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自,基于CC0协议
全文共5235字,阅读需要11分钟。
—————— ——————
2021年已经正式开始。今年,大大小小的互联网巨头都无法回避哪些关键词?有哪些新机会值得初创企业尝试?
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一份《网络斗争指南》。
对于巨头来说,反垄断是他们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业内人士表示,BAT、字节跳动、美团等千亿美元巨头可能卷入相关案件。受影响最大的无疑是阿里巴巴。爸爸。
具体来说,反垄断大炮将重点打击二次选择和利用垄断地位的恶意并购行为。首当其冲的行业可能是金融和跨境电商。
巨头将重点守城,而低端企业则可能大胆出击,掀起几波上市热潮;短视频、社区团购、国潮新消费品牌被认为是2021年IPO的重点行业。
此外,科创板也被寄予厚望。创新创业的机会也会出现。机会存在于人工智能技术、社区团购、新消费品牌、小众领域的直播带货等行业。品牌输出、下沉市场是企业家可以重点关注的方向。
不过,2021年,无论你是巨头、独角兽,还是初创公司,都要做好防范黑天鹅的准备。
巨人的麻烦
在连开三枪后,巨头们终于意识到,2020年下半年互联网反垄断时代已经开始。
不止一位业内人士表示,2021年将是中国互联网反垄断10年历史上的重大转折年,目的是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对于巨头来说,2021年将是艰难的一年。”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方兴东告诉我们,自由放任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互联网正式进入重建规范、重构秩序的新时代。这是历史的转折,需要一个痛苦的适应和调整过程。巨人越大,冲击力越大,痛苦也越大。
2020年11月10日,施行11年的《反垄断法》进入第一次“大修”。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平台经济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限制交易(二选一)、低于成本销售(烧钱)换取流量)、差别待遇(消除网络熟悉度)、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强制捆绑货运保险等)等,都可能被视为垄断。
一份征求意见稿导致多家互联网巨头股价下跌,但似乎并没有起到警示作用。巨头们正忙着将社区团购菜篮子业务打造成下一个共享单车。
12月14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投资收购银泰百货、阅文集团收购新丽传媒、丰巢收购中国邮政速递等三起股权收购案分别作出50万元行政处罚。
这是市场监管总局首次对涉及VIE结构的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这一点在《指引》中已经明确提出,而一大批领先的互联网企业恰好是采用VIE结构的主要类型公司。
此外,市场监管总局还表示,正在依法审查2020年10月腾讯促成的虎牙、斗鱼两大游戏直播平台合并等涉及VIE结构的集中申报案件。
这还没有结束。
12月24日,据新华视点报道,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据报道,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择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12月29日,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美团因取消支付宝渠道而遭遇反垄断诉讼。
在方兴东看来,2021年肯定还会有更多动作,字节跳动、美团这三大BAT公司这千亿美元的巨头,可能都会卷入相关案件。
悦盟科技CEO王冉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互联网反垄断法的范围不会太大,或者仅限于少数互联网巨头。首当其冲的行业可能是金融和跨境电商。
“巨头们会尽其所能地纠正。”不过,文远智库创始人王超进一步补充称,反垄断枪口将重点打击利用垄断地位和恶意并购等行为。即使是巨头也没有透露自己的市场份额。不管多么高调。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所研究员刘元举表示,封锁淘宝、微博、微信平台之间访问的措施也可能会调整。
“反垄断之后这些行为不会消失,而是会变得更加克制。”建明资本副总裁周文静的看法略显悲观。
“反垄断将持续整个2021年,不会随风而逝,相关巨头需要更加警惕。”王超表示,阿里巴巴无疑是受反垄断法影响最大的企业。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我们,并购、二选一、金融行业的垄断地位(阻止蚂蚁上市)将是阿里巴巴面临的三大难题。
另外,巨头的并购也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继续下去。一般大大小小的并购可能不会受到影响,但影响行业竞争的并购将不再发生。
以往滴滴收购Uber中国、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的情况将不再出现。腾讯全资收购搜狗如果晚了可能会比较敏感,而腾讯未来收购爱奇艺已经宣告不可能。
谷歌、谷歌等国外巨头在收购安卓、安卓之后,并没有大规模收购。
e加捷创始人云涛表示,中国的互联网巨头未来也将面临同样的处境,不再能够利用资本+流量进行“无国界”扩张。巨头需要做好前期投资布局的准备,后期就没有回填的机会了。
巨人在2021年的麻烦不仅来自于更严格的监管:小到iOS 14中默认关闭IDFA,接收的数据量将大幅减少,大到数据的获取、使用、访问和渗透公共领域。
“如果2021年广告和交易收入保持持平或下降,巨头也将面临增长疲软和来自低端公司的挑战的问题。”王冉判断,2021年也可能是黑天鹅事件频发的一年。豪门会变得稳定,不会太激进,专注于守城。不过,当腰部企业看到巨头的地位后,或许会大胆出击。
2021年,巨头们行走在不确定之中;但可以肯定的是:阿里巴巴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的“两种正常市场行为二选一”与李彦宏的“中国人更愿意为了便利而牺牲隐私”类似。言论将成为历史。
腰部公司继续为股市加冕
时隔多年,集体IPO的盛况在2020年再次出现,而且来得更加猛烈。
2020年,IPO将迎来大爆发。美股、港股、A股同时上市。除了一堆高科技企业外,卖水、卖新车、卖盲盒、卖洗衣液的企业也传来好消息。企业数量和募集资金金额均创历史新高。
2020年A股IPO共有240起,超过2019年的203起。IPO募集资金总额为3121.33亿元,创近10年来新高。
港股受益于新经济企业上市制度改革以及中概股回归香港第二上市。仅2020年第二季度,港股IPO募集资金金额就已超过2019年前三季度。
2021年,大规模上市浪潮还会持续吗?哪些行业会出现隐形寡头?
随着快手提交招股书,字节跳动也启动了上市计划。短视频领域被公认为2021年IPO重点行业,而2020年火爆的社区团购、全民时尚新消费品牌也被部分投资者确定为2021年IPO浪潮中的种子选手,以及像知乎这样在上一轮商业浪潮竞争中落户的公司,也可能会抓住2021年上市的机会。
凯尔特创投亚洲管理合伙人陈杰判断,本轮上市的窗口期为2-3年,热度应该会持续到2021年。当然,窗口期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优点是窗口期可以让企业筹集更多的资金,但缺点会在市场环境平静下来后体现出来,股价会相对大幅下跌,甚至出现倒挂。
星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戈看好科创板。他表示,2020年科创板迎来大爆发,2021年这种火爆趋势还将延续。
“科创板本身就是激活资本市场非常重要的工具和渠道。近两年,早中期一级市场正在经历去杠杆的过程。前端去杠杆需要后端打通渠道,市场才能活跃。资金流动,增强资本市场信心。”
他认为,科创板的未来将指向两大方向:
一是处于建设初期的智能制造和新基建,包括机器人、芯片、硬件等;
二是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特别是疫苗、抗癌药物等生物医药技术。从基因检测到基因编辑、基因治疗,技术正在快速发展,相关企业将迎来巨大发展。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两个行业都具有研发时间长、商业复苏周期长的特点。中早期以研发为主、产品为辅,商业模式相对滞后。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它们需要更多的政策和资本引导才能快速发展,而科创版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不过,在王超看来,2021年的科创板很难再现2020年推出后的火热现象,因为几个更好的标的已经上市,科创板或将进入稳定期。时期。
2021年创业者的剑在哪里?
在长周期和短周期的交替运行中,创业机会始终存在。
事实上,一旦公众的观念和习惯发生变化,新的模式必然会出现。这种模式可能过去就存在,现在仍然存在。社区团购就是一个例子。
同时,在风吹之前,2021年的资金流向仍会受到当前市场潜力的影响。不少业内人士一致提到以下五个方向,这或许是当下最现实的市场反应。
1.人工智能方向
人工智能在某种程度上是万能的,因为几乎任何细分领域,生产关系、生产资料都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重构。
王然总结道,2021年最大的机会在于人工智能,而且是未来两到三十年可持续的机会。
过去,很多中小企业想拥有AI能力,把AI跑到云端,把网站搬到云端,但业务却没有搬到云端。
“这种行为就相当于在马车上安装了发动机,外表看起来光鲜亮丽,威武有力,但我不明白的是,马车即使装了发动机也无法跑得更快,而且成本还非常高。”王然这样描述道。
在自动驾驶领域,王冉比汽车更看好飞行汽车,因为它是一个重构的系统。
所有的技术创新都是有风险的。当能量密度问题解决后,人们就会更容易接受飞行汽车辅助自动驾驶。
杨戈分析说,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一个大浪潮。 2021年,芯片、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工业4.0仍将是重点发展方向。
2、直播带货
如今的直播,都是顶级主播的天下。当直播成为基础设施、供应链极其成熟时,将会诞生越来越多的直播时代品牌。未来,当零售企业主要以自直播为主时,他们将如何处理直播间与用户和商家的关系,如何索引和分配直播间,将在技术方面创造机会。
在直播品牌方面,平台已经在推广。
易观流通行业分析师陈涛观察到,直播电商虽然目前处于上升发展趋势,但交易额在电商平台中占比较小。为此,一些商家将目光投向了B2B,即直营工厂端阿里巴巴的1688平台已经在这样做,向零售商发货。
例如,直接使用工厂仓库或装配线作为直播间的背景,以增强可信度。 toB的直播利用工厂的背书和流水线上SKU的丰富来拉动销售。
杨戈还预测,2021年将会出现很多视频分发流量、运营和服务公司,其中一些可能是由传统流量和供应链公司演变而来。
平台方面,他认为2020年,直播领域的所有流量平台都会进行顶级主播的造神活动。 2021年,他们将与不同垂直行业进行差异化合作,比如二手奢侈品交易、母婴等行业。
3、消费(包括社区团购、新消费品牌)
2020年C端消费的一个重大变化是消费习惯向线上、经济实用转移,从消费中食品饮料、美妆护肤等低客单价品类的崛起就可以看出2020年的轨道。
杨戈观察到,2020年,民族时尚品牌和餐饮行业竞争过度。 2021年潮水可能会退去,同时会有下沉的趋势,从刚需商品转向半刚需商品,衍生服务将会增加。等待。
周文静对于未来一年的消费趋势比较悲观。她提醒消费品品牌在引流时要保持冷静。消费品企业实际上前10年都有回购,只有活到最后的企业才有定价和议价能力。
2020年流行的社区团购和私域流量,本质上改变了很多企业的销售渠道和结构,同时也改变了供应链和物流。
“2020年,大部分传统企业的分销模式仍停留在线下直营、代理营销的渠道,这些企业如果不转型,可能会面临淘汰。2020年只有少数企业会做出反应,他们将继续到 2021 年才会发展。”杨松题。
他判断,2021年社区团购将持续火爆,草根经销商可以学习社区团购的流量方式,自己完成转型,实现产业升级,同时避免垄断。
4. 下游市场
中老年人和下沉市场是不得不提的部分。
周文静看到,过去10年,中国的互联网社交产品都是针对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设计的。事实上,中年人经历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洗礼,逐渐养成了网上支付的习惯。他们的社交需求是存在的,但却被忽视了,尤其是当互联网迎来了老年人时代,这甚至是一项可以持续十年、二十年的生意。
2020年,杨戈走访了多个三四五线城市进行调研。他观察到,这些城市呈现出一个明显的趋势:传统产业去产能、新产业探索、新旧功能转型。
过去30年,包括互联网行业在内的中国传统制造业、房地产及房地产上游供应商出现产能过剩,而生物医药、新基建等新兴产业则面临进入门槛极高、产能不足的尴尬局面容量。 ,这时候就需要进行新旧产能转换。
“虽然从行业角度看,这似乎只是产能转型,但对于企业来说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原有的生产线无法使用,因此大量企业将面临兼并的问题收购和去产能将在未来3-5年发生很大的变化。”杨戈说。
5、品牌出口
陈杰一直在海外投资。他看到的一个趋势是,中国的新消费品品牌开始走向海外,从OEM转向ODM,从为国外品牌设计产品,到现在在海外打造自己的品牌,再到从进入大型电子公司。从在商家平台卖货到搭建独立网站卖货。
李子柒是国货出口海外十大新锐品牌之一。
陈杰表示,对于李子柒来说,直播、短视频只是内容营销方式,而这家公司本质上是一家食品公司。
“2020年的新政策是鼓励跨境电商开展B2B,这将有助于制造商快速将商品销往海外。”陈涛介绍,以前跨境电商出口只能是B2C模式。如果卖给国外的公司或机构,只能走一般贸易模式,流程长,需要审批的手续也很多。在目前的B2B模式下,即使国内厂商没有特定客户,也可以先将货物出口至海外仓,然后通过海外仓发货至本地。整体效率较高,最终不存在海外仓销售。货物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退回国内。
市场总是在变化的,可能是在一线市场和下沉市场之间,也可能是在东部市场和西部市场之间。
陈杰告诉我们,很多企业家在美国复制中国喜茶的模式,这可以想象为瑞幸的反操作:美国人觉得咖啡那么好,中国人怎么不喝呢?中国人觉得奶茶那么好喝,为什么美国人不喝呢?
“快乐柠檬现在在美国很流行。说到奶茶,中国和美国市场有很大的时差。如果我们最早的QQ奶茶是1.0,1:00就叫2.0,而喜茶、奈雪的茶是3.0,美国的奶茶目前处于1.5阶段。”陈杰说。
- - - / 结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