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讯(彭晓丽 记者 董帆)互联网技术新时代,赋予慈善公益事业新技能。慈善人物、慈善故事、慈善项目家喻户晓、广泛传播。慈善惠及所有人、慈善触手可及、慈善触手可及正在成为一种趋势。近年来,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江苏省苏州市的慈善事业迸发出新的活力,谱写了新的篇章。
互联网让慈善宣传更加丰富多彩
“一切慈善的力量,都是世界上最美的音符。” “我也是一名残疾人。读了卢宏的故事后,我很受启发,想像他一样努力奋斗。”你们平安无事。”1月5日,“2021苏州新年慈善晚会”举行。由于疫情防控,当天晚会只有300人参加。但与此同时,晚会也通过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光明网、甘肃网、重力网五个平台同步播出,当天共有327万人在线观看,网友踊跃评论、参与。互动中,表达了对苏州慈善事业的感想和寄语,吴江残疾人陆红创业带动了更多张家港水利高级工程师徐光的就业创业。 14年来帮助2万多名贫困学生,原蓝天救援队机动队队长徐鹏在运送抗疫物资时遭遇车祸的感人故事。晚会上不幸身亡等事件以短视频的形式发布在苏州广播电视台的“温暖视频”和“一追”视频账号上。网络评论员撰写了《圆桌评论|让慈善成为流行》、《让热心慈善成为城市“最美风景”》等一系列评论文章,在网上推广并获得好评。
新时代,人们了解慈善不仅通过报纸、广播、电视,还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客户端、抖音、视频号等方式了解慈善。新媒体渠道更广、产品更丰富。苏州市慈善总会积极加强自身网络平台建设,建立了官方网站“苏州慈善网”、微信服务号“苏州慈善基金会”、订阅号“慈善苏州”、视频号“苏州慈善基金会” ”。通过图文音频视频等方式及时发布苏州慈善人物、故事、项目和动态。在与主流媒体和相关部门合作开展慈善专版、专栏、持续内部信息刊物、户外广告等宣传的基础上,市慈善总会还与时俱进,创新宣传方式。 “中国慈善日”活动期间,我们策划制作了H5新媒体产品“我为慈善点赞”,超过19万网友点赞了慈善事业。邀请盛小云、陈霞、李鑫、钱军等苏州慈善家、艺术家、抗疫先进典型拍摄“我为慈善发声”系列短视频,通过网络传播,获得超过800,000 次观看。仅“根苏州”和“苏州曼林卡”两个抖音账号就发布了公益宣传口号,浏览量达到10.1万次。
互联网让慈善筹款更加多元化
2020年,苏州以“99慈善日”活动为契机,全年网上筹款总额突破2380万元。针对网络募捐存在的突出短板,要切实加强对网络募捐活动的领导和支持,确定目标,按照“项目导向、依法执行、多元合作、专注奉献”的思路开展工作。人员负责”。市慈善总会召开全市“99慈善日”活动培训及网络工作交流会,联合县市慈善总会等50余家慈善组织,精准设计启动7大类105个救助项目参与“99慈善日”活动。各级慈善组织瞄准目标,精心组织,迅速启动,广泛动员,上下联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日”活动线上筹款突破1600万元,参与人数突破30万人,在省慈善协会系统中排名第二。同时,按照“频繁与公益组织合作,推动项目推广”的思路“节日热点”,携手宏华社、金螳螂基金会拓展线上筹款渠道,全年线上筹款总额突破2380万元,实现跨越式提升。市级、工业园区、张家港市、吴中区受到省慈善总会表彰。
借助公益活动,将直播与线上筹款相结合,加大增量。联合会开展了重度残疾家庭光明住房工程、校园厕纸、环卫工人爱心体检、骨髓捐献关爱计划等项目,帮助学生实现梦想,用大病保险关爱困难儿童,关爱贫困退伍军人,加强鱼苗保护。太湖等8个项目已在省民政厅备案,并在腾讯公益首页推广。苏州广播电视台“看苏州”新闻客户端建立了“2021苏州新年慈善晚会”直播环节。点击首页“我要献出爱心”即可进入项目在线捐款H5页面,网友可以在手机上观看直播。 ,完成网上捐款。 1月1日至1月6日,这8个项目通过网络平台和腾讯公益主页视频直播的方式进行宣传,在线筹集善款17万元。
涓涓细流汇成河流。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社会组织;无论是企业家还是爱心人士;无论是心连心的同胞,还是海外华人,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回馈社会,温暖你我。 1元、10元、100元、1000元、10万元、100万元……感动一群人,温暖一座城。这不仅仅是一串数字,更是一份充满深情和厚望的祝福。
互联网让慈善信息公开透明
“慈善的钱来得明明白白,慈善的钱花得明明白白。”苏州市慈善总会会长徐国强多年来一直强调这个口号,严格要求市慈善总会依法、严格、规范、公开地做好每一笔捐赠收入和支出。根据慈善法信息披露要求,市慈善总会每年在《苏州日报》上发布五份报告,分别是:年度工作报告、年度财务决算报告、财务审计报告、律师事务所报告和监事会报告。同时将在“慈善中国”、“苏州慈善网”、“苏州慈善基金会”官方微信公众号上予以公告。
互联网为慈善组织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公开平台。通过信息公开等方式,让公众真正了解、便捷参与、动态监督公益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