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同学们一直在班级微信群里发布女儿的表现信息拉票,成都市民郭成文愤怒反对。 没想到,他被同学们票选出了班级微信群。 但当同学再次邀请他进组时,郭成文却选择了拒绝:高中毕业后,他已经十几年没有见面了,很多同学也早已失去了当年的关系。 更何况,“只是一个微信投票的同学群,不加入也没关系。” ”(成都商报6月8日)
微信群最初只是朋友、同学和其他亲密的人之间在线交流的工具和平台。 然而,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 微信群里没有情感交流。 整天贴的信息大多是各种“求助”,各种东西。 “拉票”的邀请很烦人。 成都市民郭成文因反对拉票被“踢”出班级微信群。 当再次邀请他加入团体时,他拒绝了。 笔者认为,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与其在微信群里尴尬,不如回避。 这个只有“求助”和“投票”功能的微信群,不加入也没关系。
微信群刚出现的时候,加入群的朋友大多是朋友、同学或者熟人。 很多人喜欢在群里分享一些私生活状态,交流彼此的情感。 确实,原来的微信群是朋友同学之间很好的交流平台。 但后来,有些人经常用微信群来“留存在感”,换工作就在群里通知,生病了就在群里通知,无论大事小事,都在群里发。微信群,还要求朋友同学点赞,好像不点赞就不是朋友了。 后来,那些炫富、炫情的人,微信群就成了朋友之间炫耀的“新闻发布室”和名利场,是非也逐渐增多。 比如,因抢红包发生争执,导致朋友、同学闹翻; 线上纠纷导致线下暴力打架,甚至时有发生涉及人命的悲剧。
而微信投票则赋予微信群“拉票”功能。 各类商业和非商业微信投票层出不穷,铺天盖地。 微信群里请求“帮忙”、“投票”的消息越来越多。 比如,朋友的女儿要参加选美比赛,想让你帮忙投票; 同学的孩子在学校参加比赛,请求帮忙投票; 熟人的妻子或闺蜜参加商业竞赛,请求帮忙投票等等,各种“帮助”、各种“投票”让你眼花缭乱。 如果投票,就得截图发到微信群里,作为“投票”的证据。 如果你不帮忙、拒绝投票,你在群里会很尴尬; 如果你帮忙投票,会耗费你大量的精力。 “两难”往往让人不知所措。
另外,人有很多,对错也有很多。 在一些大型微信群里,有人推销商品,有人代购,甚至有陌生人进群诈骗、网络传销……就像一个混乱的微信群或朋友圈。 由于监管还存在一些空白,甚至成为一些犯罪的非法场所。 因此,很多人选择“逃离”微信群和朋友圈,以保持耳朵干净,避免上当受骗。 除了工作群里的正常工作交流外,他们不再关注微信群、朋友圈,也不再发送任何消息。 。 这样做对于某些人来说可以说是最后的手段。
诚然,我们也应该理性对待微信群、朋友圈等网络交流平台。 如果我们是一个真正的小朋友圈,利用微信群互相交流可以增加我们的情感。 如果是人数较多、关系复杂的微信群或朋友圈,或者只有“拉票”等功利功能的微信群,最好少参与,以免尴尬、争执或被欺骗。 同时,也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对微信群、朋友圈等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利用微信群、朋友圈等网络平台开展的违法犯罪活动,使网络社会的“江湖”不再那么危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