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3日 第23期 专业与课程建设及简介 “新工科”的提出,是对“互联网+”战略、“一带一路”等国家政策导向的积极响应。主要解决我国产业重大调整和重大技术变革。需求问题。自2016年“新工科”概念提出以来,教育界加速了对“新工科”的认识。 2017年2月,达成《复旦大学“新工科”建设共识》[1];4月,教育部制定《“新工科”建设行动线(“天大行动”)》[ 2】指出了“新工科”建设的目标和内容;6月,教育部通过了《关于“新工科”建设的指导意见(《北京指导意见》)》[3],提出了指导意见。的意见启动并系统部署“新工程”建设。上述三个文件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奏响了人才培养的主旋律,开辟了工程教育改革的新路径。可以预见,科技和产业变革趋势下的新工科业态将对我国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新工科”计划是根据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培养综合性人才新要求,提出的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方向。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逐步实现技术突破,基于人工智能行业线上线下交叉融合模式的《C语言编程》课程教学实践《新工科》张定辉1、王立松1,2(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技术中心,江苏南京;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教育部提出“新工科”概念,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将受到智能产业的影响,使得编程在该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工程的。
笔者总结多年教学经验,提出“MOOC+微课+OJ+实体”线上线下交叉融合的教学模式来改革《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编程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计算机科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新工科; C语言;慕课;微课程;在线题型判断系统(OJ)【中文图书馆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065(2018)09-0023-05 收稿日期:2018-5-20 作者简介:张定辉(1973—),女,重庆璧山人,硕士,讲师 老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王立松(1969-),男,安徽宿松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系统软件、形式化方法、航电系统与安全。基金项目: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课题研究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基于教师跨界发展的工科优势高校优秀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项目编号:); 2017年国家“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计算机基础MOOC课程及虚拟仿真平台的建设与应用”(项目编号:无);2017年国家“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计算机基础MOOC课程及虚拟仿真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应用“新工程”进行教师跨界发展与评价激励机制研究”(项目编号:无);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技术中心教学改革项目“‘新工科’跨学科融合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案例设计”(项目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