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电商平台先用后付功能引发争议:开通容易关闭难,消费者需谨慎使用

2025-01-14
来源:网络整理

“双11”竞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先用后付”的支付功能。激活后,可以直接0元下单,等到收到货再付款。但这一功能却遭到了很多消费者的不满。例如,一键误打开后很难找到关闭的方法,无密码支付增加了误购的风险。

经过亲身测试,记者发现,“先使用,后付款”简化了网购流程体验,但存在“开启容易、关闭复杂”的问题。记者采访电商平台和卖家后,梳理出“先用后付”的四个问题。消费者在激活该服务之前仍需要三思而后行。

问题1:如何开启和关闭“先用后付费”?

近段时间,全国消费者逐渐发现,网购时意外激活了“先用后付款”功能,后续购买时默认使用“先用后付款”的支付方式。然而,更让消费者难以接受的是,“先用后付费”的关闭功能比较隐蔽。如果想关闭,需要等待“先使用,后付款”产品完成收货并结束售后服务。

对此,国内某主流电商平台告诉记者,“先使用,后付款”的激活有明显的消费者提醒,并提供了三种激活方式:消费者下单时,需要点击“先使用,后付款”。 ”,同意协议后激活;订单支付成功后,进入设置页面自行激活“立即使用,稍后付款”功能,部分消费者会弹出层建议激活,使用;现在,稍后付款,然后点击确认后再激活。

但记者发现,“先用后付费”的激活很容易被忽视,各大主流网购平台也存在“激活容易、关闭复杂”的通病。以国内最大的网购平台为例,记者发现,价值20多元的产品订单默认为“先用后付款”。咨询客服后,他被告知,之前已经一键开通了“先用后付费”功能,以后会默认使用。客服还表示,很多用户不小心激活了却忘记激活。

“现在使用,稍后付款”的激活几乎是一键轻松完成,但关闭它却需要费很大的力气。记者需要找到“设置”-“付款”-“立即使用,稍后付款”三层页面才能找到关闭按钮,但系统以“有履行订单”为由未能关闭。

记者尝试关闭“先用后付费”功能但未成功。

记者在另一平台也遇到类似情况,但在默认“先使用,稍后付款”的支付页面上,更换其他支付方式的迹象更为突出。

问题二:“先用后付费”为何流行?

支付分怎么使用_支付分怎么使用_支付分怎么使用

虽然“先用后付费”在今年“双11”期间引起了不少争议,但这并不是一个新功能。无论是租赁充电宝、共享单车等服务,本质上都是“先用后付费”。

早在2005年,欧洲就出现了“先用后付”的雏形——Buy Now Pay(简称BNPL),通过匹配与担保平台和零售有合作关系的付款人,提供“先买后付”服务商人。后来 Pay也提供了类似的服务。

一位资深B端卖家告诉记者,国内电商领域的“先用后付”政策最初是从B端购买开始的,后来作为“商家福利”在C端用户中流行起来。据悉,商户需要额外付费才能使用该平台提供的“先用后付费”服务。不过,为了在今年“双11”期间争夺更多用户,平台将降低费用。大量商户选择“先使用,后付款”服务来添加此功能。进入公众视野。

“先使用,后付款”逐渐成为国内电子商务的主流方式之一。

例如,淘天集团宣布,“双11”期间,将为参与大促的淘宝、天猫商家免费提供“先用后付”服务。对于大促前已签约“先用后付”服务的大促商家,店内支持“先用后付”的产品免收软件服务费。小红书商城还推出了微信支付的“先用后付”功能。用户微信支付信用评分达到650分以上即可享受此功能。

“双11”期间,携程还推出“先店后付款”功能,让用户“0元下单”。用户可以提前预订酒店预售套餐,无需立即付款,预订后将计入账单。每月开始付款。若用户行程发生变更,可在不预订的情况下取消订单,并退还款项。目前,携程“先店后付”已覆盖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平均每天覆盖300家酒店集团9万个酒店套餐产品。

“相当于电商平台推迟了与商家的结算周期,平台适当承担了一些风险,刺激了用户的消费意愿。”卖家说。

问题三:“先用后付”属于小额贷款吗?

有消费者担心,“先用后付”功能似乎与花呗等互联网信用服务有关。会影响他们的信用吗?该平台向记者承诺,“先用后付”是一种消费支付方式,与花呗、借呗等互联网信贷或信用卡贷款无关。

据介绍,“先用后付”是平台为信用记录良好的消费者提供的专属服务。在一定信用额度内,消费者可以先以0元下单,然后在付款到期前选择付款或退货。如果到期时没有有效付款,系统将自动扣留付款。

支付分怎么使用_支付分怎么使用_支付分怎么使用

记者了解到,国内各大电商提供的“先买后付”通常基于微信支付积分、蚂蚁金服信用等信用评分数据,与银行信用数据无关。例如,淘宝开通“先用后付”的条件是芝麻信用。 550分及以上积分,单笔订单“先用后付”上限为3000元。

问题四:“先用后付”如何避免损失?

初衷是为了刺激消费,减轻消费者的短期购物压力,但“先用后付”还处于营销初期,不少消费者在不经意间遭遇了“哑亏”。

去年,武汉一名老人在购物时误点击“先用后付”。他本来想加一把椅子到购物车,没想到下单竟然是0元。老人以为自己没有看到付款页面,因为他没有看到。买了然后货到了才意识到。商人因与老人在运费等问题上未达成一致而诉至法院。商家要求老人支付运费、律师费等费用共计1200余元。最终,经法院调解,老人赔偿了商家1000元损失。

在“先用后付费”的负面评论中,大多数对激活过程几乎不敏感,有的平台甚至采用“诱导”激活的方式,这对于不熟悉网购的用户群体并不友好。

一旦激活,“立即使用,稍后付款”将成为默认付款方式。

因此,江苏省消保委也呼吁“先用后付费”能够“一键开启”、“一键关闭”,否则涉嫌侵犯消费者选择权和消费权。知道。同时建议平台开通信用消费性质的功能时,应采用弹窗或红色加粗的方式进行醒目提醒。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对“延迟”操作的重新确认提示和售后系统安排,为消费者解决“延迟点击”带来的问题。退货和退款很难证明。

“在产品体验上,我们仍然保持强烈的推荐激活提醒,明确征得消费者同意后才支持。此外,我们还会继续加强用户端提醒,消费者使用后‘立即使用,稍后付款’ ”,强烈提醒表达“确认收货后付款”等提示来提示产品逻辑,相关电商平台负责人表示。

(上观新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