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智能手机普及的推动下,短视频平台迅速崛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消磨方式之一。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2021年中国短视频标题市场竞争状况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短视频市场规模达1408.3亿元,短视频用户规模超过7亿,今年预计将增至8.09亿。
短视频的流行拓宽了背景音乐的传播渠道,背景音乐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通过短视频推广,很多老歌重新流行起来,一些鲜为人知的小众音乐被更多听众认识和喜爱。 为了支持国内原创音乐的发展,一些领先的短视频平台也规划并推出了相关产品。 2018年,抖音推出“抖音看音乐计划”。 在这一计划的推动下,2019年超过2200万人在抖音上获得了417亿元的收入。
防疫期间,线下演出大规模取消或推迟,“云上享受音乐”成为用户宅在家里的方式之一。 《2020抖音音乐生态数据报告》显示,去年抖音平台音乐人进行直播超过204万次,吸引超过98亿用户观看; 该平台共举办124场官方线上演唱会,累计吸引超过4200万观众。 。 短视频在音乐和用户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更多好音乐被观众听到,让更多热爱音乐的人体验多元的音乐文化。
部分作品可能涉及侵权
短视频平台让不少网络热门歌曲走红,但部分演唱的音乐作品存在版权侵权问题。
根据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发布的知识汇编,音乐作品著作权是指音乐作品创作者和民事主体通过继承、转让等合法方式取得著作权的音乐作品所享有的合法权利。 通过互联网公开使用他人音乐作品,包括网络音乐、网络MV、网络翻唱音乐作品、网络卡拉OK、网络短视频等,但使用已过维权期限且合理使用的作品的除外,全部都需要许可证音乐版权许可证。
据专家统计,当前短视频平台容易出现的版权纠纷包括:未经授权使用音乐作品作为短视频主要内容、未经授权对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作等。近年来,“音乐剪裁”也出现在短视频平台上。一些短视频平台:一些音乐创作者截取其他音乐作品的片段,并将它们拼凑在一起创作一首新歌曲。 委婉的名字是二次创作向经典致敬,实际上却侵犯了他人的音乐版权。
专家表示,二次创作是一种改编、汇编的行为。 音乐作品必须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版权来源后才能进行二次创作。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擅自使用音乐的,可能会被责令停止演出、播出、行政处罚、司法赔偿、刑事责任等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