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保护法》将于明天(1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系统全面的法律。其中明确指出: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滥用面部识别技术、大规模数据处理等。
随着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公安机关也不断加大对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打击力度。然而,仍有不法分子不择手段窃取公民个人信息。
快递订单批量销售,母婴品类最“抢手”
《快递回执》是快递公司在寄递货物时用于记录寄件人、收件人、货物种类、价格等相关信息的单据。需要贴在快递包裹上。快递收据包含收货信息。收件人的姓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和其他私人信息。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快递订单目前在网上批量销售,明码标价,情况十分猖獗。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该格式的播放。
推荐观看央视新闻
记者尝试在百度贴吧输入“快递”、“刷脸下单”等关键词后,出现了很多相关的分类组。为了避免打击,犯罪分子会使用一些暗号。快递信息通常称为“料”“菜”等缩写。
在“快递吧”内,一名网名以os开头的人发布了“领取食物,来机构联络”的广告,并留下了联系方式;另一个人发布了广告“连接,提供历史记录,可以测试”。据记者了解,快递订单分为“实时”和“历史”两种,而实时订单也是最流行的所谓货源。
记者通过即时通讯软件联系到了多位买家。其中一位名叫“橙子”的人给了记者一份报价单。 1000条以上实时订单价格为3.5元/条,优质订单价格为4元;历史订单价格为3.5元。只收汽车配件、童装鞋帽、化妆品,每票1.5元。
记者联系了另一位卖家。这位名叫“悟空”的人声称,他手中有数十万历史快递订单,货源是物流“云仓”;当记者表示要验货时,对方发来了多张面单的照片,上面有消费者详细的个人信息。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他还给记者发了一份文件,按照化妆品、母婴、服装等分类,其中包括数百人的姓名、购买的商品、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隐私信息。消费者。 ,甚至产品的价格。网络安全专家万仁国表示,该快递信息可能是在消费者下单购买商品当天就已售出。
快递信息泄露成“网购理赔”诈骗的帮凶
据记者调查,被盗、贩卖的快递信息除少量可能用于定向营销外,大部分都会被诈骗分子利用。很多人因为个人信息泄露而遭受“精准”诈骗的财产损失。
网络安全专家万仁国告诉记者,犯罪分子之所以偏爱购买母婴、化妆品、服装等品类的快递单,是因为它们的“转化率”最高,这意味着这些人群更容易被骗。欺骗。
诈骗者在获取个人快递信息后,通常会冒充“电商客服”或“快递员”。他们使用的诈骗手法包括“发送退货链接骗取银行账户信息”、“快递丢失、商家索赔”、“产品有问题,联系退款”等类别。
其中,“网购索赔”是较为常见的诈骗类型。 9月23日,“UP主举报30分钟被骗16万元”的话题成为热搜话题。据受害人讲述,当天她接到一个自称是申通快递员的电话。对方表示,因为快件丢失了,需要索赔。在冒充快递员的骗子一步步引导下,30分钟内受害人被骗16万元。
记者了解到,一张快递单实际上可以泄露很多个人信息,比如一个人的姓名、电话号码等。通过电话号码,还可以找到微信、支付宝等账号,以及家庭或工作地址、消费习惯、经济信息、能力等信息。
网络安全专家万仁国:(骗子)根据你票上的名字、你购买的物品、你的手机号码、你所在的地区,大概就能猜出你(你)是谁。然后人们可以根据面板上的信息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促销(或欺诈)。
不法分子“卧底”快递公司,大量信息被出售
快递单上的个人信息是如何被盗卖的?浙江宁波警方近日破获一个非法获取并倒卖快递单据信息的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查获快递单据照片2万余张。
今年9月初,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一家进口外贸公司向警方反映,该公司接连收到消费者投诉,称大量个人信息被泄露,一些顾客被骗了。
据警方介绍,为了获取快递中包含的个人信息并获取非法利益,该犯罪团伙甚至通过临时工的方式进入快递公司。然后,他们利用分拣快递包裹的机会,偷偷拍摄快递单的照片,进行整理,并在网上转售。
掌握大量线索后,宁波警方展开抓捕行动,共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查获快递单照片2万余张。
普及隐私表,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水平
据了解,快递行业早在2017年就推出了隐私表服务。与常规快递单相比,隐私表可以用二维码或星号隐藏用户的关键个人信息,基本可以保证个人信息不被泄露。然而,隐私面板目前尚未得到广泛应用。这是什么原因呢?
专家介绍,隐私表格在快递行业应用不广泛的原因是部分用户在寄快递时不自觉勾选方框或者使用不方便。此外,使用隐私表格也会给快递员增加额外的工作量。 。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伟:最重要的是要考虑成本问题。因为现在快递行业发展很快,如果使用隐私形式,就需要专门的终端识别设备。另外,对于快递员来说,如果拿到隐私表,需要扫描二维码才能完整显示,这可能会让快递效率降低。
据国家邮政局中国快递大数据平台监测,去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800亿件,快递行业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专家表示,快递企业不仅要注重投递效率,还应进一步普及隐私表的使用,提高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水平。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伟:《个人信息保护法》在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中还专门提到,在处理个人信息时,应当对个人信息进行相关操作。个人信息,例如加密、解密和解密。身份识别是一项基本的技术安全措施。所以对于平台来说,现在(法律)已经专门明确了,这是他们的义务。过去,隐私声明可能是平台的一项额外义务,但现在它已成为一项法律义务。
专家表示,为了保护快递用户的个人信息,除了提倡隐私形式外,快递企业还必须不断加强内部信息安全管理,多管齐下才能保护快递用户的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