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届中国厨师职业技能大赛烹饪比赛中,浙江省微信工程技术学校烹饪老师钱旭东凭借一盘让评委挑不出毛病的土豆丝荣获项目金奖。 ,并被授予“刀术王”称号。
钱旭东今年26岁,是学校最年轻的老师之一。 从教不到5年的他,却身负重重“光环”:2018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技术人才,2019年被评为微信市优秀技术人才。国家中餐厨师评审员、高级中餐烹饪专家。 技术员,浙江省楼洪亮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
除了在第三届中国厨师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刀功王”称号外,钱旭东还参加了世界厨师联合会认证赛事第二十届FHC中国国际烹饪艺术大赛,并获得银牌。
想要学好厨艺,就必须勤奋练习
走进烹饪专业的实训教室,感觉就像进入了酒店的后厨房。
搅拌机、烤箱、蒸锅等厨具一应俱全。 宽阔的菜板和一排排炉灶前,学生们正在练习切菜、舀勺等基本功。 与一些外行的想象不同,这里我们不是教你如何做每道菜,而是如何焯、油、蒸、烤、炖、焖、涮,如何转锅、搅拌勺、调味,等从基本技术入手,引导学生上手。
钱旭东介绍,学校的中式烹饪专业学制三年,其中高一注重学习技术,打牢基础; 高二会进行一些“项目教学”,比如让学生自己想题目、查资料、写自己的菜谱,甚至进行创新。 实践中,老师会对菜品进行点评和纠正。 今年,老师还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学习水平,选择红案、白案等不同的专业方向; 高三时,学生将被要求花一整年的时间在酒店和餐馆实习。
“一般来说,学生每天有一半时间在专业课上,我每周上16节专业课,其中三分之二是实践培训课。” 钱旭东表示,烹饪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的学科。 作为一门学科,“纸上学的东西终究是肤浅的”。 想要学习烹饪技巧,就必须勤奋练习。
“学习烹饪不仅仅是学习做饭。” 钱旭东认为,烹饪中有很多看似不起眼却又非常重要的工种,只有系统学习才能掌握其中的关键技巧。 比如“大河”原本是粤菜中“热菜助手”的角色。 不过,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合”如今已包括添加调料、切料、调料、分配炉灶、预制加工、备盘等。 对于一个涉及烹饪、摆盘、调料等多种内容的职位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
从学“术”到悟“道”,他希望同学们从“艺”入道
钱旭东的办公桌上,除了基本的烹饪教材外,还有两本书特别显眼。
其中之一是钱旭东等老师共同主编的校本教材《美丽散文与美食》。 本教材以“世界有味道”为主题,收录了多部有关美食的文学经典名著。 汪曾祺、袁枚、梁实秋等作家作品中对食物的理解,唐诗、宋词、《红楼梦》等作品中对食物的描述和形象,以及孔子对食物的追求“百吃不厌”的食物都包含在内。
另一本书是钱旭东最近看的一档厨房烹饪美食节目出版的书——《詹姆斯的厨房》。 “这本书把节目中出现过的代表性菜肴收集成册,有一些很有创意的内容。” 钱旭东说,他平时喜欢看美食纪录片,百看不厌的就是《舌尖上的中国》。
本学期起,校本教材《美丽文学与美食》被纳入烹饪专业课程。 在平时的教学中,钱旭东也会向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美食节目和纪录片。
“我一直觉得,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厨师、一名优秀的餐饮服务商,你不能只是机械地做饭,而是必须了解餐饮文化,了解行业背后的历史,并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钱旭东说,在他看来,烹饪学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学“技术”,可能只需要几年、十几年就可以学到技术;第三个阶段是学“技术”。 第二阶段是学“艺”。 这个阶段,对艺术的追求可以提高技术的门槛; 第三阶段是悟“道”。 到了这个阶段,烹饪回归了它的本质,并升华成了一种精神追求。
“我希望我的每一个学生都能从‘术’开始,从‘艺’走向‘道’。” 钱旭东说道。 (浙江工人报讯 浙江工人报通讯员 尹灿轩 成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