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悄然添加好友功能,阿里为何低调学习腾讯的社交战略?

2025-01-02
来源:网络整理

支付宝可以添加好友。这件事基本上是无声无息地开始的。就像淘宝好友一样,有一天突然发现淘宝可以添加好友分享。淘宝为何如此低调地开放这些功能?

我认为阿里巴巴可能意识到了一些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它无法超越腾讯。腾讯一直主打社交,而阿里巴巴的主题是商业,一是连接人,二是卖东西。阿里巴巴一直是最赚钱的,而微信似乎长期亏损。为什么赚钱的公司要开始向亏损的公司学习?而且还是太偷偷摸摸了?

问题的根源在于这两项业务哪个更重要。陶哥一直强调,阿里巴巴构建的是“人与物”的体系,而腾讯构建的是“人与人”的体系,哪个更本质?哪一个是未来?很明显,未来是腾讯,而不是阿里巴巴。从“物”的角度来看,阿里巴巴为我们提供了更具性价比的“物”。如果我们只关注东西,那么毫无疑问产品的性价比将是主要目标(淘宝的比价系统非常强大)。如果目标是人,我们可能不仅仅只是成本效益。我们之所以背,不仅仅是因为能更好地装东西,或者只是因为款式更好看,而是因为这款包具有更强的社交属性和身份标签。 。为了这个身份标签或者社会价值,我们可能要花很多倍的钱。如果只是为了包包本身,我们更关心包包本身的质量、材质、款式、价格。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

目标是产品,肯定会性价比更高。目标是社交互动。我们往往会花更多的钱,比如请朋友吃饭,有时我们会故意点昂贵的菜肴。如果是针对产品的购买活动。但如果客户的思维方式是性价比,那么所有商家都扮演成本领先的角色,买家反复压低价格,同行进行性价比竞争。这样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看看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平台利润很高,而在众多的中小卖家中,有多少人每天在忙碌呢?这就是我一直劝那些创业的人不要做电商的根本原因。看似他们为自己找到了工作和希望,但实际上却是在虚度年华。真是浪费了你的青春。

如果我们购物是出于社交目的,那么我们的价格敏感度就不会那么高,商家的利润空间也会更大,至少不会像追求性价比的商家那样让人失望。令人窒息的商业模式。看看阿里巴巴的存在,谁在赚钱?电商性价比很高,肯定是先把地面生意给毁了!参与惨地生意的中小卖家赚到钱了吗?我一直在半夜接单,累得跟狗一样,但还是没赚到钱。只有阿里巴巴的平台以及阿里巴巴通过数据收集发现并投资的潜力股赚钱了,比如韩都一社、七格格、日博等,赢家只是一小部分。电子商务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有害的。我们不能恨马云不应该出生。即使没有马云,也会有牛云、朱云。电子商务的存在是历史的必然阶段。换句话说,电子商务不会一直这样。电商也必须经历迭代,不能只停留在现在——提供更便宜的产品。

大多数中国人来自物质匮乏的时代,更喜欢物质的东西。这就像上一代人因为在半饥饿状态下长大而吃得很多一样。总有一些东西是他们不能吃的。想要吃饱的冲动。所以即使他们现在老了,仍然可以吃得好。有严重的“补偿心态”。同样,性功能强大的人往往是丑陋的男人。丑男缺乏性资源,产生代偿心理,性功能更强。因此,我们一直更加注重产品本身,追求性价比。结果,顾客购买的是该产品的消费剩余。这种以“人和物”为基础的生意是没有前景的。很简单,而且没有任何利润。当然,如果你真的有一定的产量,你可以向上游挤压一些利润空间,但更有前途的是客户对产品的价格敏感度较低。就像那些名牌包包,价格可以是普通包包的几十倍,顾客对其价格敏感度很低,因为具有社交属性。产品具有标签功能和标识。

人们在满足对物质欲望的基础上,必须更加注重购物的社交属性。这就是腾讯相对于阿里巴巴的价值,因为腾讯涉及的问题更本质。本来,人类的最终目的就是自我保护。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衣锦还乡”。无论是做官,做生意,还是求名,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向乡亲们展示。从这里简单来说,人类的最终目的是社交,而做生意只是手段之一。

我们是一个爱面子、爱钱的民族。哪一个更重要?当然,是面子。现代很多人因为缺吃少穿而没有出来赚钱。相反,他们努力工作赚钱,是为了过上更体面的生活。赚钱后,你可以买更大的房子,卖更豪华的汽车。你愿意花这么多钱并不是基于房子或者车子的功能,而是朋友们羡慕或者嫉妒的目光。这是最大的事情。享受。梁栋更进一步。他说,我们大多数人的幸福不是吃饱穿暖,而是看到邻居同时吃不饱。如果再进一步说,陶兄认为,这种幸福感就存在于对邻居的慈悲情感之中。

一般来说,买了豪车的人都不愿意使用互联网。他们更喜欢在现实世界中呆在一起,因为在现实世界的聚会上,朋友们可以在各个方向、更大的范围内看到他们的豪车。捕获羡慕的目光,或者收获更多朋友的嫉妒,作为自己灵魂的食粮。如果加入互联网朋友圈,这笔投资就会被大大浪费。总不能每天都拍方向盘吧?群里有个朋友每天都会晒出自己靠在路虎上的照片。他看上去又蠢又有钱,没有任何社交话题的资格,所以我把他踢了出去,拉黑了他。在互联网上社交是一种浪费。关键不是炫耀你的财富,而是谈论话题、见解或情商。用罗庞的话说,就是社交货币。拥有真实货币的人并不一定能在互联网社区中获得优势。当然,你也可以通过发红包来获得更多的社交知名度,但我想说的是,网络世界的社交资源和现实世界的社交资源并不一样。口粮并不完全相同。这一点陶兄早就有体会了。在他在QQ上泡妞的那些年,腾讯推出了黄钻服务,可以让他打扮自己的头像。然而涛哥的头像却始终是光着膀子的,所以深受别人的瞧不起。 。那时我才明白,社会资源是另一回事。

腾讯的业务以社交网络为基础。没有互联网社交,就没有腾讯互联网业务。因此,随着互联网社交的深入,腾讯的业务将会更加繁荣。而阿里巴巴一开始就是以商业为基础的。说白了,就是商品。目标不是人,也不具备社交基因。我们在淘宝上买了很多便宜货,自己也很享受。其中许多人无法使用。正如所讨论的,淘宝的卖家和买家之间存在着轮辐般的关系。买家与买家之间没有半分钱的关系,所以他们之间不存在信任。卖家的返现可能会让买家违反协议。好评。它是用来欺骗那些同样是与他们无关的买家的。当然,现在淘宝、天猫都有关于这种产品的问答,但这仍然不是社交的。还是以产品本身为主。这种问答本身还是在讲性价比。它根本不是社交的。淘宝的添加好友功能也绝对不是一个社交工具,而是为了给对方推荐更合适的商品,或者我们用阿里旺旺和朋友聊天,但是说到真正的社交,谁会进入阿里旺旺寻找那几个三三两两的?朋友们!阿里根本就没有社交基因。现在支付宝可以互相加好友。我相信只是为了方便朋友之间转账,因为支付宝中保留的资金可能比微信上的零钱要高。现有的朋友互相汇款很方便。这只是互联网金融的便利性,和社交是两个不同的东西。

曾经有朋友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全国哪里的人最聪明?他要我讲广州人,因为广州人很务实,但我想讲的是上海人。上海一位年轻妈妈给宝宝买玩具。她可能是从淘宝买的。但当外人来到她家时,她向他们展示这是在巴基斯坦。李在新加坡买的。只能说上海人太自命不凡了。那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上海人的思维方式。他们在淘宝上购买时,追求的是性价比。他们在外人面前吹嘘。在国外购买赋予了产品社交属性。广州人只会注重产品本身,追求性价比,并没有穷尽产品的附加值——社会价值。在这一点上,上海人是优越的。别跟我争论。广州人重吃轻穿。是可以验证的。

参与社区讨论请添加涛哥私人账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