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带领公司成功登陆港交所,开启全球路演新征程

2025-01-14
来源:网络整理

薛芳,《深网》作者

这一次,包凡和他的华兴资本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2018年9月27日,香港风和日丽,华兴资本正式登陆香港联交所。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身穿西装、皮鞋,露出标志性的笑容。他与高级管理人员一起出现。红杉资本中国创始合伙人沉南鹏、 创始人李士墨、工银国际董事长丛林、雪湖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子明等出席了上市仪式。

华兴资本成立已有13年。它已从早年的投资银行转型为专注于新经济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机构。业务涵盖私募股权融资、并购重组、证券承销与发行、证券研究与交易、投资管理等。等待。全球设有4家分公司——上海、香港、纽约和北京。

上周,包凡和他的高管开始了全球路演,在香港两天,在美国三天。五天内,他们会见了140家投资机构。投资人多次问包凡“为什么要上市?”华兴资本的回答简单而直接,“当我们决定融资的时候,我们就注定要上市,因为我们想要大的发展。”华兴资本战略发展部总监项伟告诉腾讯《深网》。

从华兴的历史来看,这两笔融资与华兴两条业务线的推出有关,一条是华兴的港股和美股证券业务,一条是华兴的A股证券业务。这些业务线的拓展,让华兴逐渐壮大。

纵观华兴资本十几年的发展,2012年京东15亿美元融资奠定了华兴在中国投行行业的地位;让华兴在中国投行圈独树一帜的,是2014年本土企业在香港和美国的IPO。而2015年的几起本土大并购,让华兴资本成为本土投行圈最受关注的资本。

如今,华兴资本已从早年的精品投行转型为服务新经济的一站式投行。包凡一直押注一个可能性,“未来中国经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相应的,中国的资本市场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之一。在这个前提下,中国一定会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之一。”诞生世界一流的金融机构或世界一流的投资银行。”

采访中,包凡态度谦虚、谨慎。他并不是特别确定这家世界级投行未来的机会一定属于华兴资本。然而,从华兴资本诞生的第一天起,包凡就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关注本土新经济企业成长

2000年3月,包凡加入亚信科技,担任首席战略官,负责亚信科技的投资、并购和战略合作工作。亚信科技是一家堪称“中国互联网公司鼻祖”的公司。 1993年由田溯宁和丁健在美国创立。亚信科技是中国互联网从野蛮时代走向黄金时代的推动者,被誉为“中国互联网的建筑师”。亚信科技先后承担了国内六大国家骨干网项目的建设。

在亚信的时候,包凡接触到了很多中国本土的高科技企业家。这些初创公司的成长速度非常快,增长率高达百分之几百。这种现象在传统领域是不存在的。但没有人从投资银行的角度帮助他们。创业公司的现实需求让包凡产生了创业的想法。 2004年,包凡离开亚信科技,并于2005年创立华兴资本。

“我创业的时候就说我要做中国人自己的投行,很多人都说我疯了,说民企不可能做投行。当时我没有钱,没关系。”包凡曾为企业家做过演讲。记者说。要知道华兴资本当时做这件事有多难,只要看看它在赛道上的竞争对手,包括中金公司、中信银行、摩根士丹利、高盛……

创业初期,我在建国门外21号国际俱乐部借了一间房间作为办公室。员工只有两个,一个是包凡,另一个是清华大学毕业的女孩。她主要做两份工作,一份是分析师,一份是秘书。工作环境十分艰苦,包凡总是在俱乐部大堂接见客户。

华兴资本成立初期,包凡将其定义为新型投资银行。他想做的就是帮助企业制定融资、收购、并购或出售公司的计划,并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定制全面的解决方案。华兴资本只关注TMT(科技、媒体和通信)、医疗保健和消费品三个子行业。 TMT领域已经到了新经济的地步。

近年来,有人把以信息网络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称为“新经济”。在中国,代表新经济的企业成长更多依赖国外风险投资的“输血”,盈利模式建立在庞大的用户基础之上。

包凡告诉腾讯《深圳网》,华兴资本成立第一年只下了两笔订单。华星的第一个客户是中星微,是亚信科技的丁健介绍给包凡的。此次合作的基础是包凡。中星微当年看中了包凡银行家的履历,为了接手这个案子,中星微兼职了一年的CFO。

1993年,包凡毕业前夕,摩根士丹利到校园招聘。当时包凡并不知道摩根士丹利做了什么。麦肯锡同时在招聘,很多学生选择去麦肯锡。但包凡选择了摩根士丹利。他喜欢高压、快节奏、注重结果的工作,这让他感觉很刺激。

包凡进入华尔街23号摩根士丹利。他真切地感受到了华尔街对美国的影响。金融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就像心脏对整个身体的影响一样。在《摩根,华尔街之子》中,他了解银行家在美国经济崛起中的作用。老摩根的名言“以一流的方式做一流的生意”,他至今记忆犹新。

离开摩根士丹利后,他去了瑞士信贷银行,在那里担任了七年的投资银行家。他取得了成绩,成为多家跨国公司的财务顾问,帮助这些公司进行融资、银行贷款、并购和重组。在其投资银行生涯中,包凡已为客户融资超过70亿美元,并完成了超过600亿美元的国际并购。

京东上市股票代码多少_京东上市敲钟龚小京_京东上市

华兴资本成立的前三年,一个关键词就是生存。 2005年,华兴资本迁往商都国际。今年包凡下了七单,到2006年,华兴资本已成为资本市场上的一颗明星。陈一舟的千橡互动融资4810万美元,余宇、李国庆的当当网融资2700万美元,周鸿祎的奇虎2500万美元,这些数字的背后,都有包凡的影子。

《纽约时报》撰文称,对于包凡来说,能够在一家蒸蒸日上的初创公司赢得朋友的信任,一直是华兴资本发展的有利支持。包凡对此并不回避,“我很早就发现了这群人,和他们成为了朋友,然后一起长大。”这就是包凡讲述的华夏复兴的故事。

华尔街新经济企业代言人

2012年,华兴证券在香港成立。经过2010年到2011年的上市浪潮后,包凡发现自己以前的很多客户都已经上市了,与他们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他认为,随着市场越来越透明,未来仅靠私募融资和并购不足以成就大事。

在香港华兴证券成立之前,华兴资本进行了历史上的首次融资。这对于当时包凡和华兴资本来说都是一个重大决定。当时,全体高管团队在杭州郊区召开会议。关于是否在美国和香港开展证券业务存在很大争议。最终,包凡做出了决定。

随着华兴资本证券业务的推出,包凡显然距离自己成为本土世界级投行的梦想又近了一步。当然,还有一件事成为华兴香港证券成立的催化剂。

2010年12月8日,当当网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当日收盘价为29.91美元,较发行价16美元上涨87%。李国庆认为投行故意压低当当的定价,他和摩根士丹利的员工在微博上吵了一个月。包凡感叹道,“欧洲支持了罗斯柴尔德,犹太人支持了高盛,国企支持了中金公司。中国企业家,谁是你们在华尔街的代言人?”

2012年,包凡考虑在香港进行IPO业务。他想到从摩根、高盛、瑞信挖人,于是找到了林家昌。林家昌是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香港人,已在瑞信工作了15年。

林家昌和包凡从1997年就认识了,当时包凡在瑞信工作。刚从斯坦福毕业的林家昌去瑞信面试,包凡是面试官。后来,包凡去了亚信科技,亚信科技是瑞信的客户。当时,林家昌在瑞信TMT组,两人交往颇多。林家昌在十分钟内就做出了加入华兴资本的决定。彼为华兴证券香港第三位员工及华兴证券(香港)总裁。

林家昌也知道包凡在中国TMT领域有着深厚的人脉。 2010年当当网上市后,瑞信想成为当当网上市的承销商,但因不认识李国庆和余宇而陷入困境。但林家昌在瑞信的老板知道包凡与余宇、李国庆关系不错,就让包凡帮忙牵线,瑞信就成为当当网上市的主承销商之一。

2013年,在国内IPO市场关闭导致A股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华兴逆势而上,助力完成亚信联创私有化、兰亭赴美IPO、奇虎发行6亿美元可转换票据、唯品会等将会有2亿美元增发、博雅互动香港上市、去哪儿赴美IPO等交易。 2014年,华兴证券辉煌继续。

2014年5月,京东在纳斯达克上市。当月上市公司中,京东规模最大。以上市当日收盘价20.90美元计算,京东市值达到286亿美元,在当时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中仅次于腾讯和百度。京东IPO的联席主承销商为美林证券、瑞银证券、华兴资本、巴克莱和杰富瑞。

香港的经纪业务和美国的证券业务,让包凡和华兴资本尝到了利润丰厚的IPO过程的甜头。但对于华兴资本来说,2014年只是这家机构的良好开端,而2015年的重大并购事件则让华兴资本成为全年焦点。

华兴并购集团

2015年1月4日,包凡当天接到两个电话。一位来自滴滴创始人程维,一位来自快手陆传伟。两个人在谈论同一件事——滴滴和快的。如果他们想要融合,就需要包凡来帮助他们。 “这一次,他们两个共同提出,不想再请顾问了,这件事情是在程维和陆传伟坐下来正式会谈之前,双方就决定的。”

包凡和程伟已经认识好几年了。华兴曾担任滴滴金融的财务顾问。他们和陆传伟认识才一个多月。程维和陆传伟之前就有过合并的打算。 2014年7月,双方在青岛会面,但没有取得成果。在程维和陆传伟看来,如果找到两个顾问,顾问之间还是会发生争斗的。既然双方都信任华兴资本,双方都应该聘用包凡。

包凡挂断电话,双方于1月22日开始会谈,2月9日签约,2月14日正式交付。

“我问滴滴的程维和他的股东,还有快的的陆传伟和他的股东,他们所有决定的出发点都是合并后公司是否会增值?如果一方做出决定只是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损害了其他股东的利益,这件事是绝对办不到的。”包凡第一天就把这个道理告诉了程伟和陆传伟。

22天,2015年中国互联网圈最大并购案尘埃落定。

这次并购的幕后功臣,除了包凡之外,还有华兴并购组组长王利行。王力行负责的并购团队被包凡称为“逆行者”。包凡在华兴内部开玩笑时,称王力行是他近年来亲自带的为数不多的弟子之一。一。

京东上市敲钟龚小京_京东上市_京东上市股票代码多少

华兴的并购团队是2014年才成立的,但王立兴的并购工作却从2012年就开始了。“华兴之前的客户体系是因为我们直接服务的大部分是成长阶段需要融资的公司,那些规模更大、更成熟的公司,这些叫战略性的公司。”顾客。原来这些是包凡负责的,但他需要有人帮助他建立战略客户关系。”王立兴解释了并购团队的由来。

王利行用一张表格列出了一长串公司名单。能够被列入这些名单的公司可能会成为潜在的并购目标;他把所有可能坐在一起结婚的公司都写下来,每个月都会看一遍。上次。一些完整的公司名称将被替换,一些看起来不太可能被合并的公司名单也将被删除。

并购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互联网创业市场的一个大问题是,跑道还不错,但每个跑道上有几辆车,或者至少两辆车,然后大家都在里面竞争。”

整个2015年,王利行的并购名单剔除频率明显加快。 2012年优酷收购土豆、2013年苏宁收购PPTV、爱奇艺收购PPS、唯品会收购乐蜂……多年来,王立行每月对这份榜单的删减,为华兴并购部门的成长做出了贡献。 。

2015年,王立行11人的并购部门完成了13起并购案例,其中包括中国互联网并购前三大企业——滴滴快的、58赶集、美团、大众点评。回顾2015年的华星,华星的并购集团风头无双。太阳从东方升起,雨从西方落下。 2015年,华兴证券完成了四起IPO案件中的两起,融资总额达5亿美元。

华兴证券(香港)总裁林家昌表示,“做投行就像做农民,收割后要播种,TMT行业也是如此。2000年, 2001年到2003年三大门户上市,IPO表现很差;后来搜索、视频、游戏上市,过了一段时间才平静下来。 海浪。”

2017年底,林家昌在华兴的办公室里心情不错。他告诉腾讯《深圳网》,2018年是IPO大年,很多上市业务已经在进行中。

包凡的野心与华兴的挑战

2015年,周亮已在华兴资本工作8年。有一次和包凡聊天时,包凡对他说:“哥,三年后我们可能就没饭吃了。”当时,华兴刚刚完成几项重大并购,风头正劲,但周亮却明白老板,老板的焦虑是因为A股的喧嚣。周亮现任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兼私募股权融资负责人。

整个2015年,港股和美股的沉寂似乎只是为了衬托A股的喧嚣。视频领域的三线公司暴风科技显然已成为A股市场的明星。其市值最高时可与美股上市的行业龙头优酷土豆相媲美。

A股市场的人气风暴引发了一波回归A股的热潮。 2015年,不少公司已经宣布、宣布或传闻回归A股。分众传媒、巨人网络、世纪互联、人人网络、易居中国、如家、陌陌、360、聚美优品、当当……众所周知,华兴资本当时的所有业务布局都是围绕美元市场展开的。

在此情况下,2015年一季度,包凡着手成立华兴A股部门。就像2012年华兴香港证券部成立一样,包凡的第一件事永远是找对人……华兴开始招人,也开始历史上第二次融资。

此外,2015年底,华兴资本开始调整组织架构。在包凡看来,这次结构调整是为我们未来10年的发展奠定基础。在华兴资本的这次架构调整中,80后出生的周翔被任命为阿尔法负责人,而王立行则承担了成为整个咨询业务负责人的重任。咨询业务部门覆盖了华兴资本一半以上的业务。

2017年,华兴资本的技术平台与逐鹿的技术平台合并,成立了专注于服务早期创投机构的新平台——星启;投资业务完成华兴新经济基金三期募资超200亿元。华兴新经济基金管理合伙人杜永波告诉记者,“从两年前刚刚完成三期首轮募资的整个新经济基金来看,我们重点关注这几个赛道:消费升级、产业升级、产业升级等。”转型和技术创新。

2005年华兴成立时,它为中国的新经济公司提供融资。这就是华兴开始做的生意。当这波企业需要IPO时,华兴在香港和美国成立了IPO团队。当A股新经济公司火爆的时候,当很多中概股公司都在想着回归A股的时候,华兴已经组建了A股团队……早期一波新经济公司的大神们又回到了自己的身边。地方。

包凡告诉腾讯《深圳网》,大资产管理领域、财富管理领域也是华兴的机会。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华兴资本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新的领域,需要不断探索,充满挑战。这是一个新的、未知的领域。

“华兴人都是有野心的。华兴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们能感受到饥饿的存在。无论他们之前取得了怎样的成功,这种饥饿感一直都存在。现在投资界的现状如何??成功之后, “一些投资机构变得更加保守,生活在云端。”当时在成都创投工作的孙健认为。

孙坚问包凡:“你想做什么?” “我想建立一个金融帝国。”孙坚还记得包凡说这句话时眼中闪烁的光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透彻地了解包凡打造的华兴金融帝国。

如今,华兴已从2014年底结构调整时的88人发展到600人。因此,作为舵手,包凡的焦虑已经从业务本身转向了团队扩大后如何保证华兴独特的文化能够传承?

“随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如果说我们的合作伙伴是一种能量,那么能量传输的半径也越来越大,如何才能保证传输到最外围?我们也面临着“如何才能让创始伙伴那一代人的文化真正传承下去?”包凡解释道。

分享