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中医学专业分中心建设启动,填补中医学数据资源空白

2025-01-03
来源:网络整理

介绍

中国工程院于2012年3月26日正式启动“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以下简称“知识中心”)建设。经过七年的发展,知识中心已建立了广泛的资源获取渠道广泛,总资源量63亿(超过80TB),一级学科覆盖率87%,二级学科覆盖率80%。

但知识中心仍缺乏丰富的中医药领域数据资源。为此,知识中心项目办公室(以下简称“项目办公室”)于2018年进行调研,选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作为传统中医药领域的联盟单位。中医。

经过2018年的讨论和筹备,双方于2019年开始正式合作“中医药专业知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成立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中医药专业分中心。

2019年是中医药专业分中心建设元年。在中国工程院领导及相关院士的关怀和指导下,在项目办公室的组织推动下,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项目组的共同努力下科学、中医药专业分中心已涉足资源建设、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运营推广和组织等方面。管理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0年是推进中医药专业分中心建设之年。今年以来,中医药分中心继续落实《中医药专业知识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方案》和2019年9月26日通过的任务书,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

在队伍建设方面,已建立了一支由信息管理、信息处理、信息服务、计算机技术、中医专家等专业人才组成的相对稳定的队伍。在资源建设方面,通过广泛深入的研究,掌握本领域的资源布局,制定中医药领域知识资源建设规范,进行资源聚合、加工、整理,为中医药领域的知识资源建设提供数据支撑。领域知识服务,落实数据规范,建设优质数据资源,参与跨中心、跨领域、跨类型的资源整合工作。

在分支中心管理方面,在遵守知识中心各项管理制度的前提下,统筹规划分支中心的建设,制定知识中心建设、运营、服务的相关规范和制度。专业分中心,并报知识中心备案。平台建设方面,顺利完成预定开发工作,并对平台进行了升级,包括网站改版和现有功能优化,新增知识问答等6项新功能。

在服务运维和宣传推广方面,我们搭建了软硬件基础设施和系统内部运行环境,建立了涵盖微信公众号、会议研讨会、培训课程、学术论坛、用户访问等形式。

2020年底,项目组对2020年的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回顾、讨论和反思,总结了2020年的建设经验。下面从资源建设、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运营推广和组织等方面进行阐述。管理。

项目管理

2019年,分中心初步建立了项目管理保障体系,包括顶层设计和统筹、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各类标准规范、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开发和运维、网络安全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和资金管理。分中心管理已开始步入正轨。

(一)院士带头,领导重视

中医药专业分中心建设项目的成功实施,充分得益于中国工程院领导及相关院士的关心和指导。黄璐琪院士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作为项目负责人,她加强领导,带头组织实施。

知识中心项目办公室(以下简称“项目办”)大力支持分中心建设,多次指导、传授经验,及时指出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中国中医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所领导将此项目作为重点工作,亲自领导、组织推进,确保了资源整合和平台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深入调研,明确需求

项目组系统梳理了该领域数据资源脉络,调查了资源库存、质量和服务利用率。

调查院士、专家、中医药工作者和社会公众等各类目标用户群体对专业中医药资源和服务的需求。

考察中草药、营养健康、农业知识中心及其分中心的建设经验以及可共享的资源和技术。

调研中医药领域知识服务领先机构和优秀产品,总结中医药典型服务模式和特色应用。

(三)加强顶层设计

项目组根据知识中心的工作要求和研究成果,明确了中医药分中心的建设目标和原则,重点围绕资源建设、系统顶层设计、特色应用、服务模式、宣传推广方式。开展顶层设计工作,形成了《中医药专业知识服务体系建设总体规划》。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系统设计方案、中医专业知识服务体系工程三年中期计划和2019年详细实施方案,指导2019年各项具体工作。

2019年9月26日,项目启动会议正式召开,会议肯定了项目组前期工作成果,通过了项目总体建设方案。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网站改版方案怎么写_网站改版建设原则_网站改版建议

以黄璐琪院士领衔,初步组建了跨专业团队,成立了领导决策机构、咨询专家组、数据处理团队、信息技术团队、运维团队、服务宣传团队和推广团队。编制了项目管理办法,对资源、技术、平台、运营建设各岗位职责,明确岗位人员,建立配套岗位培训和考核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确保传统项目建设顺利实施。中医专业分中心。

(五)加强制度建设

在遵循知识中心各项管理制度的前提下,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和学科专业特点,策划制定项目规章制度,形成数据处理、资源整合、系统研发建立了合理的工作流程和协作机制,编制了《中医药专业知识服务体系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

(六)建立健全标准规范

在符合知识中心各项标准规范和中医药信息化相关标准规范的前提下,结合本学科专业特点和平台建设要求,进一步规划起草专业标准规范,确保专业分中心有序开发建设。资源和服务质量,如《中医药专业知识服务系统知识分类框架》、《中医药专业知识服务系统数据资源处理方法及规范文件》、《中医药特色资源元数据标准规范》中医分中心”等文件。

(七)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

按照“中医药专业知识服务体系”任务书的预算要求,严格管理和使用项目经费,遵守国家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项目承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信息研究所对项目资金的使用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并将项目相关信息录入科研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

项目的每一笔支出都需要由负责人、部门主任、项目负责人签字,并由科研管理系统进行预测,最后由财务部门审核报销。

资源建设

2020年,中医药分会继续落实2019年9月26日项目启动会批准的《中医药专业知识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方案》,自建与采购相结合,使用购买的扫描设备、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性能装备助力资源建设,提高资源建设效率和质量。

中医药分中心注重特色数据资源的专业性和权威性,重点加强专业特色强、专业分中心独有的数据资源建设。

按照2020年任务书要求,中医药分会完成的资源建设目录、数量和记录数详见表1。2020年,共新建和维护特有资源个。

此外,根据《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领域通用资源建设指南》,中医药分会建设了中医药专家库(中医名家),新增60名数据项;中医机构数据库(三级中医医院数据),新增数据200条。更新万条知识组织资源(中医知识图谱)。

中医药分会还按照《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元数据规范建设指南》,编制了方格、偏方、经典名方三种中药特色资源的元数据规范和XML文件。 ”并按时提交给项目办公室。

表1 2020年特色数据资源建设情况

突出特色

分中心建设要突出特色,避免重复建设。目前,中医药领域的文献和数据资源非常丰富,具有中医药知识内容的网站和手机应用程序也层出不穷。中医药分中心注重特色数据资源的专业性和权威性,重点加强专业特色强、专业分中心独有的数据资源建设。

权威可靠

2020年新增的特色数据资源来自期刊数据库、临床病历、行业标准、图书、报纸等权威渠道。其中,方剂、药品的知识资源来自国家药典、词典、药品说明书、著作,可信度高;中医古籍知识资源来源于建设单位收藏的古籍,很有特色;中医本体是在建设单位和主编现有数据库的基础上,出版的中医本体词库建设,具有行业权威性。

高转化率

2020年,分中心在充足的数据资源支撑下,为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类型的知识服务。包括:信息推送服务、战略咨询项目支撑服务、共建单位承担的项目支撑服务、微信公众号服务等。

1)信息推送服务

2020年将为中医领域两位院士(黄璐琪院士、张伯礼院士)提供主动文献数据推送服务。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协办单位编制的《2019年全国中医药统计摘录》(第1期)、《2019年中医药季度统计》(第3期)等中医药统计数据寄送两会院士们。 ,方便院士获取中医药发展的相关数据。共收到院士需求调研反馈2条。

2)战略咨询项目支持服务

网站改版建设原则_网站改版建议_网站改版方案怎么写

为3大战略咨询主题提供针对性的信息参考服务,每个主题每月推送2期,每期推送不少于5条信息;提供2大战略咨询专题数据服务,需求满足率达91%。

在知识中心项目办公室的指导下,2020年临时新增推送服务内容,战略咨询专题新增包含趋势分析等内容的信息参考3个,新增年度深度报告2个,即《政策》 《法规对基层医疗的影响》《提升健康服务能力》《利用大数据、区块链新模式、新方法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策略研究》。共收到课题组需求调查反馈及申请证明材料8份。

3)协建方提供项目支持服务

我们将继续重点关注共建者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大数据驱动的中医智能辅助诊断服务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医药关键诊疗要素发现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脾胃疾病与临床优化决策》等提供数据资源、数据分析挖掘、离线数据查询、文献综述、专题报告编写等定制化支持服务。

4)微信公众号服务

利用“中医知识服务系统”微信公众号,向院士、专家、相关研究人员推送该领域的最新信息、文献、数据、前沿研究报告,以及“中医专业知识服务”的最新服务动态。 “知识服务系统”为用户提供便捷、权威的信息推送服务。

系统开发

2020年,项目组克服疫情不利影响,运用远程办公、远程会议等手段改进工作方法,圆满完成了计划开发工作,并对2019年开发的平台进行了进一步升级,包括网站改版和优化现有功能,新增智能问答、智能推荐、原文推送、健康管理云平台、网络药理、中医药国际交流平台等6项新功能。详情如下:

1)知识服务子系统:对知识服务子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优化网站设计改版(含移动端适配),优化完善资源搜索、资源导航、资源下载等现有功能,并新增新增功能智能问答、智能推荐等功能。

2)后端管理子系统:优化后端管理子系统,提高系统稳定性,增加日志审计、用户权限计费管理等功能。继续完善数据资源处理子系统,开发临床研究病例采集系统。

3)安全保障子系统:安全保障子系统初步开发,建立系统安全保障机制,包括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

4)系统交互对接功能:初步开发系统交互对接功能,实现网络服务接口、数据交互和元数据交互功能,为主平台与子平台的对接做好准备,更好地实现主平台与子平台的融合。子平台。

5)中医知识图谱:中医知识图谱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增中医知识图谱、中医治疗哮喘知识图谱、特色疗法知识图谱等模块。开发知识图谱自动构建、智能推荐、智能问答等智能方法,并为其他系统调用提供服务接口。

运维服务及宣传推广

中医专业分中心克服疫情不利影响,积极开展运维管理和宣传推广工作。建立了系统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和内部运行环境,支持系统的试运行和测试修改。

中医药专业分中心组织了多次专家研讨会、培训活动和学术论坛(部分以远程会议的形式),通过演讲、讲座、宣传视频、宣传册等方式。服务体系推广推广。

还通过建设单位运营的微信公众号进行系统推广,积极宣传知识中心的工作动态、资源建设和服务状况。建立了涵盖微信公众号、会议研讨会、培训班、学术论坛、用户走访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推广体系。

总结与展望

经过两年的努力,项目组在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完成了系统顶层设计,搭建了软硬件基础设施,初步开发了中医药专业知识服务系统,完成了中医药专业知识服务系统的部署。系统,并启动了系统。试运行、内部试用和系统评估正在进行中,系统将根据用户反馈进行细化和改进。 2020年,中医药分院按照项目总体计划要求,完成了2020年建设任务,积累了一定的项目经验。但管理能力、资源建设能力、核心技术能力和产品推广能力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2021年,中医药分会将按照《中医药分会三年建设规划》继续开展数据资源建设、特色服务模式研发、系统开发、系统运维服务、宣传推广等工作。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2020-2022)”,重点建设高权威、规模化、高质量的中医药专业资源;完成中医药专业知识服务系统在线服务,探索知识服务模式,提升知识服务能力,提高系统服务水平和用户满意度,扩大社会影响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