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是第三个中国医生节。今年医生节的主题是“弘扬抗疫精神,守护人民健康”。为迎接医师节,上海市医师协会于8月12日下午召开2020年“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医院胡军荣获“上海市域医生”称号。
胡军,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医院互联网医院院长。从事智慧医疗探索与实践12年,从事心血管及老年病学临床及教学工作27年。兼任上海市医学会慢性病管理专业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智慧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慢病随访与处方、MDT、慢病管理与健康管理、预约咨询、科普教育等线上服务日常“直连”云端,在线工作室“直连”开展医疗联合体和偏远地区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在线修炼,做网络仁医。
主要参与“徐惠云医院”建设及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与应用。 2015年12月,上海首个智慧医疗平台“徐惠云医院”上线。迄今为止,其服务已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累计服务人数超过200万人。 。疫情期间,2020年1月31日,上海24小时发热咨询热线在徐汇医院设立,“-19工作室”同步上线。作为互联网医院院长,胡军带领团队开展线上问诊,为疫情期间的防治、普通居民的健康管理、居家隔离期间慢性病患者的随访治疗等提供专业指导,传递医生的信心和温暖。从医以来,主持国家级、市级重大项目5项,荣获2017年度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二名),担任“上海徐汇云医院”、“中国智慧医疗实践”副主任-上海》(法文版)主编。
作为一名农工党高级党员,2018年,她深入贵州大方县精准扶贫,深入基层。她完成了互联网医院的部署,现场巡查、安装设备、指导当地医护人员使用,带头下沉上海优质资源。他深入偏远地区,给当地群众带来福音,荣获上海市农工党委“2018年度大方县精准扶贫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健康靠生命”,胡军始终牢记医务工作者的初心使命。在心血管和老年医学领域,我已经努力工作了27年,没有一天懈怠。正是通过日复一日的观察患者、验证理论知识、积累临床经验,我在慢性病管理和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患者的认可。担任病区主任、带队以来,她坚信“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中心”,关心患者之所急,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平日里,她无私地教导年轻医生,注重后备人才的培养,传授自己近三十年的临床经验。她与学生一起阅读大量专业文献,拓展知识面,为患者提供精准治疗。制定个性化计划,始终将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在SCI及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
胡军一直要求自己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为了更大规模地服务更多患者,12年前她就开始投身智慧医疗领域。除了完成繁忙的临床工作外,她还参与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市科委、市经信委、市经信委的宣传工作。区卫生计生委15个项目共获得基金资助3100万元;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等高科技手段与医疗专业、医疗管理深度融合、协同创新,互联网医院初步探索。在上海首个“医院+互联网+AI”智慧医疗平台“上海徐惠云医院”的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上海徐惠云医院”是该医院推出的国内首家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平台。胡军跟随创始人朱福教授,带领团队打造互联网医院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专业团队。 4年多来,服务患者总数已超过200万人次,覆盖国内20多个省市的800多家签约机构,医疗服务从上海、江苏辐射到云南、江西、甘肃等地。西藏,从街道、居委会延伸到人们家中。连续四年,共有2000余名院级学生和专家参加我院举办的国家级“智慧医疗新技术应用与实践进展”学习班。全区双向转介已近2万人次,云教学、云科普、云健康教育已成为常态。帮助偏远贫困地区实现了传统物理医疗、在线视频诊疗、远程预防健康咨询、村民公共卫生管理“四位一体”功能。
——2019年疫情发生以来,胡军在防疫期间勇于承担责任,带头线上打响防疫攻坚战。她迅速与技术团队对接攻关,升级医患双方APP,开发微信小程序,整合医疗专业团队进行防疫知识培训。 1月31日,上海24小时发热咨询平台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成立,“-19工作室”同时上线。 2月25日,医院获得上海市卫健委颁发的首张公立医院互联网医院牌照。次日,获得上海市医疗保障局颁发的首张互联网医院医保结算资质许可证。并于5月推出商业保险直付后,成为全国首家全面开放医保缴费、企业商业保险缴费、患者自付费用三种支付模式的互联网医院。尤其是在慢性病、常见病的后续诊治、健康管理和康复方面,闭环的“药+药+支付”“云”医疗方式可以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减少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水平的同时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经验。
行医27年来,胡军坚守初心,始终工作在临床一线。她刻苦钻研医术,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工作认真,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评价和患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