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广告关闭13个步骤点击16次只能关闭六个月

2023-12-14
来源:网络整理

“原来朋友圈广告是可以关掉的,但这十几步太难了,我忘了怎么再关掉了。” 一位微信用户在接受《消费者报告》采访时无奈说道。

2015年1月,微信正式在朋友圈推出商业广告。 首批投放3个广告,每个广告针对1000万用户,总计3000万条广告。 从此,朋友圈广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用户对朋友圈中出现的广告反应不一。 他们从未停止过质疑朋友圈广告是否侵犯隐私、难以关闭的问题。 据《消费者报告》统计,想要关闭朋友圈个性化广告,至少需要经过13个步骤、点击16次,而且只能关闭六个月。 许多用户甚至不知道他们可以选择自由关闭它。 朋友圈广告。

针对微信朋友圈广告投放问题,《消费者报道》向腾讯微信业务公关负责人发出采访信,但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侵犯隐私?用户抱怨朋友圈精准广告推送

“微信怎么知道我是吃货?我打开朋友圈经常看到美食广告。” 微信用户云平(化名)告诉《消费者报道》。

据云平介绍,他平时喜欢做各种菜肴,也关注很多与美食相关的微信公众号。 云萍提供的几张朋友圈截图显示,近五天,她的朋友圈里出现了CoCo奶茶、伊莲慕希等食品的广告。 更让云萍不安的是,奶茶广告推荐的店就在她的住址附近。

无独有偶,另一位微信用户小程(化名)也表达了朋友圈广告与自己日常喜好重合度高的问题。 作为一名数码产品爱好者,小程的朋友圈里经常出现数码产品的广告。 “不仅有数码产品,我和朋友在微信上聊成人教育,不到两天朋友圈里就出现了考研机构的广告。”

▲ 微信朋友圈各类商业广告

便民圈微信广告朋友做什么用_朋友圈便民推广_微信朋友圈便民做广告

《消费者报告》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微信用户都有在朋友圈收到广告的经历。 对于微信这样的私密社交软件来说,频繁出现的朋友圈广告似乎正在侵犯用户的私人领域,让一些用户无法接受朋友圈广告的存在。

不过,腾讯否认用户质疑微信侵犯隐私。

6月1日,被认证为“微信官方辟谣平台”的微信公众号“谣言过滤器”发表了题为《你的微信被监控了吗?》的文章。 伪造的! 文章中,腾讯微信团队公开表示:“聊天内容属于用户的通讯秘密和个人隐私,微信不会监听用户的聊天记录,腾讯也不会监听用户的聊天记录来推送广告。”

文章还指出,腾讯的广告标签是针对用户群体而非个人用户。 “一般来说,广告商会选择将广告投放到设定的目标人群,而通常投放的人群非常广泛,因此用户很容易收到与他们日常聊天/浏览内容‘正好’相似的广告”。

关闭朋友圈广告:至少 13 个步骤和 16 次点击

虽然腾讯否认监控用户信息,但这一说法似乎并没有真正打消用户的疑虑。 那么,朋友圈广告可以关闭吗?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事实上,点击广告右上角的“我不感兴趣”只能屏蔽单个广告。 如果你想关掉朋友圈广告,还得经历更复杂的步骤。 但现实是,很多用户根本不知道朋友圈广告可以关闭,也不知道如何关闭朋友圈广告。

▲点击广告右上角“我不感兴趣”只能关闭单个广告。

《消费者报告》尝试关闭朋友圈广告,发现至少需要13个步骤和16次点击。 具体步骤如下:

打开微信App-点击“我”-点击“设置”-点击“关于微信”-点击“隐私保护指引”-点击“第九条其他”-点击“隐私政策”-点击“广告”-点击“关于”广告”-点击“如何管理您看到的广告”中的“管理”-点击“登录”-选择QQ/微信登录-关闭“个性化服务设置”4个相应按钮。

▲关闭朋友圈广告至少需要13个步骤和16次点击

上述关闭朋友圈广告的过程,总共需要13个步骤,16次点击才能完成。 如果选择QQ登录,还有“一键登录”“允许打开其他应用”“登录”等步骤,点击19次即可关闭朋友圈广告。

“原来朋友圈广告是可以关掉的,但这十几步太难了,我忘了怎么再关掉了。” 云萍告诉记者。 《消费者报告》发现,关闭朋友圈广告过程中的一些按钮被放置在页面底部或穿插长文。 字体普遍较小,用户不仔细查看很难找到相关入口。

值得注意的是,完成上述13步后,只会关闭朋友圈中的个性化广告,且有效期只有六个月。 用户无法永久关闭朋友圈广告。 过了有效期,用户需要重复上述步骤才能再次关闭。

▲广告个性化管理只能关闭六个月

此外,在朋友圈广告个性化管理页面的底部,腾讯还注明“该服务关闭期间,您仍然可以收到一般投放的广告”。 也就是说,关闭个性化服务后,用户收到的广告只会相关性降低,但并不意味着广告就会消失。

▲关闭广告个性化服务后,您仍然会收到各种广告

《消费者报告》指出,微信用户注册时需同意《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 其中第7.3.4条规定:“腾讯有权决定将本软件用于商业目的,包括但不限于开发、使用本软件的某些服务以及第三方进行推广。” 在协议中,腾讯承诺,用户可以根据系统设置选择屏蔽或拒绝接收相关促销信息。

然而,实现这一承诺并不容易。 《消费者报道》试图在微信APP中找到一个完全关闭朋友圈广告的按钮,但没有找到相关设置。

▲《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承诺屏蔽、拒绝接受广告

“微信关于关闭广告的设置不合理,如果软件协议规定用户可以屏蔽、拒绝接收广告,但实际上却无法关闭,那么这就是违约行为。” 律师、知名法律博主郭晓明告诉《消费者报道》。

微信朋友圈便民做广告_便民圈微信广告朋友做什么用_朋友圈便民推广

郭晓明进一步指出,企业向用户提供免费App服务并进行商业活动可以理解,但永久关闭广告是不现实的。 但由于微信可以随时向用户推送广告,并且用户协议中有选择拒绝广告的承诺,因此用户应该享受同样的待遇,只需几个简单的步骤即可关闭广告。

微信盈科(微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金林律师认同上述观点:“关闭广告推送的程序设置是腾讯为用户提供的互联网服务之一,确实有必要‘使程序变得复杂。” 会给用户带来很大的不便,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确实不合理。”

针对上述微信朋友圈广告问题,《消费者报道》尝试联系微信官方客服。 对于“如何屏蔽朋友圈广告”的问题,“腾讯客服”微信公众号机器人客服给出的答案是“选择广告右上角的【促销】>【不感兴趣】”关闭当前广告。” 至于如何永久关闭广告,机器人客服没有给出相应的答案。 《消费者报道》多次拨打腾讯客服电话,但未能接通人工客服。

针对微信朋友圈广告投放问题,《消费者报道》向腾讯微信业务公关负责人发出采访信,但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面对互联网信息霸权,消费者只能忍受吗?

2015年1月,微信正式在朋友圈推出商业广告。 首批投放3个广告,每个广告针对1000万用户,总计3000万条广告。 从此,朋友圈广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朋友圈广告带来的各种问题,如隐私问题、霸王条款等,也困扰着亿万微信用户。

事实上,朋友圈广告只是当今互联网信息霸权的冰山一角。 精准的广告推送、大数据的熟悉、无法屏蔽、关闭广告信息……用户一旦开始使用App,各种霸道条款就会随之而来。 当企业利用先进的大数据和算法技术试图更好地“理解”用户时,也需要考虑这样的精准服务是否会超出用户的正常预期,让用户感到不安和不安。

对此,郭晓明指出,在涉及用户信息安全、个人隐私等问题时,互联网企业普遍会设定冗长的电子协议,并夹杂“霸王条款”,诱导甚至“强迫”用户检查信息获取情况。并授权使用,未经授权。 监控甚至利用用户个人信息来规避法律。 如果用户举报自己的隐私权受到侵犯,互联网公司就会以获得用户授权为由逃避责任。

在国外,早就对个性化广告处以巨额罚款。 2019年初,美国互联网巨头谷歌因违反2018年5月生效的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关于数据隐私保护的相关规定,被法国数据保护监管机构CNIL处以最高5000万欧元的罚款。 。

不过,可喜的是,随着人们个人信息权利意识的提高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我国网民的权益将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

马金林律师指出,我国法律对个人网络信息的保护日益完善。 新通过的《民法典》专设“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一章,有更详细的规定,包括电子邮件地址、健康信息等、行踪信息等都被纳入个人信息范畴。 。 未来,互联网企业在获取和使用用户上述信息时将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 一旦出现过度处理,就有侵犯用户隐私的风险。

《消费者报告》认为,互联网企业在涉及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上,应增加算法技术的透明度,赋予用户自由选择和控制个人标签的能力。 同时,消费者一旦遇到互联网平台侵犯其信息权的问题,也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