成为了店主。同时,她聘请了文员负责日常运营。必要时,她为店里采购商品,并负责完成手工定制。为了更好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她又勇敢地迈出了一步,应聘了一家木材厂的销售职位。
第一次应聘时,蒋璐与老板达成了一项特殊协议:她放弃底薪,只得到佣金补偿。她的工作时间也很灵活,不受出勤限制。唯一的标准是绩效——成功获得订单。这样的安排让她同时经营自己的珠宝店,实现了事业双轨。
确立你的抱负并继续前进
在上海打拼五年,蒋璐在工作、创业、成长并行的轨迹上砥砺前行。
姜璐意识到,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一步步接近梦想的彼岸。 2005年,她毅然踏上了回国之旅,选择进入遵义海威计算机职业学校深造,专业为办公商务、平面设计等领域。求学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被丁字通道一家十字绣店里一件“大展宏图”的绣品深深吸引,毫不犹豫地买下了。从此,她白天刻苦学习,晚上沉浸在绣花针和彩线交织的世界里。经过半年的潜心创作,在学习期结束时,这场充满希望的“大展”顺利完成。
竹木结构艺术品《禅椅》荣获一等奖。
蒋璐很清楚,仅靠她现在的能力还太弱,无法实现自己的宏伟梦想,她必须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和财富。于是,她再次踏上征程,前往广东昌平,并成功应聘了凡尔赛酒店营销经理的职位。她凭借灵活的业务思维和细致的服务态度,打破了同行对自己业务能力的质疑,迅速在行业中崭露头角,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此期间,她广泛接触了各大家具展会,不仅结识了众多参展商,还与外商建立了联系。这些宝贵的人脉资源为她日后的创业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蒋璐热衷于销售,但更热爱艺术。她总能在工作的酒店里那些制作精美的雕塑中找到亮点。她总是驻足凝视,品味每件作品背后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精髓。每一个眼神,都是一次心灵的对话。尤其令人难忘的是,影响深远的十字绣《志向展》不仅触动了她的心弦,也让她认识到艺术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现其独特的魅力,从而萌生了将艺术融入艺术的想法。生活。 。
于是,蒋璐在自己工作的酒店附近的繁华商场里精心挑选了一家店面,开了一家十字绣店,并雇了人打理。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本宣传册给蒋璐的创业梦想注入了新的活力。手册中,她被四川资阳古唐艺术雕塑学院培养手工雕刻工匠的信息深深吸引。为了深入学习木雕技艺,她决定从广东远赴四川,拜名师为弟子,潜心学习木雕艺术。
商业世界的起起落落
木头的清香和木雕艺术的精美深深吸引了蒋璐。对家乡的思念和推动家乡经济发展的想法也时刻激励着蒋璐。她觉得自己找到了正确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决定走在前列。带着在异乡打拼近十年积累的财富,他回到家乡创业。但与男友长达五年的恋爱关系却像枷锁一样让她难以释怀。双方都有各自的职业追求,她面临着情感与理想之间的艰难选择。经过无数次的精神交锋,蒋璐含泪告别爱情,满怀思念回到家乡贵州桐梓。
雕刻作品《八匹马》。
回到家乡后,她开始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潜心钻研自己所学的雕刻技艺。同时,她走访调研市场,探索需求和机会。经过深思熟虑,她于2009年底在桐梓县官渡河租了一间两层店面,开了一家“古唐一雕”工艺品店。创业初期,她只会雕刻,连工作台都是用父亲从乡下带来的几块木方临时给她搭建的。
人生路上,美好的事物总是需要漫长的时间。为了将生产、加工和销售分开,蒋璐租了一间三室一厅的房间进行手工雕刻和绘画。工艺品店样品筹备了三个月,但开业不到一个月,就因店主之间发生纠纷而不得不搬迁。然而,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很大差距。经营一段时间后,姜璐发现桐梓人对雕刻工艺画的接受度不是很高,市场也不是很好。面对困难,蒋璐没有退缩。她凭借自己的努力,既充当制片人,又充当推销员,逐渐打开了市场的大门,让自己的作品逐渐获得认可,曙光开始出现。
单纯加工工艺品远不是蒋璐的终极梦想。她希望将雕塑艺术融入到建筑领域,赋予它更广阔的生命。为此,她不惜卖掉自己的房子,购买先进的雕刻设备,购买土地建工厂,组建工匠团队。然而世事难料,一时间,每月6000多元的损失就像一块巨石压在她的心上。 2010年的6000元对于既要兼顾工作又要怀孕的她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但她是一个不会失败的“小坚强”。她时常想起那些行业大佬的艰辛创业历程。她总是用他们的成功来激励自己努力工作,永不放弃。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用高超的营销技巧打开了市场,赢得了嘉华酒店手工雕刻工艺项目的订单,这标志着她在雕刻行业赚到了第一桶金。蒋璐接连接到了桐梓县几大茶馆项目的雕刻订单。凭借这些成功案例,蒋璐在行业中站稳了脚跟。 2011年,蒋璐注册了小微企业“古夜郎木雕厂”。
实木家具。
创业是困难的。蒋璐与合伙人因理念、性格、经营策略的差异,最终选择和平分手。想到丈夫作为外地人在桐梓的艰辛,蒋璐慷慨地将经营木雕厂的重任托付给他,而她则转向直销领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然而,世事难料。短短两年时间,由于经营不善,木雕厂累计负债80万多元。面对这种困境,丈夫主动辞职,恳求蒋璐接手大局。
面对这样的情况,蒋璐虽然感到头疼,但她又不愿意放弃自己亲手打下的根基。她果断行动,找到两家小额贷款公司筹集了6万元。她还聘请了油漆工和木工工的两名劳务队长作为合伙人,并引进了一套新的木工设备,为工厂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市场方向。
蒋璐凭借深厚的人脉网络,经常奔赴市场,积极推销产品。她不仅深耕房屋内雕艺术,而且勇于创新,将业务范围拓展到房屋外立面改造,并将市场触角延伸至县外乃至省外。她逐渐扭转了局面,实现了扭亏为盈的华丽转身。
蒋璐始终坚守初心,对艺术的热爱也没有减弱。独特的木香始终萦绕在她的身边。 2014年,她成功注册“贵州燕木坊家具有限公司”。并巧妙地将经营版图拓展到装饰市场,将精湛的雕刻技艺融入到房屋装修和家具定制中,收获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公司发展势头强劲,已逐步成长为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家具企业。实现了“一站式生产、销售、施工”完整配套服务,彰显了其非凡的实力和远见。
在积极拓展市场的同时,蒋璐和她的公司始终坚持前沿的设计理念,倡导绿色环保的生产工艺,坚持使用真材实料,并独特采用原木榫卯结构,展现了对品质的执着追求。 。
此外,蒋璐在公司的发展蓝图中特别注重与当地产业生态的深度融合。她敏锐地捕捉到了“中国大楼山方竹之乡”桐梓逾100万亩方竹产业的巨大潜力。她致力于这一宝贵资源的开发利用,巧妙地将方竹与木材结合起来。这种组合提高了竹木家具的品质和价值。
2024年,公司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推出竹木结构艺术“禅椅”,在第六届“中国创艺”创业创新遵义市总决赛(先进制造赛道)中荣获第一名、第六名竞赛 “中国创艺”创业创新大赛(先进制造赛道)贵州省总决赛第三名、第九届省半决赛“创客中国”贵州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特色轻工赛道),全省第100名实力雄厚。参加的还有云南省昆明市第六届“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大赛”总决赛、“村界·创造无边”“第六届”“ABC杯”贵州省乡村旅游创客大赛省级半决赛竞赛。
比赛现场解答问题。
蒋璐和她的团队正在深入探索方竹材料的多元化应用,旨在开发一系列竹编、竹雕、工艺品和竹家具产品,进一步丰富竹木组合的产品线。同时,她还将苗银首饰、刺绣、蜡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融入到竹木家具的设计中,力求打造出更具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的多元化产品。
在蒋璐的带领下,公司始终保持创新发展的步伐。她坚信,互联网时代,市场无国界,合作共赢。于是,她创办了“贵州百创项目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将旗下六家公司合二为一,共同打造全供应链一站式数字化服务平台。
目前,蒋璐已为企业制定了全面的发展规划,计划通过3D云设计系统、3D云展览系统、云销售系统以及3D产品数字模型和虚拟直播系统的集成应用,实现逆向定制。 ,让客户体验从装修设计到工厂生产的无缝衔接,一键下单到源头厂家生产线,让真实与虚拟场景之间的过渡自由流畅。
在发展事业的同时,蒋璐始终没有忘记回乡创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初心。作为县政协委员,她深入调研,积极撰写提案,其中“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利用”被列为年度十大优秀成果之一。提议。 2024年,蒋璐再发力,提交了《关于桐子坊竹子开发利用的建议》,并精心准备了会议演讲材料,继续为当地经济贡献智慧和力量。
蒋璐的公司积极招募海归技术人员和应届毕业生,为公司注入新鲜血液和技术创新。同时,公司还承担社会责任,为残疾人、退伍军人及周边人群提供宝贵的就业机会。目前公司拥有固定生产人员50余人,提供稳定的月薪20万-30万元。生产旺季期间,就业人员超过300人。
此外,蒋璐热心公益事业,用自己的爱心温暖他人。重阳节期间,他们慷慨解囊,为马宗、官仓等乡镇的老人捐款、送去关怀和物资;开学季,他们向五中的学生捐赠书柜、书架;高考季期间,他们资助桐梓一中的学生考入大学。助力梦想扬帆;农忙时节,他们向新站、大河的农民捐赠化肥,帮助他们丰收……蒋璐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企业家的责任和担当。 (文/王霞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