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爽点可视化引流:短视频如何助力小说阅读APP吸引数万点击量

2025-01-12
来源:网络整理

利用网络文章“创点”可视化吸引流量

这些以短视频形式呈现的网络小说,要么抓住了“好玩点”,要么抓住了小说的高潮。有些短剧的服装、化妆、道具都非常精致,目的是吸引用户使用小说阅读APP。 B站上,有网友编辑了此类小说的广告合集,浏览量已达数万。不少网友表示“看得津津有味”。

“这种网络短视频最早是由一位小说作者自己创作的,一度日销量数万元,登上了销量榜首。后来很多作者和平台纷纷效仿,想要达到通过这种方式吸引流量。”作者顾晓说。网络作者苏珏也认为,这就像广告公司拍摄宣传视频一样。读书APP聘请广告公司拍摄短视频嵌入广告,这与之前微博、微信公众号上的文字小说吸引流量是一样的。

拍摄小说短视频的投入很大。顾晓透露,抛开演员、服装、化妆、道具等成本,光是放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起拍价格就在1万到2万元。 “拍摄需要团队和资金,所以现在基本上都是网站组织拍摄或者运营。对于作家来说,这些成本太高了。”不过,随着短视频用户规模的扩大和习惯的养成,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小说阅读平台通过发布小说短视频来吸引流量。 “在流量如此珍贵的当下,网络短视频的爆发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短视频账号甚至可能出现像电视剧一样连载网络摘录的情况,也可能出现大规模的用户模仿视频,那就是,用户表演,模仿小说情节。”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夏烈表示,这种将“看点”、套路转化为剧情短视频,利用视听手段传播或推广网络小说的方式,就连版权销售,其实也颇具工业智能。 “人们对视听比文字更感兴趣。利用视听手段刺激观众重新阅读小说,是扩大网络作品影响力的非常有力的方式。”他认为,剧情短视频也给传统文学带来启示。

小说短视频_短视频推荐小说_视频短小说周林虎

讲故事的短视频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这些以卖小说为目的的自制小剧场和片段翻拍,真的能走向未来的网剧吗?

有专家认为,这些视频的吸引力恰恰在于“短”,“凝结才是本质,长了就是‘雷剧’”。苏珏认为,这类视频更像是短视频段子的演变,强调情节反转,而非完整的叙事。而且这些小说本身质量也不达标,根本不存在翻拍成网剧的可能。夏烈认为,这类短视频的时长功能决定了它是广告式的,作为扩大传播、刺激小说阅读的辅助手段。

看似短小简单的本土剧或网络短视频,实际上也存在着与备受诟病的网剧同样的问题,比如演技尴尬、剧情雷同、制作粗糙等。不过,短剧情视频或“笑话”视频的流行也有内容制作者应该关注和思考的地方。夏烈认为,段子是具有互联网时代特征的创作,但目前缺乏优质作品,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热播的网剧《长安十二时辰》其实源于笑话。该剧原著小说作者马伯庸最初构思这部作品的灵感源自知乎上的一个提问:“如果让你为《刺客信条》写剧情,你会把背景设定在哪里?”在这个问题下,马伯庸不到三千字的回答,描绘了一幅盛世长安的图景,得到了两万多名网友的点赞。不过,最终被影视翻拍的并不是这段,而是马伯庸后来据此写的小说。夏烈介绍,早就有业内人士指出,根据小丑创作改编的剧情短视频应该是此类作品的内容重点。 “通常一个笑话都有情节、有故事核心、有改编的基础。但能否变成剧型短视频,麻烦就在于转换。短剧型的盈利模式是什么?”如果是一两分钟的视频,有多少人愿意为自己的作品付费?”

小说短视频_短视频推荐小说_视频短小说周林虎

文化人要坚守文艺最高线

不难发现,这类网络短视频实际上是酷炫网络小说模式的翻版。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邵彦军认为,过去的现实主义文学应该像镜子一样反映现实,将复杂的现实赋予文学形态,从而帮助读者理解世界的本质。对于网络文学来说,读者不是靠它来认识世界,而是需要靠它来应对世界。遵循这个逻辑,就会出现提取“亮点”的短视频,并以用户习惯观看的方式呈现。

网络小说、视频、地方戏剧的流行,是否是一种文化消费的降级?夏烈认为,目前看到的短剧情视频的主要市场仍然是“抄底”。 “它们和网络文学艺术特别相似,这种媒介决定了需要兼顾各个层面的文化品味,这并不意味着文化消费的降级。”在他看来,互联网让每个人都能以低成本享受到文化内容,而且在界面上弥合了很多鸿沟,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但只看到大量人上网带来的巨大流量和背后的盈利模式,纷纷做屌丝文艺的行为就需要反思了。 “要让网络文学艺术逐步提高,精英文学作者和学者必须积极介入,引入高层次的文化品味,积极引导网络文学艺术。每个人都有权利享受这个时代的文化,有时文化也包容性会降低最低限度,但文化人可以坚守最高线,采取‘介入疗法’,五年十年,生态就会改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