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前遇到媒体人时,总是会问哪里玩?我们现在见面时,我总是问生意好不好?更难能可贵的是,一些自媒体人已经自己创业了,而且方向都是小程序。说到小程序,我觉得百度应该是一个先行者。
记得 2014 年,当李明远宣布百度将推出面向商家的移动解决方案时,我就觉得这个产品太棒了。然而,由于各种因素,最终,百度直饮并没有发展起来。如果它发展起来,也许在今天的移动商业生态系统中,百度可能会实现电子商务的梦想。当然,没有如果。
在我的理解中,任何一个有流量入口的企业,都可以实现小程序的商业生态发展。当然,这也要靠云计算等软实力的加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流量入口都能实现小程序生态的建设,因为影响这方面的因素很多。
首先,在企业基因方面,小程序生态要符合自我调节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基因,随着市场的不断壮大和品牌的不断塑造,这些基因在大众心中形成了一种内在的认知。如果从小程序方面来说,那些脱离自身商业生态或违背自身品牌理念的所谓产品,在商业转型方面可能就很难了。
其实很多产品自己做不到,别人可以做,除了大势所趋之外,最重要的是对自己在企业内部定位的认知和理解。摩托罗拉并不缺资金也不缺技术,但在芯片方面,它做不了后来者英特尔,首先是自身原因,产品线多,不能专注于芯片领域投入巨资和技术;第二个是专注。为了在芯片上超越摩托罗拉,英特尔坚持在芯片领域投入,并坚持自己的复杂指令集系统发展方向。当时,Sun 和 等公司选择同时简化指令集开发,最终导致了市场的碎片化,因为他们开发了自己的市场,无法形成一个整体,也无法帮助消费者水平再次提高。
专注于自己的领域,是企业长期做下去的前提,小程序也是如此。
另一方面,在中国,小程序的概念提出后,许多初创公司联合起来从事开发。如果没有强大的生态基础来支撑,最终将是短暂的,因为这涉及到消费的中心化兼容。一家创业公司不可能发展出一个原生的草根系统,自己做个小程序,这个小程序已经垂死了。
其次,依托现有的超级平台做小程序是大势所趋
微信、360、百度、今日头条等都在布局小程序,这是因为其人群覆盖率巨大,尤其是微信。
作为全国性应用,微信的日活跃用户超过 10 亿,其覆盖的用户范围广,体现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如何通过生态的闭环方式释放这些需求,然后小程序的连接效应就出来了。吃喝玩乐、衣食住行都可以通过微信这个平台来实现。
现在很少通过第三方应用商店下载我需要的 app,浪费时间;其次,我觉得它占用了我手机上的空间。你只需要在微信上搜索相关服务需求关键词,小程序基本就会出来,好用、简单、高效。
基于微信这样的超级平台,开发用户需要的小程序,不仅能获得官方的工具支持,如果开发的小程序有创意,还可以获得流量支持等等。在微信公开课活动中,张小龙分享了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产品理念,那就是不打扰用户,让用户主动选择自己需要的。
360 还将在两天后举办小程序发布会,主题为【360 小程序公测大会】,预计会利用 360 的多端优势,为小程序开发者提供替代资源支持。
虽然错过了直达的先天机会,但百度凭借数亿用户覆盖率和国内最大搜索引擎的优势,在小程序方面也做得不错。例如,帮助合作伙伴开发小程序,在自己的产品矩阵(如信息流)中呈现应用场景,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提高转化率。此外,它还与车企一起推出了车载智能小程序,以满足用户在车载场景下复杂的陪伴需求。在支持开发者方面,也为小程序应用的构建、开发、托管和运营提供了一套闭环的服务解决方案。
第三,小程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得到平台资源的大力支持
随着大型应用的兴起,其背后的商业模式的成功也导致开发者竞相模仿它们。比如很多开发者模仿拼多多的商业模式,把买单小程序放在微信上,老实说微信资源不支持,甚至可能直接下架。因为它给微信生态带来了重复多样的产品,让市场变得混乱;其次,它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时间,降低了用户体验;第三,没有创新的意图,这与微信的产品生态发展理念背道而驰。
所以,想要让你的小程序能够获得微信这样的平台的资源支持,就必须走差异化路线谋求发展。而在微信增量流量的背景下,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毕竟,在给予了 、拼多多等小程序流量资源支持之后,所剩无几的流量已经所剩无几了。
最后,小程序虽然很受欢迎,但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流行起来
作为一种新的连接形式,小程序的大规模发展带来了 app 的逐渐消失,估计未来应用商店将成为过去。也许未来只会有微信手机呢?我不这么认为,或者如前所述,企业还有发挥基因的空间。毕竟,从产品内容和形式上来说,都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没有一个平台可以解决所有的接入问题。
而在小程序方面,用户的使用习惯还没有真正形成。毕竟,在用户体验丰富度方面,小程序还不如 App 好用。或许再过几天,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和市场意识的不断提升,小程序的春天就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