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你一个问题,你最喜欢的微信功能是什么?
柯博士觉得,对于手残的人来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微信提现”功能。 毕竟因为这个功能,让残星的人们避免了多少社会死亡的时刻~
当然,肯定有人对“微信提现”功能持“一点意见”。
比如微信为什么只能撤回消息2分钟。 可以延长一点时间吗? 为什么微信撤信息时出现文字提示? 为什么不在回忆功能中提醒对方已经看过呢?
接下来柯博士就为大家一一揭晓秘密!
为什么微信提现有2分钟的限制?
移动互联网时代将大家推入了一个异步信息处理的时代。 大多数人会在一段时间后处理消息。 相比之下,两分钟就显得有些短了,他们常常会遇到想要退出的时候。 才发现保质期已过。
说到这里,有人想问:“为什么要设限?能不设限吗?”
这里我们需要知道的是:
在双方的对话中,如果不设定退出时间,很可能会出现两个危害:
A. 对于一些已经发送了很长时间的信息,收件人很可能已经看到了。 如果此时发件人撤回的话,会让双方的关系更加尴尬,甚至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B、消息发送后,如果没有撤回时间限制,发送者可以轻易撤回任何历史消息,这会导致对话上下文不完整,影响用户体验。
“如果你设定了限制,那就设定限制吧。”
但为什么有两分钟的限制呢? 不能多一点或者少一点吗?
对此,微信产品团队进行了大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从消息接收者的角度来看,2分钟是一条消息从接收到阅读的平均时间长度。 提现时间在2分钟之内,这将最大程度地保持上下文完整,给人稳定的用户体验。
如果短于2分钟,信息发布者可能来不及意识到信息错误而错过撤回机会;
如果超过2分钟,消息被接收者阅读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发送者也无需撤回。
为什么微信提现时出现文字提示?
既然撤回信息给用户提供了一种“后悔药”,为什么他们吃完饭后会留下“某某撤回消息”的提醒呢?
答案是,如果收件人收到通知,但打开后发现没有消息,他就认为消息丢失了,要求发件人重新发送,这样会让双方都更加尴尬。
另外,在一些商务谈判或微信借钱等特殊场合,如果没有撤回信息的文字提示,可能会给对方的利益造成损失。
比如,知乎网友提到贷款问题:
为什么不在撤回过程中提醒对方已阅读过呢?
如果微信在撤回功能中提示对方已读,那么消息的发送者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是否撤回。 大家不都高兴吗?
事实上,收件人通常不希望发件人知道他或她是否已阅读该邮件。
例如,在常见的员工-老板群中,老板发送消息后,如果发现员工已阅读消息但没有回复(例如约会等),那么在日久微信上,什么老板会想到员工吗? 你也可以用 Kebo 来表示 Well。
但如果没有已读或未读的提醒,老板就不会知道员工是否在线,员工也不需要一直盯着手机。
这些设置背后的产品理念是微信不想给消息接收者带来压力。 微信比发送者和接收者更注重接收者的体验。
这次,你知道“微信提现”功能背后的设计思路吗?
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